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诸葛亮,可圈点的人物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8 22:45:31阅读:316
写下这个题目,自知肯定要招人骂,可谈歌还是要实话实说。当然,还是要先声明一句:谈歌讲的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是小说里的人物形象,不是《三国志》里的诸葛亮,那是正史里的人物。

谈歌读《三国演义》有好几遍了,越读越不喜欢诸葛亮这个人物。从生活化的观点来看,这个人太聪明、太能干,心眼儿太活泛,脑子太好使,眼睛一眨就是一个主意,眉头一皱就是一个计策。你脑子转一圈儿,他能转三圈儿。你动一个心眼儿的功夫,他能动十个心眼儿,他的脑子里像是安装了一百台超级电子计算机,还昼夜不停电,一天二十四小时“噌噌”地转啊,让谈歌这样的傻人服气得五体投地哟,这样的人物可爱吗?至少不会让谈歌喜欢。往浅处说,他不透明、不舒展,不敞亮,不痛快,太阴、太贼、太精、太狡猾,找一百个人转着圈儿围着他看上一年,也不一定看得透。往深里说,诸葛亮是个权谋家,是个人精。举凡生活中的“精”,都已经超过了原来的意义,比如糖精、味精、醋精、狐狸精种种,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精也是如此。鲁迅先生说诸葛亮聪明得近乎“妖”,是很中肯的评价。什么是妖?就是妖精嘛。

对妖精似的人物,谈歌一向敬而远之。这个感觉应该是很生活化的,相信许多读者也应该跟谈歌一样感同身受。想想看,如果您的同事或者邻居或者您的兄弟姐妹,一个个都跟诸葛亮似的,您的神经承受得了吗?如果让您天天跟一个近乎妖精般的人物相处共事,对桌办公,他天天观察着您,研究着您,琢磨着您,您能不天天心惊肉跳吗?您张嘴说上第一句,他就能猜着您第二句、第三句想说什么,您还敢张嘴说第四句吗?生活中这样的聪明人如果多了,您的生活能和谐吗?甭说和谐社会了,您的家庭都和谐不了。聪明点儿的人可爱,太聪明的人让人害怕,这是俗人的理儿,自然是俗人的经验之谈。人们对聪明人大都是小心翼翼的心态,说得现实一些,人们欣赏电影、电视剧里的聪明人,喜欢书本里的聪明人,却害怕生活里的聪明人。就算是您的妻子或者丈夫,算是最亲近的人了吧,天天都能猜到您心里去,说句糟蹋人的话,您一撅屁股,人家就知道您会拉什么什么。说实话,您能不含糊吗?就算您天天能睡着了,但能不做噩梦吗?

就是用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诸葛亮,也有让今人有些看不下去的地方。咱们来分析:

