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春在枝头已十分周裕锴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9 23:08:49阅读:10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纓。(张说《湖山寺》,《全唐诗》卷八十八)游览山中古寺,很容易令人生出一段参禅礼佛的“尘外”之想,这固然出于“禅室”“香台”这样的寺院气氛的感染,但更多的是因“空山”“虚谷”这样幽邃的环境所诱发。唐人的游山寺诗多半如此,不过悟入的禅理则各有不同。清人金圣叹站在禅家的立场来解释唐人张说这首诗:“不因寂历不生道心,然而寂历非道心也。不因迢遥不传鸟声,然而迢遥无鸟声也。庞居士曰‘但愿空诸所有’,是‘寂历道心生’义也;‘慎勿实诸所有’,是‘迢遥野鸟声’义也。”(《金圣叹选批唐诗》卷三)以此妙解为纲,则全诗玄微的禅理隐然可见。

寂历,叠韵连绵词,意为寂寞冷清。迢遥,亦是叠韵连绵词,遥远貌。“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是诗人皈依佛禅的“道心”,即所谓“出世间法”。而这心乃因空山寂历而生,因鸟声迢遥而发,所以也可以说“空山从来尘外赏,鸟声岂是世中情”。

诗人若只悟至此,不仅落入前人窠臼,而且未真正勘破禅关。然而,当诗人目光从禅室、香台转向寺外,之间“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顿然大彻大悟。千寻东岭,从云间透出;一片南湖,从树里显现。有如玄微至道,因物象而明,“自性”“真如”,由现象界而昭显。金圣叹以为“出”“明”二字尤妙,“‘出’之为言,不劳瞻眺也”;“‘明’之为言,无烦窥觑也”,真可谓目击道存。既了悟此理,则尘世亦是道场,簪缨仕宦与萝薜隐居并无二致,所以最后归结到“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其实这就是玄觉禅师所了悟的:“若知物我冥一,彼此无非道场,复何徇喧杂于人间,散寂寞于山谷?”(《禅宗永嘉集·劝友人书第九》)金圣叹以为末句可理解为“所谓簪缨从来尘外赏,簪缨岂是世中情也”,正是此意。

这样,诗人因寂历而生道心,最终了悟寂历非道心,色空如一,万法平等,尘外之想固然不必在虚谷萝薜之门,禅室香台之上。“云间”“树里”若只从写景如绘去理解,则云间东岭,树里南湖,正是隐士林泉之乐,巢由等隐士,正宜以萝薜换簪缨,才是正理。可见,张说写景中必含玄理,否则,“不将萝薜易簪缨”,纯为乱谈。身为达官的张说能悟此理,真可谓尘世间的解脱人。枝头梅花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垄头云。归来笑撚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某尼悟道诗,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六引)从北宋末到南宋初,禅宗各派中都出现了一批家世官宦、颇有教养的女尼,如临济宗的妙总禅师,是丞相苏颂之孙女,妙道禅师是尚书黄裳之女,云门宗法海禅师是宝文阁学士吕嘉之姑。《鹤林玉露》中这位悟道的女尼,想必也是同样类型的人物,她的悟道诗,不仅饶有理趣,而且因其切合女性的特点而颇有情韵。寻春、探春、伤春,本是中国女性文学的一大主题,“笑撚梅花嗅”的生动描写,更典型地刻画了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在其同时代的女词人李清照的《点绛唇》词中,就有“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句子。然而,女尼的身份和悟道诗的写作目的,决定了这首诗的哲理性内容。

