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介绍】:
南宋时期坚持抗元斗争的著名代表人物。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青少年时期,南宋正处于蒙古军队包围之中,亡国危机迫在眉睫,而南宋统治集团却仍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政治更加腐败。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参加进士考试,在殿试对策中申述积郁心中多年的救国主张,指出国家非改革就无以自存,并提出改革政治的具体措施,中进士第一。理宗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队大举南下,把持朝政的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文天祥挺身而出,上疏理宗,驳斥这一逃跑主张,要求杀董以安民心。景定二年(1260),授秘书省正字,直到德祐元年(1275)起兵抗元,历任瑞州提刑、尚书左司郎、安徽宁国知府、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等职,其间因为官不阿权贵,揭发董宋臣,语讥贾似道,先后三次被劾罢。咸淳九年(1273)复起用,任湖南提刑。德祐元年(1275),元军东下,直趋临安,文天祥在知赣州任上组织十万军民入卫临安,被派知平江府,调兵援救常州(今常州)。次年,元军逼近临安东郊,文天祥临危受命,以右丞相名义出使元军谈判,痛斥伯颜,被扣留押解大都。至镇江口(今江苏镇江)伺机逃脱,历尽艰难,由通州(今江苏南通)入海至永嘉(今温州市)。其时,陆秀夫、陈宜中等人已在福州拥立赵昰(即端宗)为帝,文天祥遂奔福州,授右丞相兼枢密使,组建抗元武装。同年率部北上江西,誓图收复。景炎二年(1277),在江西收复一些州县后,因寡不敌众败退广东,转战于南岭、海丰等地阻击元军。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在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北)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致书陆秀夫等劝降,书千古之作《过零丁洋》诗作答。不久被解往大都,囚禁达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宁死不屈,在狱中作《正气歌》等诗篇,表明抗元意志。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在拒绝忽必烈亲自劝降后,于元大都柴市口就义。文天祥虽然是站在南宋统治阶级立场抗元的,但是在反抗民族压迫上是与人民的愿望一致的,因此他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宁死不屈的精神及民族气节,赢得了人民的崇敬。研究文天祥可参阅《宋史》卷四一八、《文山先生全集》、万绳楠著《文天祥传》是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成果,可供阅读。
-
诗人向来孤独,许是清高,许是多情,他们大多难以快意平生,放逐、离别,几乎每位文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何况古代交通不便,人命多舛,如今的咫尺方寸,对古人来说也是海角天涯。古诗词中的天涯,是诗人们放逐内心的处
-
北中寒 李贺 一方黑照三方紫, 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 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 挥刀不入迷蒙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 山
-
杜甫诗与“兴寄” 一、杜甫的“兴寄”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杜甫首创了以诗论诗的论诗诗,《戏为六绝句》一般被认为是杜甫诗歌理论 ">
-
南宋已亡,身怀家国之恨的张炎在甬东一带流寓。在孤游万竹山,幽清廖寂的环境并未使其淡忘。亡国之恨,反而愁思黯然。这首词的悲凉激楚,当为其心声之反映。起调令人凄怆渺茫:“万里孤云”。“孤云”,是词人的
-
这首诗所要着重表现的是诗人在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诗的前四句借艰苦的塞外行役生活写自己的愁绪。诗的首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地点是银山碛口。这个地点最突出的特征是风似箭。次句点明诗人行路的
-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
-
文言文《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
-
亲戚不可失欢①【原典】骨肉之失欢,有本于至微,而终至于不可解者;有能先下气②,则彼此酬复③,遂如平时矣。宜深思之。【注释】①亲戚不可失欢:事详《袁氏世范》上卷。②下气: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③酬复:应答
-
【原题】:腊中会桂堂太守劝客满觞尝日怕渡野塘寒酒罢且归又日月挂竹梢明爱此二语借为两诗云
-
黄州道中径转山仍掩,沙移圃自成。蒹葭连水白,杨柳荫门清。无复论余事,真堪了此生。眼中陈仲子,九鼎一毫轻。简析 此诗描绘自蕲州至黄州沿江自然幽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淡泊清静,视功名利禄如鸿毛的精神情操。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