诸葛亮算是一个精英,因为不肯将就着就业(应该属于高不成低不就),就一直在社会上闲散着,眼看就奔三十岁的人了,还没有个正当职业。是啊,这种情况放到现在,也是让人着急的事儿,谈歌家对门就有这么一位,也是诸葛亮出山时的岁数了,大学毕业好多年了,白领工作找不到,蓝领的工作也不愿意去,整天在家里窝着,不是上网就是看电视。哪个家长遇到这么个孩子,也得急死。不过,诸葛亮比谈歌家对门这位好过多了,按照书上所写,诸葛亮的父母大概已经去世多年了,没有人管啊!忽一日,被一个刚刚开张不久的民营企业,正忙着四处招工的刘备刘老板知道了:“天啊,这是人才啊!咱们得用啊,找他去!”于是,刘老板亲自出马,一顾,二顾,再三顾茅庐(那是茅庐吗?大院子,几室几厅,别墅一样嘛,还有佣人使唤着。家里有的是钱啊,要不诸葛亮怎么不急着找工作呢)。诸葛亮当然不会轻易就见面,上赶着不是买卖,得端着点儿,刘备还得来第二回,第三回。诸葛亮懂得事不过三的道理,如果再端着,人家刘老板或许就真不来了。“算了,咱们甭去了,咱们都去了两回了,他大概真的不愿意参加工作。也说不定他没什么真本事,也就是有个虚名罢了。”如果刘备那样做,可真的就把诸葛亮晒了。好,第三次,刘备算是见着活的了。读者注意,这时候诸葛亮还是拿捏着劲儿,表示自己真不愿意上班就业。要的就是这个“牛”劲儿!刘备好话说了一火车,眼泪都流了一脸盆,总算把这位诸葛亮先生给高薪聘请了出来,诸葛亮由此当了高级白领。读《三国演义》读到这里,都得佩服诸葛亮狡猾:这样千呼万唤始出来,老板肯定不会低看。可叹啊,当代的一些读书人,真是不及人家诸葛亮的万分之一喽,狗肚子装不下二两香油。甭说“三顾”了,领导还没有“顾”的意思呢,他就嚷嚷得满大街都知道了:“大家知道吗,领导要接见我了。”甭说领导亲自找上门来了,领导也就是在大会上虚乎着夸奖几句,还不一定认得他是谁呢,他就得激动得要犯心脏病。得赶紧着往前挤着猛凑合了,出示学历证明了,出示获奖证书了,盼着领导赏识,显得浮浅。千呼万唤始出来,那是诸葛亮。换上现在的读书人,根本就不用千呼万唤,“屎”早就出来了,还不得美得拉一裤兜子啊!

话又说回来,刘老板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诸葛亮,也是时代造成的,赶上诸葛亮的时代就业问题不严重,就业机会多,不像现在,一个坑儿会有十个萝卜抢着顶,就连饭店招两个洗盘子的,也得排着大队让人家老板横着竖着挑。诸葛亮如果赶上现在的情况,也就不用刘老板三顾了,他得上赶着三回或者十回找刘老板去了,还得托人找关系,四处打听:“你们谁认识刘老板呢?”就算是见着面儿了,人家刘老板还不一定搭理不搭理他呢。“行了,你写个简历交给办公室吧,抽空儿我看看。”话是这么说,人家刘老板还不一定有空儿看呢。真赶上刘老板面试一回,刘老板也肯定是不咸不淡的:“行了,你诸葛亮不就是想找个工作嘛,行啊,您要是想干啊,先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如果我们看着你合适,然后再跟你签两年合同。”诸葛亮还得感激涕零:“谢谢刘老板了,真是太谢谢了。”中国嘛,现在就这样,不缺少人才,什么博士后、海归啊,都没用。我们单位不缺人,留下你诸葛亮就不错了,你第一别嫌工资低,第二别嫌试用期。如此说,诸葛亮生得逢时啊,那时候机会多,就业的门路也多啊,只要您想工作,有的是地方要您。那时候是人才的卖方市场嘛,诸葛亮,宝贝啊!刘老板还就真得三顾几顾的。诸葛亮也不用费心费力地写什么个人简介了,也不用出示什么学历证书了。“行了,刘老板,您先说我的年薪是多少吧?”

