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佛学大词典》对“自觉觉他”的解释是:大乘菩萨自己觉悟所修之法,又能令其他有情觉悟之。大意是说,大乘菩萨不仅自己对所修的佛法有所觉悟,而且能使其他众生获得觉悟。
而《佛光大辞典》注释“自利利他”时说:自利,乃利己之意,即为自身之功德而努力修行,以此所产生之善果而自得其利;利他,乃利益他人之意,即非为己利,而为救济诸有情而致力行善。用通俗的话来理解,自利就是以利己为主的修养;利他则是以对他人有利为目的的行为。
由此可见,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行为是一种大公无私的表现,一种崇高的品行。对此,南怀瑾先生认为,从佛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大公无私,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仔细想来,要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又岂是轻而易举之事?佛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具有大公无私的博大胸怀和救济苍生的深远目标。
所以南先生说:“佛在这个世界上,以师道当人的师表,教化一切众生,救渡一切众生,渡完了,他老人家就说‘再见’,不来了。”
看似南先生只是一味地在赞美佛的无私,羡慕佛的博大胸怀,实际上,南先生是在劝诫我们,人生路上,应该向佛学习,培养自己救济苍生、帮助他人崇高目标和大公无私的博大胸怀,做到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据说,有一天晚上,七里禅师正在诵经。忽然,灯苗攒动,一个蒙面人跳进七里禅师的房间,拿着一柄长剑对着禅师的后背,恐吓说:“把你的钱财都给我,不然我捅死你!”
禅师依然诵着经,不理会强盗,头也不回地说:“不要打扰我诵经。钱财都在壁柜里,你自己去取吧。”
强盗听完,立即把壁柜里的钱财都装进自己的袋子里,匆匆忙忙正准备离开的时候,禅师镇定地说:“你不要把钱财都拿走,留一点我明天买花果供奉佛祖。”
强盗一听,觉得禅师的要求很在理,于是,就解开袋子留下了些许银两。强盗又担心禅师使诈,于是,急忙系上袋子准备离开。
这时候,禅师又说话了:“你收了别人的钱财,也不说声谢谢吗?”
强盗有些惭愧,于是对着禅师鞠了一躬,郑重地说了一声“谢谢”,便头也不回地去了。
后来,这个强盗又因为盗窃而被捕入狱,在搜查强盗的家时,官府查到禅师的东西,于是派人请禅师去确认并领取失物。结果,在确认的时候,禅师却说:“此人并非强盗,这些钱财是我送他的,他曾诚心地向我表示了谢意。”
听到这话,强盗非常感激。当他刑役期满,重获自由的时候,便遁入佛门,皈依于七里禅师。
这是七里禅师用自己的修行觉悟成功影响强盗的一个真实例子。正是因为七里禅师心胸宽阔,有自觉觉他、自利利人的品行,所以才会说强盗不是强盗。也正是因为禅师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人,最后强盗才会选择皈依于七里禅师、遁入佛门,而不是皈依于歪门邪道。
由此可见,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行。
所以,南先生暗示我们,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要做一个大公无私、心胸宽阔的人。能如此,也便能做一个自觉觉他、自利利人的人了,进而也能与人为善了。对此,南先生本身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南先生初到台湾的时候,日子过得很清贫。尽管如此,他还是时刻想着要帮助别人。当时,台湾经济不发达,人们的生活普遍都很拮据。当南先生得之邻居家已经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时,就把自己仅剩的米偷偷地放在了邻居家门口。
后来,每当有人向南先生求助的时候,他总是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拿出来,竭尽全力帮助别人。
对学生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也总是建议自己的学生,要乐于助人,并且告诫学生,不要等到发财之后才说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可以从点滴做起,要从现在开始。
帮助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南先生惯常的习惯。南先生不仅将这样的品行付诸实践,也教导自己的学生要做乐于助人的人,这不就是自觉觉他的表现吗?而南先生用自己辛苦赚得的钱帮助别人,不正是自利利他的表现吗?
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如南怀瑾先生一样做一个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人,不断培养和铸就自己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博大胸怀和大公无私的品行。如此一来,也便能够成为一个拥有博大胸怀、与人为善的人,也便能与人友好相处。
-
百年来中国的伊斯兰教研究 高占福 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发展、扎根,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从早期海外穆斯林信奉的外来宗教,到被中国10个穆斯林民族所接受信仰,其间经
-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 "> 梦见富人
梦见富人,五行主金,得此梦,乃是辛金之象征,财运颇丰,事业兴旺,与他人间以诚相待,多有贵人相助之机遇,凡事应脚踏实地,不可贪婪。秋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在外求财者梦之,往西南求财,事业顺遂,往东
-
刘备摔阿斗: 东汉末年,当阳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
-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1)代词。 有人,有的人(事)。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副词。 ①表示猜测,或许,也许。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病梅馆记龚自珍 作品原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ī)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
-
文言文《上林赋》赏析 《上林赋》原文 朝代:两汉 作者:司马相如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
-
文言文《战国策·秦策二》原文及翻译 秦败楚汉中。楚王入秦,秦王留之。游腾为楚谓秦王曰:“王挟楚王,而与天下攻楚,则伤行矣。不与天下共攻之,则失利矣。王不如与之盟而归之
-
空阶重叠上垣衣,白昼初长社燕归。落尽海棠人卧病,东风时复动柴扉。
-
【刻骨铭心解释】比喻牢牢地记在心上,永远不会忘掉。铭:在石头上或金属器物上刻字。 【刻骨铭心造句】 ①他冒着生命危险把我从大火中抢救出来,我真是刻骨铭心,永生不忘! ②我们之间的感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