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变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的内讧。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普遍滋长起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情绪,并在封建思想的腐蚀下开始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形成洪秀全与杨秀清、杨秀清与韦昌辉的矛盾。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而一切实权都在杨秀清手里,这是洪、杨矛盾的根本。宗教领袖的“二元化”,又进一步种下了矛盾冲突的根由。杨秀清取得“代天父传言”的权力,在前期主要用于稳定内部、扩大革命力量上;定都天京后,则日益用于扩大个人权势,打击洪秀全的威信上。1853年12月,洪秀全踢打后妃,杨秀清竟以“代天父传言”身分杖责洪秀全,这次事件,实际上是双方争夺最高领导权的一次预演,洪、杨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杨秀清与韦昌辉之间矛盾也很深,在东王大权在握的形势下,韦昌辉对杨秀清采取韬晦之计,“阳下之而阴欲夺其权”。韦昌辉对洪秀全则摆出一副精忠的样子,加紧联洪反杨的活动,请洪诛杨。但洪秀全对杨秀清采取坚忍不怒的态度,拒绝了韦昌辉的请求。1856年太平军攻破江南、江北大营,天京城围暂解,杨秀清被胜利弄得飘飘然起来,再次假托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逼封事件发生后,洪秀全立即密诏在江西、湖北督师的韦昌辉、石达开回京“勤王”。韦昌辉于9月1日从江西秘密赶回天京,与秦日纲一起,对东王府发动突然袭击,2日凌晨杀害了杨秀清,接着在天京城内展开了疯狂的大屠杀,东王部下二万余人被害。石达开从武昌前线赶回天京,对韦昌辉的大屠杀不满,韦为独揽大权,又想杀石达开。石达开连夜缒城逃走,到安庆后起兵讨韦。11月石达开大兵压境,朝内群起反韦,韦昌辉又要杀天王夺取最高领导权,洪秀全才下令杀韦昌辉。韦昌辉伏诛后,石达开回京“提理政务”,但受到洪秀全的怀疑。洪秀全封自己的长、次兄为安王、福王,借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的不满,于1857年6月私自出京,率十多万精锐将士走上了分裂道路。1863年5月石达开在大渡河紫打地(即安顺场)陷入了清军包围,他抱着“舍命以安三军”的幻想自投清营。6月25日就义,其部属也被敌人施计杀害。天京事变给太平天国造成极大的危害,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可参看:《中国近代史新编》第四章。
-
《惠洪·座右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行与邪分途,居与正为邻。于中有取舍,此外无疏亲。(此外朝市者言之①)。肥家以忍顺②
-
汉董永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2),与父居。肆力田亩(3),鹿车(4)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5)之。 永其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13)。道逢一妇
-
文言文讲授六步法 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六步法”,即一看、二听、三找、四讲、五读、六总。 一看。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大全鉴赏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
-
徐宣字宝坚,广陵海西人也。避乱江东,又辞孙笨之命,还本郡。与陈矫并为纲纪,二人齐名而私好不协,然俱见器于太守陈登,与登并心于太祖。海西、淮浦二县民作乱,都尉卫弥、令粱习夜奔宣
-
社 日张演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张旍,生卒年不详,字象文,郡望清河(今河北清河),池州 "> 范成大《夜泊归舟》全诗赏析
旧国风烟古,新凉瘴疠清。片云将客梦,微月照江声。细和悲秋赋,遥怜出塞情。荒山余阀阅,儿女擅嘉名。
-
19世纪末,文学中产生了所谓“心理印象主义”,创始人是法国龚古尔兄弟*。心理印象主义是以高度的心理分析技巧,进行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采用心理印象主义表现手法的作家还有哈谟生·克努特、托马斯·曼、斯·茨
-
《先秦散文·庄子·天道(节选)》原文鉴赏 桓公读书于堂上①,轮扁斫轮于堂下②,释椎凿而上③,问桓公曰:“敢问,公之
-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