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屈原及其作品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2 19:36:50阅读:80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用楚声、楚韵记载楚地名物山水的一种诗体,“辞”是文词的意思,因其地域,所以称为“楚辞”,又称“骚体”。它既是一种文学体制的名称,也是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中国的诗歌,有两大发展源头:一是春秋时期流行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带的《诗经》,一是战国时期,流行于长江流域的《楚辞》,二者通常被称为“风骚”。她们对后世诗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体制、风格、词汇还是用韵方面,《楚辞》与《诗经》都有相当大的区别。如《诗经》中的诗都称为“诗”,而《楚辞》中的诗却被称为“辞”。

就文体而言,《楚辞》的最早称呼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至于《楚辞》一书的编辑,则始于刘向,他以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宋玉的《九辩》、《招魂》,景差的《大招》,加上西汉文人模仿的作品,如贾谊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以及刘向自己所作的《九叹》,共十六篇,整理成形式风格类似的作品,称为《楚辞》。可惜刘向编的集子已经亡佚。今传最古的本子是后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朱熹又增广汉、宋人的拟作共五十二篇,成《楚辞集注》。

屈原及其作品

屈原(约前340—约前280),名平,字灵均,楚国贵族,是传说中上古帝王颛顼的后代。年轻时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类似于副宰相),“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为富国强兵,改革楚国政治,屈原劝楚怀王变法革新,但却遭到贵族集团的反对中伤。后来怀王被张仪欺骗,采取绝齐亲秦的政策,结果两败于秦,便派屈原出使齐国。屈原归来后,劝怀王联齐抗秦,杀掉张仪,怀王不听。公元前299年秦邀怀王会盟,怀王又不听屈原的阻谏,结果入秦被扣压。怀王末年,屈原被流放于汉水流域,这是屈原第一次被贬黜。顷襄王时,因令尹子兰、上官大夫的毁谤,屈原又一次被长期流放于长江流域。他在沅、湘一带辗转流离。在长达九年的流放中,他始终不忘国事,但眼见楚国日趋危亡,他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终日悲叹,抑郁悲愤,最后自沉汨罗江而死。流放过程中,通过接触下层百姓,屈原了解了他们生活的艰难和品质的可贵,更加认识到改革的必要,同时,广大的百姓也了解了屈原的改革思想和爱国情怀,并给予极高的关注和热爱。在此期间,屈原将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满腔的悲愤都倾注到诗歌创作中,他吸取民歌民谣的精华,创作出《离骚》、《九章》、《九歌》等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千古流传的精神财富。

屈原诗歌中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其追求光明政治、理想社会及上下求索的执着精神和浪漫情怀,以美人香草比喻明君贤人的比兴手法,都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典范。

1.《离骚》

《离骚》是屈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篇,全诗三百七十三句,近二千五百字。“离骚”的本来含义是别离忧愁的意思。《离骚》主要描写了诗人自己的遭谗、流放,有志不得伸,以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幻灭。

《离骚》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他自述高贵的身世与高尚的品质,通过追叙古代的史事,批判了楚国的政治危机。为了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保持自己的崇高操守,表现了他“九死未悔”的坚贞信念。第二部分通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诗人借助一系列的神话传说,用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涉水登山,来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以及愿望难以实现的痛苦心情。第三部分转入波折,描写了诗人激烈的情感。因为天门不开,尘世无路,为追求理想,只好向灵氛问卜,向巫咸寻求知音。正当他乘龙驾风,日夜西游之时,忽然从云间望见了楚国故土,结果仆人悲伤,马不前行,无可奈何,为了国家与理想,他只能牺牲自己的生命了。诗篇对楚国的腐败和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表现了作者热爱国家、嫉恶如仇的精神和洁身自好、坚贞不屈的情操。

《离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史上的抒情诗进入了新的境界。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各种神话、传说与现实、历史交织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作为比兴,把《诗经》中单纯、片断的比兴发展成为了连贯的、系统的整体,使作品具有了整体上的象征性质。语言上突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大量使用方言词汇、双声叠韵词和虚词,隔句句末用语气词“兮”字,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情感氛围,为骚体文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九歌》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祭祀神鬼的歌曲加工创作的一组娱神的祭歌。“九歌”本来是传说中的古乐章的名称,由歌辞、音乐和舞蹈混合而成,屈原借用为篇名;《九歌》的“九”字是个虚数,是乐曲名不是数目名。

