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罗曼·罗兰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家、戏剧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巴黎大学艺术史教授,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一生著作丰富,著名的有《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 《约翰·克利斯朵夫》、 《欣悦的灵魂》等。其文学主张,主要反映在他的关于艺术史的著作和论文集《人民戏剧》、《超出混战》、 《先驱者》、 《十五年斗争》里。此外,在论文《论作家在今天社会中的作用》、 《约翰·克利斯朵夫》各卷出版序言中,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见解。
罗曼·罗兰早年受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哲学的影响,注重自我,企图通过自我去认识世界。这种思想在他早期的日记和书信中有明显透露。随着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日渐腐败,他逐渐倾向进步,写了不少“伟人传”。但他世界观仍然是矛盾的,他相信“个人主义的社会主义”,通过文艺表现个人奋斗。 十月革命以后,思想逐渐接近马克思主义,热烈支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政治斗争,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集中表现他进步文艺主张的是论文《论作家在今天社会中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他高度重视文艺的历史使命,强调作家要置身于现实的斗争之中。他不满足于文艺只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认为艺术应该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先锋队”。他批评了西方流行的那种“精神独立,唯美主义,作家的尊严,永恒的艺术,这些带着锁链卖弄风骚的奴役的小玩艺”,高度赞扬了苏联的文学,称它是一面“正直的镜子”。这种认识随着他对苏联的实地考察以及与高尔基的接触,越来越自觉,越来越明朗。1935年他在写给斯大林的信中宣称,世界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都与苏联紧密相关,在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我艺术的梦想,我一生的希望,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柯辣·勃吕农的精神都实现了。”他特别引用列宁说的“必须幻想”和歌德说的“必须行动”的话,主张幻想与行动相结合,透露了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主张。
罗曼·罗兰一直力图使现实主义获得新的生命,主张共产主义与人道主义并驾齐驱,或者二者之间自然而逻辑的结合;要求作家不要满足于皮相、表层的描写,而要深入到灵魂的内里,使精神的真实性超过故事的真实性,让现实的描写中包含着主体的崇高理想和信念。他在《列宁,艺术和行动》一文中指出:艺术的最高法则是“深入元素的最根本处,感觉它积贮的潜力、它的规律与趋向,从而控制它们”。这种文艺美学主张,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丰富和发展。
罗曼·罗兰与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有过亲密地交往,两个人有许多书信往来。高尔基对罗曼·罗兰有高度的评价,他说: “我非常高兴知道,就是在我从童年时起就热爱的法国,有象罗曼·罗兰这样一个美好的人和这样一个真诚的艺术家。”
-
郝逢传 郝逢字致尧,成都人,幼好学,攻诗。性柔而惰,或谓其性懦,非能立事。常欲求乡荐,未竟。属盗起于境,资产略尽,迫寒馁而无忧叹。 咸平中,蜀掌兵者失律,兵乱为贼盗,杀守臣而据郡。自
-
作者: 崔曙庭 裴松之所作的《三国志注》,是现存的最早的也是较好的一个注本。裴松之(公元372-451年),字世期,南北朝
-
天际识归舟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 "> 《团结》孟海涛散文赏析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老师只要心中装下了这句话,他就会把学校看成是自己的家,甚至比家还重要。老师,一个亲切的称呼,就是不在一个学校,也亲切得像是兄弟姐妹。这天,中心校搞联片教研。我们学校将
-
散文的一种审美情趣。优秀的散文往往写得幽默诙谐,谈笑风生,趣味盎然,而且知识面广泛 "> 《炳烛而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炳烛而学 炳烛而学一词为师旷劝谏晋平公不要因为年老而放弃学习所设之比喻。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rd
-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 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无比, 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 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城沽
-
秦西巴纵麑 原文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
-
饮木筒水喻 【原文】 昔有一人,行来渴乏,见木筒中有清净流水,就而饮之。饮水已足,即便举手语木筒言:“我已饮竟[1],水莫复来。”虽作是语,水流如故。便嗔恚言:“我已饮竟,语汝莫来,何以故来?”有
-
读《词有题而词亡》有感每每忙里偷闲填词小玩,皆因心灵触笔,或所见所思,所想所梦而挥毫。时常写写小诗吟咏时令之美,偶尔填填小词禅解日常思绪,而填词就要照着词谱填词,这份专业却是我辈中人写词的基础。始学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