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山中》与《羁春》赏析
王勃的《山中》与《羁春》
绝句的起源可以远溯到六朝,甚至汉魏,但它却是进入唐代后才最后定型和大量出现的。就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分别来说,前者的成熟时间又比后者略早;而在前者成熟初期,首先应当提到的作者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字子安,650—676)。胡应麟在《诗薮》中谈到唐初五言绝时,曾称赞王勃的作品“已入妙境”。王士禛在《唐人万首绝句选·凡例》中也说:“五言,初唐王勃独为擅场。”下面是他的一首题作《山中》的五绝: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不幸只活到二十八岁,渡海溺死,在他的短短一生中,宦途坎坷,旅游四方。这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是他被高宗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写的。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两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的“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成都府》),以及谢朓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这是一个在欣赏诗歌时常会碰到的问题。诗歌与散文不同,它的字句极其精炼,又要求写得空灵;因此,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在诗笔下不可能也不必要交代得一清二楚,有待读者去揣摩,而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所谓“诗无达诂”的原因就在这里。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解释为送别将归之人;一是解释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本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本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读者不妨从各自欣赏角度作出取舍。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既是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是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馀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也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愁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还有一首题作《羁春》的五绝: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这首《羁春》诗与《山中》诗的韵脚完全相同,而且两诗抒写的都是客愁旅思,但写诗的季节不同,环境不同:一写于晚秋,一写于暮春;一写于深山中,一写于园林内。因此,两诗的情虽同而景则异:《山中》诗用来烘托情意的是秋风起、黄叶飞的景色;《羁春》诗用来烘托情意的是春事了、落花飞的景色。两诗的写法也有不同之处。前面谈到,《山中》诗是前半首抒情,后半首写景,情与景是分列的。在这首《羁春》诗中,情与景却是交错出现、杂糅在一起的。它的前半首“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一句抒情,一句写景,使“客心”之“倦”与“春事”之“归”、“千里”之遥与“一朝”之速交相衬映,形成对比。它的后半首“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是在两句内都既见景又见情,而其所显示的北园花飞之景,实直承前半首的“春事”句,是春事归的表象,所透露的因重见园花飞落而怀抱的感伤之情,则遥承“客心”句,是客心倦的触发。这里,景以情现,情因景发,尽管它的写法与《山中》诗有所不同,而两诗同样是物我相会、情景交融之作。相比之下,《山中》诗的笔墨较劲健,意象较浑成,句格也较成熟;《羁春》诗则略嫌柔弱显露,而且第三句与第二句失粘。但两诗合参,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感情、诗篇的内涵,并可以领会诗笔的运用与变化。
-
互文是一种典型的言简意丰的修辞方式,由于其形式上的简洁精练和意义上的悠远深邃,所以在古代诗文中尤为常见。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诗文中就缺乏互文。"> 《钱缪》原文及翻译
钱缪 原文: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1遂受之。是年,省茔
-
现在人比较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发际线,很多人说自己由于常年工作发际线偏高甚至出现谢顶、秃头等状况,甚至一些90后也开始使用养发水来抑制自己的脱发现象。这也从一方面代表了自己在工作方面压力比较多,身体休
-
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王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后与成丹、张卬áng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引军与
-
候鸟迁徙的习惯,自古以来一直没有改变。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大雁每年冬天都要从北飞到南,春天又从南飞到北。代代如此,毫无变更。这种因历史文化地理因素产生的生态平衡现象,一直成为历代文
-
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学流派。两次大战之后,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人道的理想在世界性大屠杀面前黯然失色,人们对人类的良知、理性、道德等传统观念失去了信心,他们的追求落
-
浅论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论文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 策略 【论文摘要】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从传统文
-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
【原题】:家有小园比他处果蓏倍登或问郑子何术致此告之日汉武帝使海上县官亲渔鱼皆不出其后捐以予民则鱼复来因知天之生物本以惠济穷民彼富足者不可兼而得也吾贫甚矣安知造物者不以是少私之耶戏为一诗
-
司马光:独乐园记 司马光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