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鎞(bī逼)刺肉
作者: 刘明钧 【本书体例】
木八刺,字西瑛,西域人。其躯干魁伟,故人咸曰:“长西瑛”。一日,方与妻对饭,妻以小金鎞刺脔肉,将入口,门有客至,西瑛出肃客。妻不及啖,且置器中,起去治茶。比回,无觅金鎞处。时一小婢在侧执作。意其窃取,拷问万端,终无认辞,竟至殒命。
岁余,召匠者整屋,扫瓦瓴积垢,忽一物落石有声。取视之,乃向所失金鎞也。与朽骨一块同坠。原其所以,必是猫来偷肉,故带而去。婢偶不及见,而含冤以死。
哀哉!世之事有如此者甚多。姑书焉,以为后人鉴也。
(选自《辍耕录》)
木八刺,字西瑛,西域人。他身材魁伟高大,所以人们都叫他“长西瑛”。
一天,木八刺正与妻子相对吃饭,妻子用小金钗扎起一块肉,将要送入口中,家中有客来,西瑛出外迎接客人。妻子来不及吃,暂时把它放入小碟内,赶快站起备茶。等回来吃饭,到处找不到金钗。当时,一个婢女在旁侍候。西瑛妻怀疑是婢女偷去了,于是对婢女万般拷打,终于也没有承认,最后竟然把婢女折磨致死。
一年多以后,木八刺找几个匠人整修房屋,打扫瓦瓴上的积垢,忽然有一物从房口落下,并发出“当”的一声响。拾起来一看,正是从前丢失的那只金钗,和一块朽骨从房上落了下来。推究原因,一定是猫来偷肉吃,连金钗也一块衔走了。婢女偶有疏忽没有发现,终于含冤死去。
令人悲哀啊,社会上象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我姑且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但愿后人能以此为借鉴。
区区一只小金钗,因寻觅不着,竟对小婢“拷打万端,竟至殒命”,这件事发生在木八刺的家中。小婢死后,并没有人将木八刺怎么样。从中可以看出,元代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是多么的惨重。
木八刺是西域人,元朝称之为“色目人”。元世祖至元年间,统治者把人分为四等:一是蒙古人,二是色目人,三是汉人,四是南人。木八刺又曾任建德路长官的总管,属元代上层官僚,可以想象,他是一个气使颐指、飞扬跋扈的人物。他的生活是很奢侈的,用金钗刺肉送到嘴里,在大观园里的宴席上亦不多见。他门庭若市,吃饭时亦有人来访。这样的家庭一定是:“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战国策·齐策》)所以,吃饭时,还需“一小婢在侧执作。”这就是元代社会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左传·昭公七年》)
木八刺的妻子把金钗扎在一小块肉上,“不及啖,且置器中,起去治茶。”等返回时,这块肉被猫给衔去了。一小婢稍有疏忽,没有看到。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木妻却认定金钗是小婢偷去,小婢当然不承认,终于被拷打至死,真是令人气愤。木妻是贵族妇女,内心却如此的狠毒,站起身给客人治茶,转回来打死了侍婢,这也足见木妻之虚伪残忍。正如《红楼梦》中的王夫人,一边口中是“阿弥佗佛”,一边是一巴掌把金钏打进了井里。这才是统治者的真面目。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更可看出侍婢之冤苦,不知木八刺夫妻内心是否愧疚。作者曾躬耕于南亩,听到此类事情当然是十分愤慨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统治阶级的愤恨,对下层人民苦难遭遇的同情。所以,作者在文末写道:“哀哉!世之事有如此者甚多。姑书焉,以为后人鉴也。”劝善惩恶之意十分明显。
-
此诗是通过梅花来歌咏早春的,因为梅花在春天开得最早。首句写梅花之早。“南枝”,因为向阳,所以南枝上的梅花最早开放。“才放”,刚刚开放,也是说花开得早。“两三花”,只开了两三朵花,还是说花开得早。次
-
三国演义文言文精彩片段摘抄 1、却说陈式引兵行不数里,忽听的一声炮响,四面伏兵皆出。式急退时,魏兵塞满谷口,围得铁桶相似。式左冲右突,不能得脱。忽闻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入,乃
-
才技之忍第八十才技之忍第八十 露才扬己,器卑识乏。盆括有才,终以见杀。 学有余者,虽盈若亏;内不足者,急于人知。 不扣不鸣者,黄钟大吕;嚣嚣聒耳者,陶盆瓦釜。 韫藏待价者,千金不售;叫炫市巷者
-
金山寺文言文翻译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下面是小编搜集到的的梅尧臣的'金山寺文言文翻译 金山寺 宋代:梅尧臣 吴客独来後,楚
-
《丁督护歌》又作《丁都护歌》,是《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语出《宋书· 乐志》:彭城内史徐逵为鲁轨所杀,宋高祖派都护丁旿收敛殡埋。逵的妻子(高祖长女),呼旿至阁下,亲自问殡送之事,每次问就叹息说
-
语义说明: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 使用类别:用在「传抄讹误」的表述上。 鲁鱼亥豕造句:01现今媒体追求快速报导的结果,往往致使鲁鱼亥豕的错误层出不穷。 02中国文字颇多笔画近似,因而在书写上
-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①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
-
【玻璃】一种较为透明的固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 【玻璃窗】玻璃做的窗户 【玻璃体】玻璃体是眼球内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表
-
谈叔本华:“悲”的人生哲学直到19世纪,“悲观主义”才作为哲学概念被广泛使用,然而“悲观主义”的态度和理论的历史很悠久,在悲观主
-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