此是闲话,咱们接着说参加工作之后的诸葛亮。

俗话说,肚子大,吃得多。端多大架子,得有多大能耐。诸葛亮真是有能耐啊,在刘备的公司就业之后还真是成绩斐然,先是火烧新野,露了大脸儿,具有广告效应。之后,又是舌战群儒,又是草船借箭,努力工作,一丝不苟,真是绞尽脑汁地出谋划策,帮着刘备跟曹操对着干。这没错,很对!谁让你曹老板是我们刘老板的竞争对手呢?用现代话讲,企业之间竞争嘛,不把你曹老板的企业整垮,我们刘老板的企业怎么生存呢?这里边没有双赢的空间。市场份额就这么大,一块蛋糕端上来了,谁嘴大谁嘴快谁沾光,谁吃着了算谁的,优胜劣汰嘛可是,接着往下看,诸葛亮鼓动着刘备跟东吴闹事,就有点儿说不过理儿去了。你们处心积虑地借了人家的荆州长期住着,到期赖着不还。每月的租金不交,电费、水费、物业费、暖气费也不交,这不是欺侮老孙家里的人老实吗,还把人家的大管家周瑜先生给活活气死了。后人都说周先生气量狭窄,这事不搭在谁头上谁不说难受。让人家赖账不还,还不许生气,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周瑜也够冤的,被人欺侮死,还落个小心眼儿的名声。这事儿还不算完呢,周瑜死了,诸葛亮还真好意思大着一张脸去参加周先生的追悼会,并且在追悼会上一个劲儿地痛哭流涕:“周先生啊,您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可想死我了啊!”这不是明摆着猫哭耗子嘛,直哭得东吴的将军们一个个心里发酸,喉头发紧,也跟着抹眼泪。书读到这里,谈歌真是悲愤交加啊,东吴的干部们不都成了一群傻蛋吗?莫非一个个的脑子都进水了?没进水?那就是让门给挤了,让驴给踢了!谈歌喜欢听京戏,可就是不愿听这一出《卧龙吊孝》,诸葛亮在这段唱里边一个劲儿地虚头巴脑地表扬周瑜,可这真是一段好唱,还特有听众缘,据说当年要听言菊朋先生一出《卧龙吊孝》得多少多少大洋。言先生唱得真好,余生也晚,无缘谋面,谈歌可是听过言先生的一些唱片,的确是大师级的水平。可是谈歌就是不喜欢听这出《卧龙吊孝》,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听猫哭耗子?这是什么文化心态嘛。拿着孙权和他的部下当傻子捉弄,这实在有点儿说不过去了,作为一个政治家,这就是不讲诚信。当今世界上的政治也得讲诚信啊,不能一点儿规则都不讲吧?说句不好听的话,政治这东西,本来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产物,可就是让诸葛亮这些人物给弄脏了。一提政治,人们就会联想到尔虞我诈,你坑我,我坑你,台下握手,台下踢脚。每次听到《卧龙吊孝》,总好像嗓子眼儿里堵了块脏乎乎的东西,有咽不下、吐不出、扎了鱼刺的感觉。

刘备临死的时候,也不知道是真糊涂了还是装糊涂,一个劲儿跟诸葛亮哭:“哥们儿啊,我是真不行了,您跟我也多少年的交情了,咱哥们谁不知道谁啊,如果刘禅的能力不行,您老兄就干脆把他踹了,您自己就当一把手算了。”读《三国演义》读到这里,心里真是长气,人都快死了,还玩虚套儿?有人猜测,老刘是试探诸葛亮呢,看你诸葛亮怎么表态其实帐后面藏着刀斧手呢,砍刀和斧子磨得都能削铁如泥了,你诸葛亮如果敢答应接班,就敢当场把你剁巴了。谈歌不相信这种猜测,刘备多明白啊,他已经考察诸葛亮多年了,早把诸葛亮看得通通透透了。给你几句好话,是为了让你保着我儿子,别跳槽,也别撂挑子。果然,诸葛亮听了,一劲儿磕头,一把鼻涕一把泪,表示自己坚决不能当第一把手:“刘总啊,您看您这话说到哪儿去了,我自打进了您的企业,就从来没有过外心啊,我一定会紧密团结在以刘禅董事长为核心领袖的周围,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胜利。您就放心走吧!”刘备这才一闭眼,算是放心地走了。

