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著《史记》
司马迁著《史记》
昏暗的屋子里,一个瘦得形销骨立的老人正躺在床上。此时他已处于弥留状态,但眼睛里仍闪着睿智的光芒。床边恭敬地站着一个年轻人,正听老人断断续续地说着:“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
这个弥留的老人就是司马谈。他的儿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司马迁。司马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这个官位并不显要,但掌管着汉朝的历史资料。司马家族的人认为,修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们为此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司马谈当太史的时候,准备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但一直没有时间。于是他把这个想法灌输给儿子司马迁。在父亲的直接教导下,司马迁十岁时便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他学习刻苦,进步非常快,极有钻研精神。
在司马谈病危的时候,仍然不忘让儿子继承他的遗志,司马迁为此深深震动了。他低着头,任眼泪不受控制地流淌出来,然后悲痛但却坚定地应允道:“父亲,请安心吧。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一定会努力完成您的志愿。”
听到这番掷地有声的话,司马谈终于欣慰地闭上眼睛。而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以后,就有了阅读外面看不到的书籍和重要资料的机会。但当时汉朝的藏书和史料都杂乱无序,整理工作非常烦琐。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料,司马迁几年如一日,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几乎天天都埋头于木简与绢书之中。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他就起身翻看厚重的木简;晚上油灯的灯光昏黄,他也坚持看到深夜。就这样,他掌握了大量的史料。当时太史令除了整理史料外,还要随时备召为皇帝顾问。汉武帝颇为欣赏司马迁,常常让他随侍在身边。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四十二岁,他倡导并参与制定的《太初历》得以完成颁行,这是司马迁人生旅程中值得纪念的一座里程碑。也正是这一年,司马迁正式开始写《史记》。
天汉三年(前98年),司马迁四十八岁。这是《太初历》颁布后的第八年,当他埋头撰写《史记》进入了高潮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率领自己的五千步兵单独出发,结果遇到了匈奴的三万军队。经过一番血战后,远征匈奴,一路所向披靡,最后,累计斩杀数万匈奴的李陵军五千人,遭遇到了最大的困难——补给不足,而援军太远无法援助。结果弹尽粮绝,李陵不幸被俘。
匈奴的单于十分赏识李陵,抓到他后给以厚待,劝他投降,却遭到了李陵的严词拒绝。单于不以为意,却继续将其扣留。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朝廷上隐隐流传这样的谣言:“李陵被活捉之后反而遭到厚待,是因为他和单于之间早有勾结,现在李陵正在帮匈奴训练士兵呢!”
汉武帝勃然大怒,将李陵一家老小全部关了起来,然后召集文武百官讨论此事。几乎所有官员都认为此谣传决非空穴来风,唯司马迁坚持认为李陵的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他和李陵是多年好友,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怎么可能叛国呢?他进言说李陵绝不会叛国,一定是其间有什么误会。
司马迁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但凭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不由怒气冲冲地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司马迁入狱后,案子落在了当时以心狠手辣闻名朝堂的酷吏杜周手上。在黑暗和血腥的监狱里,司马迁经受了严刑审讯,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但他仍然不肯认罪,他大声地喊道:“我没有错。指出皇帝的错误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
杜周见审讯不出什么,就将司马迁关押在监狱里。不久后,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受到此事的牵连,司马迁也被判了死刑。
根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家里没有钱,官职又不高,也没有多少俸禄,自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只能接受腐刑,但腐刑不仅会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将极大地侮辱人格。