诗中的“寻春”是寻道的隐喻。“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垄头云”,写出追寻真理的坚定志向和艰辛历程。芒鞋就是僧人游方所穿之草鞋。禅宗僧人在觉悟之前,往往云游四方,遍参丛林,学究诸宗禅法。以“春”喻“道”,这是宋代禅师和理学家的惯用手法,如北宋惠洪称赞云门文偃禅师曰:“公之全体大用,如月照众水,波波顿见而月不分;如春行万国,处处同时而春无迹。”(《禅林僧宝传》卷二)又如朱熹学道有悟,作《春日》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因为“春”是有形之外、无迹可求的形而上的概念,须借“万紫千红”的具象的花表现出来。这正如“道”一样,其普遍性须借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来显示。这女尼之所以踏破芒鞋而未能悟道,乃在于对“道”这一概念的误解。她试图寻求的是脱离具体事物的抽象的“道”,是超越具体景物的抽象的“春”,而忽略了“垄头”细微景色中可能蕴涵的春意。当她游方归来,瞥见庵前的梅花,想起“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古诗,才猛然发现,苦苦追寻的“春”原来就在不起眼的梅花枝头。她撚花而嗅,会心一笑,定是彻底领会了“春在于花,全花是春;花在于春,全春是花”(达观《石门文字禅序》)的禅理。

这首诗也可以从另一角度理解:女尼寻道的途径一开始就错了,因为禅宗一贯主张,“自心是佛”,“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五灯会元》卷三马祖道一语),而女尼的“寻春”正是“外求”,所以费尽功夫、踏破草鞋仍然毫无收获,终日懵懵懂懂地行在垄头的云里雾里。当她归来看见庵前的梅花,才猛然觉悟到,苦苦追寻的“春”原来就在自己的家门前。也就是说,“道”就在自己身边,何须远求。佛性本来具足,何假外求。至于罗大经引《孟子》的“道在迩而求诸远”来理解这首诗,说明“道不远人”,则可看出南宋禅宗和理学观念的相似之处。随俗婵娟

老松连枝亦偶然,红紫事退独参天。金沙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暂婵娟。(黄庭坚《戏答陈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二首之二,《山谷诗集注》卷九)元祐三年,黄庭坚在京师馆阁任职,老朋友陈慥(字季常)从黄州寄来一束连理松枝,他写下两首绝句答谢。在第二首中,他用了一个带有几分戏谑意味的曲喻传达出极深刻的哲理。

连理是树木的一种特异现象,即异根树木枝条相连。在中国古代,连理枝向来是爱情的象征,如白居易《长恨歌》写唐明皇和杨贵妃七月七日在长生殿的誓言:“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连理枝自然是很少见的现象,而松树连理则不仅在生物学上显得奇特,似乎还具有伦理学上的反常冲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松树向来被古人看作气节的象征,铮铮铁骨,具有刚健的英雄之气,而连理枝则刚好相反,寸寸柔肠,充满儿女之情。正是古松和连理这对矛盾的组合,勾起黄庭坚的奇思逸想,并从中得到禅理的感悟。

“老松连枝亦偶然,红紫事退独参天”,诗人首先指出,老松不同于艳丽的春花,正如《论语》中孔子所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当温暖的春天过去,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纷纷凋谢之后,老松仍然参天挺立。至于它生出连理枝,那不过是其偶然现象,并非其必然本质。那么,为什么凌寒后凋的古松会偶然生出这种象征爱情枝条来呢?黄庭坚用了一个出乎寻常的比喻,道出了其中禅理:“金沙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暂婵娟。”据此诗任渊注,“金沙滩头”句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出自《传灯录》:僧问风穴禅师:“如何是佛?”风穴答曰:“金沙滩头马郎妇。”一是出自《续玄怪录》:“昔延州有妇人,颇有姿貌,少年子悉与狎昵,数岁而殁,人共葬之道左。大历中,有胡僧敬礼其墓曰:‘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尔。’众人开墓以视其骨,钩结皆如锁状,为起塔焉。”钱钟书《管锥编》(二)论《太平广记》第四十六则“马郎妇”条引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卷一三曰:“释氏书:昔有贤女马郎妇于金沙滩上施一切人淫。凡与交者,永绝其淫。死葬后,一梵僧来云:‘求我侣。’掘开乃锁子骨。梵僧以杖挑起,升云而去。”这就是佛教所谓“以欲止欲”。