可是,刘备千算万算还是失算,他没有考虑好问题的另一方面,诸葛亮不是一把手,也不会当一把手,可是蜀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大权都他一个人拿着呢。宰相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成了实际上的一把手。诸葛亮早把这账算清楚了,当不当皇上的吧,我说了算就行。刘禅当了几十年的皇上,屁本事没有,说好听点儿,都是让诸葛亮给宠的惯的,说难听点儿,刘禅一接班儿,就让诸葛亮控制了,没有实践的机会呀。后人猜测,刘禅私下也一定跟诸葛亮小心翼翼地谈过这个问题:“丞相啊,您看我还年轻,得长本事啊。您看有什么工作,也让我亲自处理一下,锻炼锻炼,也长长工作经验嘛。”诸葛亮会怎么说?他肯定会说:“您啊,就是皇上,您还想干什么啊?吃喝玩乐享福得了,多舒服啊,剩下的事儿我来做,您就不用费心了。您老爹临死前,我都表过决心了,一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就放心吧!”这话听着受用,可真害人啊。诸葛亮大权独揽,一手遮天。书上说他事必躬亲,这话得分析,什么叫事必躬亲?说白了,就是小小不言的事儿他都得做主,别人说了都不算。打个比方说,就是下边来客人,吃个便饭,食堂想雇佣个临时工,估计也得他签字批条子。刘禅还有什么戏唱啊?等于是一个橡皮图章了。开会讨论时,刘禅光剩下举手了,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懂啊。就算诸葛亮不死,一旦人家诸葛亮摔脸子,或者跳槽走人,刘禅可就给晾了。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可不能把宝都押在一个人身上哟。诸葛亮死后,刘禅傻眼了。人们读《三国演义》,都骂刘禅窝囊,其实仔细想想,刘禅的责任并不大,刘禅接班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多岁,正是一个浑身是劲儿的热血年龄,阳光青年。这般年纪,干什么工作都不会怵头,怎么可能窝窝囊囊的啥也干不成呢?他能不窝囊吗?他什么事儿都主不了,什么事儿都不知道,什么深入基层了,什么联系群众了,什么前线视察了,您省省吧!诸葛亮什么也不会让他干,他等于是让诸葛亮给驾空了,软禁了,一点儿实践的机会都没有啊。说句糟蹋人的话,诸葛亮养猪呢!

现代企业制度里,无论聘用的总经理多么能干,董事长也是要管事的。蜀国是刘禅家的买卖啊,你刘禅是董事长啊,怎么能让诸葛亮一个人说了算呢?写到这里,谈歌想起河北一家民营企业,生产环保设备,产品畅销,经营了十几年,一度成为了名牌企业。创业之初,从北京聘请了一个总经理,姓乔。这位乔总经理精明能干,十年下来,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董事长倒是挺放心,可是这位董事长不幸出车祸去世了。董事长的儿子接班了,可是这董事长的儿子年纪小啊,才二十多岁,企业里的什么事情都不懂,他想介入一下经营上的事情,可是乔总经理就是不让他介入,他就跟总经理发生了矛盾。两个人争论了几回,总经理生气了,拍屁股走人了,并且带走了一大帮企业的技术人才,还把一些业务关系都带走了,在南方另起炉灶,开了一家同样的企业。没多久,就把小董事长的这家企业弄垮了。这叫什么事儿啊,这小董事长是不是跟刘禅差不多啊?

再说诸葛亮伐魏这事儿,怎么听着都悬。众所周知,魏蜀吴三家,蜀国最弱。刘备伐吴,倾国而出,铩羽而归,这得损失多少钱啊?不说倾家荡产吧,国库也差不多都掏空了,财政不定出现多少赤字呢,还不得每年都发国库券啊。总得休养生息些年头啊?也就是说,得缓缓劲儿,喘口气儿,得发展生产啊。可诸葛亮不管不顾,一个劲儿地穷兵黩武,哭着闹着要伐魏。就蜀国那点儿家底子,老百姓还不够吃、不够喝呢,没闹出农民起义来就不错了,就这么个破家底子,诸葛亮还弄了个六出祁山。六出?这得追加多少军费开支啊?如果不是诸葛亮这通穷折腾,蜀国那么一个富裕的地方,也不会闹得国民经济滑坡,让司马炎早早收拾了。这伐魏的事儿真是误国误民啊,用句现代的词儿,那一阵子,蜀国的“三农”问题肯定少不了。当然,诸葛亮肯定不会让记者采访,也不会让媒体曝光。

