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同居》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九世同居
【原典】
张公艺①九世同居,唐高宗临幸②其家。问本末③,书“忍”字以对。天子流涕,遂赐缣(jiān)帛④。
【注释】
①张公艺:郓州寿张(今山东阳谷)人,生于北齐承光二年(578),卒于唐仪凤元年(676),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九十九岁。此事详见《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八。②唐高宗:李治(628~683),唐朝第三任皇帝,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临幸:谓帝王亲临。③本末:原委。④缣(jiān)帛:一种光洁细薄的丝绢。
【译文】
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堂,唐高宗亲自光临他家。问他何以能九世同堂,张公艺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忍”字回答唐高宗。唐高宗感动得流下眼泪,于是赏给了他家很多绸缎。
【延伸阅读】
如果问帝王家好还是平民家好?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帝王家。因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帝王是一国之中的最高权位者,他拥有无上的权力和财富。《诗经》中的名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将古代帝王的无往不在的影响,描绘得人木三分。然而帝王家真的事事如意、件件顺心吗?历史上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不少末代帝王的子弟,在遭遇外敌的来袭,无力自保而成为待罪的羔羊时,便会凄然感叹为何要生在帝王家。帝王家的多灾多难,不仅表现在家族外的觊觎力量不断来袭,还表现在自家内部的各派势力争权夺利。这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不少是生命的代价。就唐代而言,高宗的父亲李世民,就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的。在这次政变中,他们兄弟兵戎相见,自相残杀,他的宝座沾满了亲人的鲜血。想必高宗即位也不见得顺心,反对的声音,肯定一直都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宗听人说“忍”,才会流涕以对。“忍”虽然很重要,但有时候又很难执行,对于帝王将相、高官巨贾的家庭而言尤其如此。名利是与亲情相斥的。因为权位和财富的客观存在,使得固有的人伦关系严重弱化,甚至于退化。个人的力量在家族的庞大氛围中,显得微不足道。于是便出现了如下的情况,即个体即便忍让,很多时候也于事无补。因为名利是严重排他性的,它只要求独享,而拒绝共荣。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除了拼抢之外,实在是别无出路。然而和谐关系在寻常百姓家是存在的,因为他们内部并没有悬殊的权位之争,亲情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和核心,个体的忍让可以大有作为。我猜想,高宗的流涕,心情是很复杂的,既想以忍来换得家庭的和睦,但身为帝王,这种忍又是不可行的,你死我活的现实,不允许他有多少忍的余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忍”也有它的盲区,至少帝王家就是一处。
-
语义说明:美名流传后世为人所称颂。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广受推崇」的表述上。 流芳百世造句:01连横以他的歷史巨著《臺湾通史》流芳百世。 02这些开国先烈,他们的事蹟和精神将会流芳百世。 03文天祥
-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赏析 《与朱元思书》是梁朝的吴均写的一篇写景小品文。“书”即书信,这篇短文是他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这封书信几乎通篇都是写景,写了富
-
语义说明: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使用类别:用在「真诚相待」的表述上。 开诚布公造句:01她这一番开诚布公的话,证实了她对他的心意。 02我希望你们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化解彼此的误会。 03我现在想
-
余尝谓害教化败人材者,无过于科举,而制艺则又盛焉[1]。盖自科举兴,而出入于其间者,非汲汲于利[2],则汲汲于名者也。八股之作,较论策诗赋为尤难,就其善者,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故溺人尤深,有好之老
-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常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把
-
作者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秀才,曾入国子监读书。他名列“岭南四家”(黎 简、张锦芳、黄丹书、吕坚),诗文幽艳陆离,奇情勃郁,不肯作一常语,为人所称道。"> 莆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附答案
莆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附答案 (2015福建莆田市)比较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
-
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
-
工之侨为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①。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②。使国工③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
-
【原题】:观仲灵久雨诗且道余与公济吟从之意辄次韵奉和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