《九歌》共由十一首短诗组成,除《礼魂》是送神曲,其他每篇各祀一神。《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国殇》、《礼魂》五篇是民间祭歌;《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六篇则是楚国民间恋歌。

《东皇太一》是对尊贵的天神的赞颂。《云中君》写云神。《湘君》、《湘夫人》写湘水神之间的缠绵悱恻的爱情。《大司命》、《少司命》写命运之神。《东君》写日神,《河伯》、《山鬼》写河神、山神。《国殇》追悼阵亡将士的灵魂。《礼魂》则是全剧的尾声,用合唱、合乐、合舞的表演来送神收场。整首诗的格调深邃自然、明朗婉丽。

3.《天问》

“天问”即问天、问万事万物的意思。全篇对天地自然、神话故事和古代史实,提出一百七十二个问题。全诗三百七十四句,一千五百余字,以四言句为主,涉及哲学、政治、伦理等观念,是屈原作品中的第二长诗。

屈原被放逐期间,整日仿偟徘徊,忧心愁苦。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林沼泽,唤起了诗人对天地、山川、神灵以及传统、历史、宗教等的怀疑,从而引发出种种的问题、疑惑。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问有关天地自然及神话传说,涉及宇宙形成、开天辟地、日月运行、山川河流等方面;第二部分问人世历史及传说故事,从禹王一直问到楚国国君,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及史实。

《天问》的结构宏伟,大气磅礴,气势逼人。语言应用方面与其他诗篇有所不同,通篇不用“兮”、“些”之类的语气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三、五、六、七言,四句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

4.《九章》

《九章》是九首诗章汇集在一起的总称。它们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这些诗篇大体是在前后十多年中陆续完成的,真实反映了屈原抑郁不平、乡愁国恨的痛苦心声,也是了解屈原两次放逐生活的可靠资料。

《惜诵》反映的是公元前313年,屈原进谏楚怀王“绝齐”,被楚怀王初次放逐来到汉北。在了解了汉北一带先王庙、公卿祠堂以及民间的祭神活动后,受到触发,以问卜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涉江》叙述了诗人自湖北入湖南的经历。从鄂渚开始,经过洞庭、沅水、枉渚、辰阳至淑浦,时而乘舟,时而骑马,是屈原流浪江南时行走的路线,也是屈原生活史的重要记录。

屈原被两代楚王放逐,但遭遇是不同的。怀王对他只是见疏,虽被贬至汉北,但还任三闾大夫,还受命出使齐国,所以他对楚怀王的感情是错综复杂的。主要表现是“怨”,怨其是非不分,但仍盼他重新重用自己。

《哀郢》应是公元前278年,屈原被顷襄王放逐时所作。诗人内心忧郁、情感沉痛,回想了当年离开郢都时的眷念之情、痛苦之状,以及对楚王和佞臣的昏聩误国的斥责,对自己无辜受害、长期被放逐的不满。诗人除了思乡念家,主要是哀恸郢之将亡,而自己却不得返,如诉如泣。诗篇中的地点和路程都符合实际,绝非想象之作。司马迁读《哀郢》时说:“悲其志。”梁启超说:“任凭是铁石人,读了怕都不能不感动。”(《屈原研究》)

《抽思》是屈原流放汉北时所作。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域的孤苦心情,以及对怀王北上之后的眷念不忘,同时又深深地怀念着故乡。

《怀沙》是屈原的绝命词。叙述了诗人从西南的溆浦到东北的汨罗时的情感。在归郢无望的情况下,最后只能选择悲愤投江。怨恨充满诗篇,比任何一篇都激烈。清朝的林云铭评介此诗说:“此灵均绝笔之交,最为郁勃,最为哀怨。”

《思美人》是怀念楚怀王之作。从“媒人绝路阻,舒情莫达”来看,当时怀王可能已死。诗人回顾自己当初的心志,至今坚定不移,于是只有洁身自好,至死方休了。

《惜往日》回忆当初怀王的信任,但因为奸佞之人,导致国势将倾。表达了诗人即使沉尸深渊,内心余怨也不能终已的心情。

《橘颂》是借对橘的礼赞,来咏物言志,借橘明理。也是屈原较早期的一篇作品。橘是南方的一种佳木,其性格坚定不移。诗人对“楚材晋用”、“朝秦暮楚”之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进行谴责。他以岁寒不凋的橘树自喻,表达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高洁精神。

