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牧《底片(组诗)》
在奶奶“床上”睡觉
清晰地记得五岁的那年春天
刚好和爷爷喝酒的桌子一般高
奶奶正对着屋门铺下偌大的“床”
她要在这“床上”制造床上的温暖
明媚的阳光提前温暖着奶奶
自然也温暖着我的梦想
我会将脑袋深埋进半成品的被褥
用身体去感受阳光的抚慰
奶奶不时地将花镜移成一个特有的角度
以仔细清楚地观察我的行为
她会拽起我的小腿向着某个方向移动
我会装作睡着任她拖曳
我会趁她不注意再恢复到原来的睡姿
奶奶再次将花镜移成那个特有的角度
目光中会增添些许的温存
好像走进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棉花田
从未见过奶奶的手那般的轻捷
一团团雪白的棉花闪着一道道柔和的光
纷纷扬扬涌进奶奶的怀抱
我猛然发现古稀之年的奶奶的丰满性感
奶奶没有流露丝毫的疲惫
摆动的手臂像是从天空撕扯着云片
一片一片遮掩着自己的身体
我担心云里的奶奶像王母般乘云而去
我在棉花田里使劲地大喊奶奶
我睁开眼望着撕着云片的奶奶
只是她没有在摘棉而是在缝纫
奶奶又将花镜移成特有的角度问我梦到什么
懵懂地向着奶奶的胸部望去
我很失望地再次将脑袋钻入被褥
这回奶奶大约不会知道我的失望
连我自己也糊涂为什么失望
拍在我背部的手缓慢而轻盈
像一片片敦厚的云飘来飘去
我努力地向着棉花田的方向跑去
我想将棉田里奶奶的丰姿刻进脑海
于是我再一次努力地闭上双眼
认真地睡在奶奶的“床上”
姥姥经常在家门口接我
去姥姥家是小时候盛大的节日
总是期盼好久才会等到一次
我是母亲最贵重的礼物
未等进到家门就让姥姥热情地接了过去
我曾懊恼姥姥和母亲的对话很不话剧性
你怎么又在这里等
我没有等我只是刚巧到柴园取柴
我的手使劲地在姥姥的手里挣扎
却怎么也无法挣脱
我又一次迎来自己盛大的节日
母亲牵了我的手骄傲地出现在姥姥的村头
母亲晃动我的手提醒姥姥在大门口
我说姥姥怎么总在我们来的时候去取柴
母亲说取了柴给你蒸馍
中午我发现厨房的姥姥没有用柴而是用煤
回家的路上我向母亲说姥姥没舍得用柴
母亲说这次用了下次你再去时用什么
这次姥姥没有去柴园取柴
母亲慌里慌张地带我冲进姥姥的家门
姥姥像一捆木柴斜倚在土坯墙下的土炕上
姥姥用干柴一般的手将我搂进干柴一般的怀抱
我感觉脖子里像有雨点滴落
我受惊般回过头凝望母亲
我发现母亲的雨点滴落在姥姥干柴般的手上
第一次见到那么多不是十分白的白色的布子
白色布子里的母亲只顾哭不再顾我
“你天天在门口等我们娘儿俩
你等十天里都摊不上一天见到我们娘儿俩”
我知道姥姥不会再在大门口接我
没有了姥姥在门口接的我依然向往盛大的节日
每次到姥姥家都会发现姥姥在门口接我
我会喊着姥姥跑出好远
我常常自己跑到姥姥家冲着姥爷说
姥姥在大门口接我了
姥姥在大门口接我了
姥爷会领我到大门口东张西望好一阵
姥爷说姥姥每天都在门口接
只是你却没有常来
在父亲手术单上签字
医生说需要我在这张单子上签字
我知道我签这个字没有实际意义
我知道这只是一种推脱责任的形式
但我必须要签上自己的名字
我的名字是父亲为我取的
我写过无数次自己的名字
我曾经讨厌这个名字的俗气
我一直不认真地写自己的名字
我试图多次要改换这个名字
我从没像今天这样思考这个名字
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为签名这般难为
父亲的病需要一个没有把握的手术
父亲的手术需要我签字才能施行
我突然想起了平时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
清醒时的父亲说父母的命攥在儿女手心里
儿女想让父母活多久父母便能活多久
我不以为然我没有那么强势那么神奇
父亲蠕动的唇令我又一次听到这句话
我没有勇气对接父亲的目光
我低着头拼命地用力捏手中的笔
我想攥碎这支让我如此难堪的笔
没有想到父亲的话这么快有了应验
我不想应验不想掌握父亲的命也掌握不了
但医生你却是如此这般残酷
他分明知道我什么也做不了
他连自己做到什么程度也说不清
他还这么认真这么严肃地催促我
满屋的人都在注视着我
看我如何无奈地写下这几个字
我不是英雄不是神仙不是医生
即便我是也没有办法免除父亲的苦难
我不敢抬头不敢看任何人的脸
这可能会是父亲去天国的通行证
这或许会是父亲去地狱的判决书
这难道是父亲同我诀别的遗书吗?
我怎能签字怎能签字
我努力地在脑海里想象
我想象不出这个签字的意义
就算一张送父亲去旅游的合同吧
希望父亲玩得开心注意安全为我带回礼物
我故意没有擦眼泪开始签字
我甚至没有看清是否写对了自己的名字
我甚至没有看清是否准确地签对了地方
只知道父亲的旅行没有延误
-
[定义]明知其说错或写错,故意将错就错如实记录或援用下来的一种修辞方式。(杨春霖等主编《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第989页)又称拟误、非别。"> 青玉案·姑苏台上乌啼曙
姑苏台上乌啼曙,剩霸业,今如许。醉后不堪仍吊古。月中杨柳,水边楼阁,犹自教歌舞。野花开遍真娘墓,绝代红颜委朝露。算是人生赢得处。千秋诗料,一抔黄土,十里寒螿语。
-
在一次朋友聚会的饭桌上,一位诗友说他最近无意中读到兰波的一首短诗,没想到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和震荡:他被这闪电般的诗行抓住,从中感受到那成就一个诗人的非凡的东西……想想自己十几年“难见奇迹”的写作生涯
-
【千山万水解释】形容山水非常多,比喻道路艰险遥远。也作“万水千山”。 【千山万水造句】 ①他站在窗前,反复地朗读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句。 ②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
-
[译文]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出典]北宋柳永《雨霖铃》 注: 1、柳永《雨霖铃》【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
这是一首友人间的酬唱应和之作。词一开笔,即极表对老友的思念。离情别绪,奔涌而出。“深”、“遥”二字,表现出两人虽相距甚远但一往情深,那蓝天白云下的绿树象征着友谊的长青。">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①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释】 ①三径:王莽
-
文章繁简 作者:顾炎武 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此极中今人之玻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作
-
落花生许地山作者简介许地山(1893~1941),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后落籍福建龙溪。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7年入燕京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曾与瞿秋白、郑振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