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出了监狱后,面对众人幸灾乐祸的嘴脸,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人总有一死,但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出了一部《周易》;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出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出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出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司马迁面对残酷的刑罚,忍受着莫大的痛苦,却更加坚定了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一本流传千古的史书。就这样,出了监狱后,司马迁担任了中书令。他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出同情的态度。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后来,司马迁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入选理由:
逆境往往会造就英雄。
阿离之言
史学和文学上有部巨著,叫《史记》,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文共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两千多年以来,《史记》是文人必读之书,偶尔写文章想典故都要去翻这本书,到现在人们提起史书,还必会提到它。因此它大概可以算古往今来中史书的丰碑了。
司马迁的简历是这样的: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在他短暂而坎坷,荣辱交加的一生中,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史记》。从此,他的名字和《史记》同我们中华民族成为一体。他像一颗巨星在时空中放射光彩,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
你瞧瞧,“伟大”一词就已经给司马迁下了定义。其实写史书的人不少,汉有班固班超,后有他的同宗司马光,为啥司马迁的地位与众不同呢?司马迁很早就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的家族世代掌管太史令,这个官位的职责是修史,虽然不大,但占据着喉舌的地位。司马迁的父亲有个愿望,就是写一部贯穿古今的史书,他将这个愿望交给了儿子。
司马迁当上太史令后,一边修订《太初历法》,一边干私活。他抽出大量时间来整理史料。当时的书可不是纸书,而是木简。整理史料不只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也就是说,《史记》这本书,一开始只是司马迁的业余创作。
春秋时代的史官,为了忌讳或者畏祸常常不能认真记载历史。统治阶级总希望流传下来的形象完美无瑕,所以增删史实,不少正直的史官因而获罪。司马迁创作《史记》,最难能可贵的是严肃地对待历史事实,正确地处理历史资料。真实地记载历史,还原真相,至少给后世史官立了一个标准。
五十多万字的《史记》,倾注了司马迁一生的心血。他生前寂寞,修史没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在他死后的几百年里,还是没有人能理解他。他死后,《史记》在当时市面上或有流传,但是看不懂的人很多。直到汉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受汉宣帝的诏命开始解说《史记》,《史记》才逐渐被人们理解。但是,能够理解《史记》意思的人多一些,能够领会司马迁思想和精神的人却很少。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的言论“是非颇缪于圣人”。
伟大的仍然伟大,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司马迁一人独自写了三千年,开一代先河,创造了我国的史学体例,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人。从此,中国的历史科学走向了正确的轨道。
-
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
题西林壁,诗篇名。宋苏轼作。七言绝句。全诗道出了一个平凡的哲理,包括了全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分析和综合等耐人寻思的概念。">
-
这首诗形式上为乐府民歌,语言自然朴素,寓意也十分浅显明白。以种瓜摘瓜作比喻,讽谏生母武则天切勿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伤残骨肉,伤害亲子。开始两句描写种瓜黄台下,果实累累。诗人者使用“离离”这一叠词,简
-
【4618】生命的密码: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尹烨著,中信出版社,31万字,2018年11月第1版,68元)△4章:①思考生命发生的演化;②感受科学诠释的美丽;③关爱基因引发的不幸;④憧憬科技缔造的未
-
【翻来覆去解释】形容来回翻动身体。也形容一次又一次地重复。 【翻来覆去造句】 ①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一直在思考如何解答这道练习题。 ②星期天我翻来覆去地朗读这几篇课文,终于能流畅
-
第一首写诗人入淮时的心情。首两句总起、入题。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郁的心情,为这一组诗奠定了基调。诗人离开洪泽湖之沙岸一进入淮河,胸怀就烦乱、骚动,这是因为昔日国中流水今日已为边境界线。这两句写出了
-
芳岁归人嗟转蓬,含情回首灞陵东。蛾眉不入秦台镜,鹢羽还惊宋国风。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平障烟浮低落日,出溪路细长新苔。居民地僻常无事,太守官闲好独来。犹忆长安论诗句,至今惆怅独书台。
-
《周郑交质》文言文赏析 《周郑交质》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周王室自平王东迁以后,日渐衰微,再也无法控制诸侯国,以致发生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人质的事情。 本文从“信”“礼”
-
偶像剧的女主角为什么从没对男主人公提过房子、车子的事情? 答案:没车没房根本就当不了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