《悲回风》是对楚怀王入秦不返,楚国即将败亡,自己心如止水,不再怨恨谗人,也不再嗟叹国事,而是要以身殉国,自明其志的表述。

《九章》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强烈的政治性和浓厚的抒情性。多采用直接反复吟咏的方式来表达作者奔放的情感,幻想夸张的成分相对较少。

5.《卜居》

表达了屈原被放逐后的忿恨心情。诗人徘徊彷徨,不知所从,通过占卜、求神的方式,用一问一答、以问为主的句式泄愤明志。

6.《远游》

主要表现了道家的游仙思想,文风也与屈原的其他作品不同;文句多是《离骚》的抄袭,又类似司马相如的《大人赋》。胡适、陆佩如等人撰文指出是后人的伪作。

7.《渔父》

用问答的方式,与《卜居》相似。用渔夫的逍遥自在,衬托屈原的“行吟泽畔,形容枯槁”,具有道家思想。形式类似于散文赋,近人疑其不是屈原所作。

8.《九辩》

借悲秋抒写不平之情,是一首自叙性的长篇抒情诗。表达了作者的忠而有才,但怀才不遇、受人排挤与穷困落魄,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的黑暗,但追求真理与抗争精神远不如《离骚》。诗中的秋景描绘脍炙人口,对后世文学中的“悲秋”产生了深远影响。此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运用双声、叠韵、叠字,句法多变,感情真挚动人。

王逸认为,此诗是宋玉悯师之作。近人游国恩《楚辞概论》认为屈原与宋玉无师生关系,此篇是宋玉自悯而非悯人。鲁迅先生评价说:“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

9.《招魂》

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的风俗,为楚怀王招魂之作。开头是序言,中间是全篇主体,结尾是乱辞。作者叫魂魄不要东西南北乱跑,不要到天堂地狱去,最好回到自己的家乡。下半篇中,诗人用生动夸饰的笔法,铺叙楚国宫廷华丽的生活,让魄魂赶快回来。

《招魂》的构思和艺术都很有特点:采用招魂的形式,想象丰富,大量吸收古代神话,富有浪漫色彩。叙述了楚国的环境和地理。诗人对楚地的地理特征非常熟悉,用华美的词藻对楚国宫殿建筑、饮食、歌舞等,进行了大力夸张。这种写法对汉赋的铺排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何文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文言文常用实词知识介绍

      文言文常用实词知识介绍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缺一不可,而三者之中,词汇居于首位。古代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是实词,掌握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是阅读文言文(

    • 馍馍的爸爸的妹妹是什么? 答案:蘑菇

      脑筋急转弯题目:馍馍的爸爸的妹妹是什么? 脑筋急转弯解析:蘑菇(馍姑) 脑筋急转弯答案:蘑菇

    • 《贺明朝 一》赏析

        这首词写男子对情人的怀念。上片追忆与女子初次见面的情景,由“忆昔”领起,“花间初识面”,含义有二:一是所见之地在花下;二是所见之人,面亦如花。“红袖”二句正面写女子的娇羞之态;“石榴裙带”三句写其

    •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名句鉴赏

      “金龟解尽留无计”中的“金龟换酒”的典故,是称李白为天上谪仙人的贺知章,曾经拿金龟换酒酬李白。贺知章,人称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位咏的就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 古诗《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词注释与赏析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①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②岳上摩天。遗民③泪尽胡尘④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①篱门:用树枝编的门。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歌出处、作者、赏析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 作品赏析:

    • 秋水文言文字词翻译

      秋水文言文字词翻译   《秋水》是《庄子》中的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秋水文言文字词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 李长顺《羞涩紫叶李(外一篇)》散文鉴赏

      紫叶李,我为你骄傲。 你衣装如此素雅,花容如此淡雅,子实如此高雅。好一副不语而雅。 你一身浅妆素服,毫无翠绿之色,也非淡绿,黄绿。你淡紫的长裙,毫不亮眼。你就这样不惹人注目地,静悄悄地,站立在院前

    • 何谢桥《无问西东:立意的野心与叙事的深滑》

      电影《无问西东》谋篇布局上大量使用了蒙太奇手法,用插叙闪回的方式讲述了三段时空,几个青年人之间的故事,几段故事发生的时代不同,但彼此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场跨时空漫长叙事,在编剧亦即导演李芳芳的安排

    • 调兵遣将造句七则

      【调兵遣将解释】调动军队,派遣将领。也指一般调动、安排人力。调:调动。遣:派遣。 【调兵遣将造句】 ①周瑜调兵遣将,准备与曹操的80万大军决一死战。 ②种子和肥料都已运来,下一步就看村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