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百喻经全集《饮木筒水喻》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8 22:53:29阅读:991

饮木筒水喻

【原文】

昔有一人,行来渴乏,见木筒中有清净流水,就而饮之。饮水已足,即便举手语木筒言:“我已饮竟[1],水莫复来。”虽作是语,水流如故。便嗔恚言:“我已饮竟,语汝莫来,何以故来?”有人见之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汝何以不去,语言莫来?”即为挽却[2],牵馀处去。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死渴爱,饮五欲咸水[3],既为五欲之所疲厌。,如彼饮足,便作是言:“汝色声香味,莫复更生来使我见也。”然此五欲相续不断,既见之已,便复嗔恚:“语汝速灭,莫复更生,何以故来,使我见之?”时有智人而语之言:“汝欲得离者,当摄汝六情[4],闭其心意,妄想不生,便得解脱。何必不见欲使不生?”如彼饮水愚人,等无有异。

【注释】

[1] 饮竟:喝完了。竟,完毕。

[2] 挽却:有拉开、退走之意。“挽”是拉的意思。“却”是推的意思。

[3] 五欲咸水:佛教认为,人们放纵自己的感官欲求,像饮盐水一样越喝越渴,永不满足。

[4] 摄汝六情:制止住追逐外物的各种欲望。摄,收敛、制约。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一路走来,又乏又渴,看见路旁的木筒里流着清净的泉水,便走过去就着木筒喝起来。等到喝足了,他便举手指着木筒说:“我已经喝够了,泉水你就不要再流出来了。”虽然他这么说了,可水依然流个不停,这人就大怒道:“我已经喝够了,你不要再流出来了,你为什么还要来?”有人看见了说:“你真是愚痴,没有一点智慧,你自己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却让水别再流出来?”说完,就把他拉走了。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他们渴望人间的各种欲望,就贪恋着色、声、香、味、触这五欲的快乐。但当他们对五欲这些快乐感到满足时,就如那人饮水饱足了,便说:“你们这些色、声、香、味、触不要再让我见到。”然而,五欲的诱惑却是无处不在的。当他再见到时,又呵斥道:“我叫你们别再出现,为什么还要来让我见到呢?”当时有一位有智慧的人就对他说:“你想要离却五欲,就应当控制住你的六根,关闭心中的思量,不生妄想,这样便可以得到解脱,何必一定要五欲不出现,才能不生贪恋呢?”就种想法同那个饮水的愚人一样。

【评析】

寓言中流淌不息的泉水就像世间无处不在的诱惑,是不可能消失不见的。但故事中的愚人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口渴时就期待泉水的存在,等到满足了喝水的欲望后却又抱怨泉水流淌不止。人的欲望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让世间的诱惑不再产生,而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收敛和制止自己的贪欲之心,这样才可能解除烦恼,解脱自己。

故事征引

想成佛的皇帝

唐朝时期有一位南阳慧忠禅师,唐肃宗听说他道行高深,特意下诏封他为“国师”。

有一天,皇帝问禅师:“朕如何可以得到佛法?”

慧忠答道:“佛在自己心中,他人无法给予!陛下看见殿外空中的一片云了吗?您能让侍卫把它摘下来放在大殿里吗?”

皇帝说:“我看见那片云了,可是根本不可能把它摘下来的!”

慧忠又说:“世人都在痴心求佛,有的人是为了让佛祖保佑他取得功名;有的人是为了求财富、求福寿;有的人是为了摆脱心灵的责问。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

皇帝接着问:“怎样才能有佛的化身呢?”

慧忠露出一副无奈的样子,接着说:“就是欲望让陛下有了这样的想法,不要把生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几十年的醉生梦死,到头来不过是腐尸与白骸而已,何苦呢?”

皇帝又问:“那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呢?”

慧忠答道:“那您踩着佛的头顶走过去吧!”

“这是什么意思?”

“不烦恼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使修成了佛身,也绝对不会自认是清净佛身。只有烦恼的人才整日想摆脱烦恼。修行的过程是心地清明的过程,无法让别人替代。放弃自身的欲望,放弃一切想得到的东西,你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可是得到整个世界又能怎么样呢?依然不能成佛!”皇帝说。

慧忠问:“您为什么一定要成佛呢?”

“因为我想拥有那样至高无上的力量。”

“现在你贵为皇帝,难道还不够吗?人的欲望总是难以得到满足,怎么能成佛呢?”

不知足的财主

古时候有个财主,家里养着好多羊,这已经让同村的人羡慕、嫉妒了。可是他却总是一副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样子。

有一次,跟他关系不错的朋友问他:“你为什么看起来是那么不开心呢?家里都有这么多羊了,你应该高兴才是啊!”财主却说:“就是因为羊,才让我不开心的,自从我拥有99只羊的那一天起,我就眼巴巴地望着能再添上1只羊,好凑够100只。”他朋友无语了,周围人也懒得劝他了。

一天深夜,财主又为添一只羊的事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忽然他想起村后的山上有一座寺院,寺院里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养了一只羊。于是,第二天一大早,财主便前去恳求禅师慈悲为怀,将那只羊让给自己。当时,禅师正闭目静思,眼皮也没动一下,就淡淡地说了句:“牵走吧!”

一个月之后,财主又来求见禅师。禅师又见他愁眉苦脸、面容憔悴,便问:“他为何如此心焦?”

财主苦笑着说:“大师,现在我已经有了105只羊了。”

禅师平静地说:“既然如此,应当高兴才是啊,为什么还一脸愁苦呢?”

财主摇头叹息,说:“唉,可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两百只羊呢?因为此事,我好多天茶不思、饭不香啊!”

禅师听后默默不语,转身端来一杯水,递到他的手中。

财主刚喝了一口,便大叫起来:“这茶水为什么这么咸呢?”

禅师不动声色,只冷冷地说:“其实,你给自己喝的也一直是咸水呀!”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韦应物诗《夕次盱眙县》

      《夕次盱眙县》作者: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 梦见冥币

      梦见冥币是什么意思梦见冥币,是凶险的预兆,预示着可能会有经济上的损失出现。梦见收到冥币,预示着家里的亲友会有喜讯传来,是祥兆。www.zgjm.net梦见捡冥币,代表着上天给你一次发财的机会,只是后来

    • 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共产党宣言》十问

      【3664】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共产党宣言》十问(王公龙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8.9万字,2018年2月第1版,58元)△十问:①因何而生?②基本思想是什么?③为什么说资产阶级灭亡不可避免?④为什么说

    • 出人头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出人头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1、文言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

    • 郑羲传文言文

      郑羲传文言文   文言文在初中,高中中的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多做一些关于文言文翻译的题目,不仅能熟能生巧,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能使你语文的文言文水

    •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赏析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释:

    • 梦见蘑菇

      梦见蘑菇是什么意思梦见蘑菇,预示着你家庭和睦,日子越过越富裕。梦见生长的蘑菇,预示你通过精心经营和管理,将会积累大量财富。梦见蘑菇被毁坏,可能预示你会受到亲人误会,失去家庭温暖。梦见蘑菇变成灵芝草,预

    •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重要渠道。  但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谈文言文而色变,语文学习中最头

    • 《旧唐书·田弘正传》“田弘正,本名兴”阅读答案及翻译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

    • 一种治学之道

      一种治学之道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历来讲求“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现代社会科学也将“文史哲”打通当成胜境。在今天学科划分越来越细 ">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