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吃西瓜》赏析
猴吃西瓜
猴王找到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啊是从来也没吃过西瓜。忽然他想出一条妙计,于是就把所有的猴都召集来了,对大家说:“今天我找到一个大西瓜,这个西瓜的吃法嘛,我是完全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你们的智慧,看你们谁能说出西瓜的吃法。要是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份;要是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小毛猴一听,骚了骚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猴王刚想表示同意。“不对,我不同意小毛猴的意见!”一个短尾巴猴说:“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我和爸爸到我姑妈家去的时候,吃过甜瓜,甜瓜吃皮,西瓜当然也该吃皮了!”大家一听有道理,可到底谁对呢,于是都不由得把眼光集中到一只老猴身上。老猴一看,觉得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就清了一下嗓子说道:“吃西瓜嘛,当然……是吃西瓜皮啦。我从小就吃西瓜,而且是一直吃皮,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也正是由于吃了西瓜皮的原因!”
有些猴早等急了,一听老猴也这么说,就跟着嚷起来:“对,吃西瓜吃皮!”“吃西瓜吃皮!”猴王一看,认为已经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就向前跨进一步开言道:“对!大家说得都对,吃西瓜是吃皮!哼,就小毛猴崽子说吃西瓜吃瓤,那就叫他一个人吃瓤,咱们大家都吃西瓜皮!”于是西瓜一切两断,小毛猴吃瓤,大家伙是共分西瓜皮。
有个猴刚吃了两口,就捅了捅旁边的猴说:“哎,我说这可不是滋味啊!”
“咳,老弟,我常吃西瓜,西瓜嘛,就是这味……”
训练提示
1.这是一篇讽喻寓言,它揭露了教条主义,讽刺那些人云亦云的人。表达可以根据作品中塑造的形象和“人格化”、“性格化”原则,将作品中的“猴”分别想象为:“猴王”是外强中干、官气十足的“领导”;“短尾巴猴”是简单、教条的“形式主义者”;“小毛猴”是天真、率直的“小青年”;“老猴”是迂腐、倚老卖老的“老学究”;“众猴”是知识不多、缺乏主见的“人云亦云者”。
2.这篇作品的表达语言声音造型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对其“神”的体现,叫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什么猴在说话。这一点在本篇作品的表达中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对作品寓意的表现。
3.除了对作品中“形象化主体”的造型设想外,对于相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氛围也要做具体、合理的想象。如可以将猴们分西瓜的时间、地点想象为白天正在开会,猴们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地坐在山上。
4.在表达中,感觉要真实,不可“脸谱化”。
-
语文文言文判断句句式 (—)、用“…者,…也”来表示。 例: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
-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
-
作者: 柳宗元 【原文】: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胆(dòu)。抵触隆曦,日耕百
-
你的梦境当中是否也曾经有梦见到过衣服,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梦见自己在买衣服、洗衣服的场景,或者就是自己穿上了新衣服,那么,这些场景分别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呢?
-
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作者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寒”,既指苍
-
上片写送别宴会上曲水流觞的场景。苏轼乐在曲水流杯的游戏中,把“无情流水”与“多情客”对照写来,显得饶有情味。接着将“流水”人格化,说流水劝我饮酒,苏轼和流水如同似曾相识一般。“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辞,
-
《劝学》文言文鉴赏 《劝学》作者是荀况(约前313——前238年)战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字卿,人们尊称他为荀卿。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用排比,
-
关于白露农事的谚语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 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 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担 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 高山河套瘠薄地,此刻即可种小麦。 白菜萝
-
语义说明:形容言多隐讳,举止畏缩的样子。 使用类别:用在「言语含混」、「顾忌畏缩」的表述上。 藏头露尾造句:01请你有话直说,不要藏头露尾,免得让人起疑。 02你做事老是这样藏头露尾的,难怪别人会怀疑
-
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