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女子夜绩》译文与赏析
女子夜绩
女子夜绩
【原文】
《汉·食货志》云:“冬,民既入[1],妇人相从夜绩[2],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谓一月之中,又得半夜,为四十五日也。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3],同巧拙而合习俗也[4]。《战国策》甘茂亡秦[5]出关,遇苏代曰:“江上之贫女,与富人女会绩[6]而无烛,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7]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以是知三代之时,民风和厚勤朴如此,非独女子也,男子亦然。《豳风》[8]言“昼尔于茅,宵尔索绹”,言昼日往取茅[9]归,夜作绹索[10],以待时用也,夜者日之余,其为益多矣。
【注释】
[1]民既入:民众都待在家里。[2]相从夜绩:聚集在一起,晚上一同纺麻织布。绩,把麻搓捻成线或绳。[3]省费燎火:节省灯火费用。[4]同巧拙而合习俗也:相互取长补短,时间长了,便成为一种习俗。[5]亡秦:逃离秦国。[6]会绩:一同纺麻。[7]爱:吝惜。和厚:和睦淳厚。[8]《豳风》:《诗经》中的篇章,为一个系列,多反映周族先民的劳作场面。[9]茅:上山砍茅草。[10]绹(táo)索:古代制作绳纹陶器专用的绳索。
【译文】
《汉书·食货志》上说:“到了冬天农闲时,老百姓都待在家中,妇女们聚集在一起,晚上纺麻织布,这样一个月可做45天的活。”就是说,一个月中,每天又多出半夜,这样一个月就相当于45天。妇女们所以要聚集在一起,是为了节省灯火,并相互取长补短,这已经积久成俗。《战国策》记载,甘茂逃离秦国,出了关中地区,遇见了苏代,就对苏代说:“江上的一个贫家女子和富家女子一起织布,自己却没有灯烛,一起织布的女子们一起商量,想赶走她。贫家女说:‘我因为没有灯,所以常常先到,打扫房屋,铺设坐席,你们何必吝啬照在四周墙壁上的余光呢?希望把多余的光亮赐给我。”从这可以知道夏、商、周三代时期,民风是如此的淳厚、朴素、勤劳。不但妇女如此,男子也是这样。《诗经·豳风》中说:“昼尔于茅,宵尔索绹”,意思是指,白天男子上山采集茅草,晚上把茅草搓成绳子,以备冬日制陶用。夜晚作为白天的延续,它的好处很多啊。
【评析】
古代农闲的时候,左邻右舍的妇女们晚上会聚集在一起,纺麻织布,这是我国古代农耕社会特有的习俗之一。但据此说“夏、商、周三代的民风是如此的淳厚,男人女人是如此朴素、勤劳”,也是不严谨的。历朝历代都有民风淳厚的时候,也有民风险恶的时候。一般来说,一朝立国之初,民风都较为淳厚,一朝大厦将倾之时,民风都很险恶。如此而已。
-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作者简介
-
语义说明:数量极少。 使用类别:用在「数量稀少」的表述上。 寥寥无几造句:01由于连日阴雨,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 02现在正值雨季,沙滩上只有寥寥无几的游客。 03冬天到了,树枝上头只剩寥寥无几的黄叶
-
【3576】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美〕黄仁宇著,中华书局,25.3万字,2017年10月北京第28次印刷,36元)△共7章:①万历皇帝;②首辅申时行;③世间已无张居正;④活着的祖宗;⑤海瑞——古
-
刘超,字世瑜,琅邪临沂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也。(1) 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父和,为琅琊国上军将军。超少有志尚,为县小吏,稍迁琅琊国记室掾。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恒亲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译文]读尽万卷书,那么写文章时就会才思泉涌,就像有神仙相助一样。 [出典]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注: 1、《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
避暑英美的小资产阶级,到夏天若不避暑,是件丢人的事。于是避暑差不多成为离家几天的意思,暑避了与否倒不在话下。城里的人海边去,乡下人到城里来;城里若是热,乡下人干吗来?若是不热,城里人为何不老老实实的在
-
后汉书班超传 --《后汉书》范晔(南朝宋)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
-
虎与刺猬文言文翻译 大家知道虎与刺猬这篇文章怎么翻译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虎与刺猬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 虎与刺猬(1)原文 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
-
文言文阅读《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
-
新 竹 [宋]陆 游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棘:一种茎多刺的落叶灌木。涟漪:指池水。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秋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