但黄庭坚使用锁骨菩萨的典故,并非为了宣扬“以欲止欲”的道理,而是旨在表达一种忌俗与随俗相统一的人生哲理。这首诗里,锁子骨指菩萨身,是本质。婵娟指妇人的美色,是菩萨为度世人而幻化的形相。老松的劲节犹如菩萨身,它生出的连理枝则好似暂时幻化的美色。而诗人思路的是,参天的古树偶然生出象征儿女私情的连理枝,好比金沙滩头的锁骨菩萨,也不妨偶然化作人间的多情少妇。这里的谐趣中暗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本质上不磷不缁,超尘脱俗,行为上不妨任运随缘,和光同尘。这也就是黄庭坚一贯主张的生活态度:“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次韵答王眘中》)梦觉莺啼

终日题诗诗不成,融融午睡梦频惊。觉来心绪都无事,墙外莺啼一两声。(吕本中《睡》,《东莱先生诗集》卷一)严羽《沧浪诗话》说:“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而禅悟和诗悟都注重触机。何谓触机?无心遇之,偶然得之。大慧宗杲禅师说得好:“第一不得存心等悟。若存心等悟,则被所等之心障却道眼。”(《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三十)宗杲是南北宋之际的高僧,提倡“看话禅”,在禅宗史上有很大影响。吕本中曾经向宗杲问学,自然懂得这个道理。

这首《睡》诗无非写的是一个士大夫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感受,然而天趣盎然,意味深長,深得禅悟、诗悟之旨。“终日题诗诗不成,融融午睡梦频惊”,诗人终日用心做诗,以至于午睡频频惊觉,然而诗还是无法做成。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诗人做诗,不是用准确的概念去描述世界,而是以直接的体验拥抱世界。执著于推敲字句的诗人常常陷入语言的牢笼,被句法、格律的理性之网套住手脚,被冥思苦想之心——“存心等悟之心”障却诗眼。禅家语有道是“悟则直下便悟,拟思则差”。终日题诗,午睡频惊,正是堕入“拟思”的魔道。“觉来心绪都无事,墙外莺啼一两声”,午睡醒来,放却作诗之念,自由自在,无所用心,则触目处都是宜人之景,入耳中尽是优美之音,会心时全是欣悦之情,墙外春色,莺啼声声,都有盎然的诗意。“觉来”既是午睡之觉,也是心灵之觉,当诗人心绪处于无事状态,即悟到“平常心”之时,才发觉诗无处不在。

这首诗表面上写诗悟的过程,实际上暗寓禅理。前两句有着意参禅求道的意味,后两句有无意得之、偶然悟之的哲理。道无处不在,“墙外莺啼一两声”,就是道的显示。俗话说:“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诗悟与禅悟大抵也如此。诗人和禅客只有在“心绪都无事”的状态下,才能在真实坦露的世界面前领略到诗的真谛,禅的真谛。这首诗情韵宛转,寓理无迹,其审美价值已超越了谈禅说诗。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稿约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书愤 陆游 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导读】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 ">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徒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板书郎。 高宗即位,改提

  • 《墨子·兼爱》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及翻译

    《墨子·兼爱》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全诗出处、作者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年代: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梦见地球、大地

    梦见地球和其它星球围绕着太阳运转,是祥兆,身体健康长寿。梦见大地破裂或有裂缝,国家大部分地区要受灾,霍乱流行。梦见自己周围的大地伏起,会突然被提升。

  • 诚斋夫人文言文乳翻译

    诚斋夫人文言文乳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我们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诚斋夫人文言文乳翻译,大家一起阅读吧!  诚斋夫人文言文乳翻译  诚斋夫人  杨诚斋①

  • 梦见旧友

    梦见旧友,五行主木,乃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或近期人情世故多有不安,心中不畅。凡事应明察秋毫,不可与他人间针锋相对,多有不利之迹象,春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

  • 《孔子世家赞》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孔子世家赞 《史记》 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

  • 《元史·韩镛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元史·韩镛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元史  原文: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

  • 白朴《水调歌头 初至金陵,诸公会饮,因用北州集》全诗赏析

    苍烟拥乔木,粉雉倚寒空。行人日暮回首,指点旧离宫。好在龙蟠虎踞,试问石城钟阜,形势为谁雄。慷慨一尊酒,南北几衰翁。赋朝云,歌夜月,醉春风。新亭何苦流涕,兴废古今同。朱雀桥边野草,白鹭洲边江水,遗恨几时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