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马利丹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马利丹
雅克·马利丹(Jacq-ues Maritain,1882—1973) 法国哲学家和文艺批评家,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代表。 在巴黎大学神学院学过神学, 热心于现代哲学研究,深受柏格森反理性的直觉主义影响。他力图把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应用于现代生活,以建立新托马斯主义。从二十年代中期开始,他先后在法国天主教学术机构、加拿大多伦多中世纪研究学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讲授哲学,还曾担任法国驻罗马梵蒂岡教廷大使。为推动新托马斯主义的传播,1958年在圣玛利亚大学建立雅克·马利丹中心。
马利丹鼓吹天主、上帝创造万物,是最高的存在,而认识上帝必须通过神秘的直觉。主张在人类社会中以上帝为中心的人道主义,代替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才能使世俗秩序神圣化。他希望罗马教廷能够通过控制世界各地天主教会,进而参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马利丹有著作五十多种,涉及艺术的有《艺术与经院哲学》、《艺术和诗中的创造性直觉》等。马利丹的直觉论艺术观比较集中地表现在《艺术和诗中的创造性直觉》一书中。他把诗溯源于上帝或“精神的无意识”。认为在智性所具有的精神无意识中,在灵魂的各个力量的唯一的根源里,存在着先于概念或非概念的东西。这东西就是上帝的创造性及其在事物中的反映。上帝具有创造性的“观念”,这“观念”既然是创造性的,它就不从万物接受任何影响,因为万物后于这观念而存在。上帝永远自由地进行着形成万物的创作。诗也与此十分类似,诗也从事于精神的自由创造。但诗人的创造性能力只能可怜地依靠外在世界即上帝。诗既然是精神的自由创造,那么诗人的主观性就显得异常重要了。但什么是诗人的主观性呢?马利丹认为,诗人的主观性是没有加以概念化的可能的,是一个不可知的深渊,诗人对它只能作暖昧的把握。假如诗人对现实种种事物有多于哲学所梦想到的知觉,那“这并非由于他通过平常所谓的认识而认识这一切,而是因为他激情所含的那暖昧的深处,接受了这一切。”
马利丹的诗人的直觉性还有一层意思是:诗没有对象、没有目的。认为对诗来说,并不存在着起命令或统治作用的东西,在诗中只有一种渴求,那就是表现出诗的直觉的认识,而在这认识中,诗人的主观性和世界的诸实在都表现为一次隐约的觉醒。这就是以“精神的无意识”作根源的诗的直觉。诗既然是上帝的启示,就只能在无意识中完成,而不可能学习、训练和改造,直觉只要求顺从。
马利丹认为诗和美具有同等性和同一性,美也是无目的、无对象的,是“精神无意识”的创造。美虽不规定诗,诗也不属于美,然而对诗来说,美是一个必要的关联物,诗不能离开美而存在。诗之所以不能缺少美,并非由于诗以美为对象而从属于美,而是因为诗爱美、美爱诗。马利丹认为诗和艺术则有重要区别。诗的直觉一经进入实践活动的领域,它也就进入艺术的领域。在艺术中精神的自由创造是不自由的,它被束缚在作品的制作上,这作品乃是某一特殊种类和范畴所限定了的一个对象,因此是有对象和有目的的。特别是实用艺术,诗的直觉不是实用艺术中创造性的决定中心,它们受对象、目的的驱使,不要求人的意识符合于事物,而只要求事物符合于人的意识。由于诗的直觉超越了艺术的一般品性,所以诗高于艺术,艺术低于诗。十分明显,在诗和艺术的这种比较中,马利丹所集中维护的是他的宗教直觉主义艺术观中最核心的命题“精神的无意识”。
-
郑岳,字汝华,莆田人。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刑部主事。董天锡偕锦衣千户张福决囚,福坐天锡上,岳言其非体。且言:“纠劾非镇监职,而董让行之。太常本礼部属,而崔志端专之
-
【文献】是国家图书馆主办、文化部主管的国家一级学术性刊物 【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文理】文采和道理 【文昭】1.文德昭著。2.谓宗庙位次 【文翰】文章;文辞
-
语文文言文试题:长孙俭 长孙俭,本名庆明,方正有操行,神彩严肃,虽在私室,终日俨然。性不妄交,非其同志,虽贵游造门,亦不与相见。太昌中,边方骚动,俭初假东夏州防城大都督。周文帝临
-
杨震四知的文言文翻译 杨震(59一124),字伯起,弘农华阴(河南陕西一带)人,东汉经学家。杨震教过书,教书的时候学生很多,教出了不少人才,被人称为“关西夫子”。五十岁时被推荐当官,先
-
漂母饭信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漂母饭信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相关的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淮阴侯韩信为布衣时,贫
-
还东河向东,向东不是东方有旭日也非东方生来富庶东方原本不傲岸而是虚怀于最低处否则哪有那么多的河向她不停地倾注?如果东方头抬得很高也 "> 郑人避暑文言文翻译
郑人避暑文言文翻译 《郑人避暑》一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大家一起看看小编给大家提供的以下译文吧。 郑人避暑文言文翻译 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
-
[定义] 在特殊的语境中,说话者为了掩饰自己话语的本意,在话语未说完时故意岔断或打断并转移到别的话题上,实现话语语义的转移的一种修辞方式。">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全诗赏析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 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蜜蜂蝴蝶就纷纷飞到墙的那边
-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旱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