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吉檀迦利(选九首)》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8 22:57:13阅读:693

作者: 张俊山

泰戈尔

95

当我刚跨过此生的门槛的时候,我并没有发觉。

是什么力量使我在这无边的神秘中开放,象一朵嫩蕊,中夜在森林里开花!!

早起我看到光明,我立时觉得在这世界里我并不是一个生人,那不可思议、不可名状的,已以我自己母亲的形象,把我抱在怀里。

就是这样,在死亡里,这同一的不可知者又要以我熟识的面目出现。因为我爱今生,我知道我也会一样地爱死亡。

当母亲从婴儿口中拿开右乳的时候,他就啼哭,但他立刻又从左乳得到了安慰。

(冰心 译)

“因为我爱今生,我知道我也会一样地爱死亡。”当诗人写下这样诗句的时候,他一定达到了对生与死的彻悟。

在诗人看来,生和死都有神灵在关护。尽管那无所不在的神灵是“不可思议、不可名状的”,但是,它却象“母亲”一样时时把你“抱在怀里”——生时,吸吮着她的右乳;死后,她又把左乳的安慰给你。既然如此,生和死本为一体,并且都是一种幸福,那就不必有恋生惧死的忧虑了。

当然,诗人的这一彻悟来之不易。当其生之初,“刚跨过此生的门槛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什么神秘的力量使其生命“象一朵嫩蕊”一样开放;只是当其经历了人生的黑夜,而又乍遇那黎明中铺天盖地之“光明”时,方才顿悟到那神秘的“不可知者”正象母亲一样,从生到死都在保护着自己。诗人是个有神论者(他心中的神灵具有“泛神”性质),因此他把生和死这一生命现象最终归附于神,也就很自然了。但他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得出生死同源而化一的结论,却是不无启迪意义的。能认同于这个结论,人不是完全可以置生死于度外了么?

一部《吉檀迦利》,充满了缤纷美妙的形象,这首作品也不例外。作为生命现象,无论是“生”或“死”,都是难以描摹的,更勿论那“不可思议、不可名状”的神灵;然而,诗人借助一系列隐喻和明喻,把降生比喻为跨过“生的门槛”,把生命比喻为林中开放的鲜花,把神灵比喻为母亲……这就将一个关于生和死的抽象哲学命题具象化,使其以生动的形象呈现于诗篇。如此,哲学内蕴获得诗意升华,诗意的形象获得哲学的精髓,这诗篇也就有了深邃而厚重的美感。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割鸡焉用牛刀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比喻处理小事,毋需大才。 使用类别:用在「方法失当」的表述上。 割鸡焉用牛刀造句:01割鸡焉用牛刀,区区小事,何敢有劳大驾? 02哇!割鸡焉用牛刀?这点小事竟然还劳驾您老亲自出面! 03「割

  • 《本草纲目·草部·羊踯躅》 文言文

    《本草纲目·草部·羊踯躅》 文言文   释名  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枝。  气味  (花)辛、温、有大毒。  主治  风痰注痛。用羊踯躅

  •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文言文实词,欢迎查看!  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

  • 荒野帝国:走入美国未来的旅行

    【3713】荒野帝国:走入美国未来的旅行(〔美〕罗伯特•D•卡普兰著,何泳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33.8万字,2018年3月第1版,68元)△共7部分(30章):①民族国家的最后堡垒;②新的荒野;③当

  • 同流合污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跟坏人一起做坏事。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勾结作恶」的表述上。 同流合污造句:01我宁死,也不愿与这种恶人同流合污。 02他因不愿同流合污,结果反遭诬陷。 03他因与不法分子同流合污,被警察

  • 王实甫《拙鲁速》全诗赏析

    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倚着扇冷清清旧帏屏。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儿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忒楞楞的纸条儿鸣。枕头儿上孤零,被窝儿里寂静。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 千家诗《送郭司仓》译文与注释

    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椽,春潮夜夜深。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 "> 一轴鼠画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一轴鼠画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一轴鼠画  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

  • 文言文《景公饮酒》原文和译文

    文言文《景公饮酒》原文和译文   《景公饮酒》原文:  景公饮酒,移于晏子家,前驱报闾曰:“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

  • 《鹧鸪天·罗带双垂画不成》赏析

      上片写琵琶歌女的外貌和弹琵琶的美妙效果。“罗带双垂画不成”,正面描写琵琶歌女的服饰。“殢人娇态最轻盈”,正面描写琵琶歌女的容貌。“酥胸斜抱天边月”,侧面描写琵琶歌女的胸脯。如“斜抱天边月”的胸脯,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