伟人讲过:正确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句话讲得千真万确。反过来说也是,错误路线决定之后,干部也是决定的因素。如果这时有干部站出来抵制诸葛亮的错误路线,或许蜀国还能有救,可这话是废话,谁能抵制诸葛亮呢?诸葛亮是一言堂啊,连刘禅都管不了他。诸葛亮亲自制定了一条错误路线,不执行到底行吗?北伐中原,实在是一个经营方向上的错误,没有一点儿利润可言。如果承认了这一点,那么,诸葛亮干得越欢,距离正确路线就越远。刘家的企业距离破产就越近。你诸葛亮倒是落了个虚名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千古绝唱了。蜀国的老百姓可就跟着倒霉吧,甭说小康了,吃糠吧!

古今中外历史上,这种教训委实不少。作为掌权者本人,魅力无限、神采飞扬、风度翩翩,要谈吐有谈吐,要威仪有威仪。他可以不贪不占、艰苦朴素、不图享受,吃次的、穿旧的,也灿烂、也辉煌,走到哪里都是掌声欢迎,鲜花簇拥。这种场面和热闹中看,可不中用啊!他们每一个重大的错误决策,都会给老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苦难。这种事儿往往纠正不了,因为评论家都是后人,你们没有受过那份苦。你们只看到了某个政治家的个人魅力,欣赏啊、把玩啊、研究啊、崇拜啊、追思啊,当时老百姓跟着受的那个罪,你们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体会啊。有人会说,我们都知道,书上看到过,可是书上说的代替不了当事人的身心感受。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把您扔在老百姓的位置上去试试,让您吃上一个月不带一点儿油腥的瓜菜代,您要是不叫开了撞天屈,谈歌就服您的气!

诸葛亮算是鞠躬尽瘁了,也死而后已了,可他也误国误民了。诸葛亮啊,实在是一个可让后人臧否的人物啊!

最后还得再声明一句,谈歌只是评论《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没有讲正史中的诸葛亮,这是两回事。读者如果不同意谈歌的上述意见,也别生气,谈歌写的是小说人物评论,一家之言罢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勇气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恋恋不舍造句七则

      【恋恋不舍解释】形容非常依恋,舍不得离开。 【恋恋不舍辨析】和“依依不舍”意义基本相同,往往可以通用。 【恋恋不舍造句】 ①他很喜欢这本《成语辞典》,可惜口袋的钱不够买下来,只得恋恋

    •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颜回好学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颜回好学   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

    • 《袁甫·励志铭赠朱冠之》原文注释与译文

      《袁甫·励志铭赠朱冠之》原文注释与译文 维古之人①,蚤夜愤悱②。维今之人,甘心委靡③。顽痹不仁④,偷安无耻。至其极

    • 苏辙文言文及参考答案

      苏辙文言文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①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

    • 有备无患造句八则

      语义说明:事先有准备,即可免除后患。 使用类别:用在「事先防备」的表述上。 有备无患造句:01你出门时得把气喘药带着,好有备无患。 02平时就应注意防台工作,毕竟有备无患。 03平时如战时,巩固好国防

    • 《蝶恋花》苏轼词翻译赏析: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蝶恋花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

    • 《和卢侍御通塘曲》赏析

        全诗可分为五段。前四句为第一段,接过卢侍御《通塘曲》“通塘好”的话题,总言通塘好,并指出通塘所在。青萝四句写通塘的人物活动。钓翁,都是隐者,鼓棹、渔歌,志趣不一,互不交往,互不相识。浣纱女郎,足肤

    •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诗词的背景故事与赏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出典】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原作】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 "> 古代结婚对联精选 客溢篷门家有幸/席陈淡酒主怀惭大全

      一、大门用联 红莲开并蒂/彩凤乐双飞 红莺鸣绿树/对燕舞繁花 万里长征欣比翼/百年好合喜同心 一世良缘同地久/百年佳偶共天长 映日红莲开并蒂/同心伴侣喜双飞 日丽风和桃李笑/珠联璧合凤凰飞 三千珠履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