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问题
【5469】中国问题
(〔英〕伯特兰·罗素著,田瑞雪译,中国画报出版社,15万字,2019年9月第1版,68元)
△15章:种种疑问;19世纪前的中国;中国和西方列强;现代中国;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现代日本;1914年前的中国和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和日本;华盛顿会议;远东当前各种势力及趋向;中西文明对比;中国人的品格;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国的工业;中国前景展望。
〇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1920年,罗素应梁启超之邀来北京讲学一年,与胡适等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在学术上发生精彩的碰撞,随后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
〇在书中,他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赞美,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中国未来的乐观期待。
〇“我希望,在中国人奋力而为,赶走外国侵略者,抵制外国人误称为‘文明’的那种残酷野蛮的制度时,不要丢掉任何有重大价值的东西”。
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场革命不太激烈,革命精神跟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差不多。
〇表面上,日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国,但心里想的是称霸亚洲。
〇中国人温文尔雅,但求正义自由。他们的文明比我们的要高明,能够让人类幸福快乐。
〇西欧和美国在精神生活上几乎同源。我追溯到了三个源头:[1]希腊文化;[2]犹太宗教伦理;[3]现代科学发展的结果——现代工业化大生产。
〇中国要想永久避免饥荒,只能改良农业,辅之以大面积搬迁,或大规模实施节育政策。
〇建立有序政府;在中国人管控下发展工业;推广教育。
(2021年4月1日夜10:40阅毕)
-
脑筋急转题目:千里之外后面是什么? 脑筋急转弯解析:你无声黑白,出自费玉清与周杰伦的歌曲《千里之外》。 脑筋急转弯答案:你无声黑白
-
如何正确学习文言文 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这是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平时学习、复习都应遵循。 文言文的阅读,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
-
《青楼曲》 年代:明作者:程嘉燧 细雨春风花落时,金华腊酒解酴醾。 当垆少妇知留客,不动朱唇动翠眉。 作品赏析 【注释】: (《浪淘集》自序曰:“余弱冠好
-
木兰花慢(古繁华茂苑) 古繁华茂苑,是当日、帝王州。咏人物鲜明,风土细腻,曾美诗流。寻幽。近香径处,聚莲娃钓叟簇汀洲。晴景吴波练 "> 不偏不倚造句六则
【不偏不倚解释】不偏护任何一方,表示公正或中立。也形容一点不歪,正中目标。倚:偏,不正。 【不偏不倚造句】 ①他连发3枪,颗颗子弹不偏不倚地击中目标。 ②尽管双方争论得脸红耳赤,他只是
-
当去年夏天,李嘉祐还在哀叹自己命运多蹇,考虑要不要辞官而去的时候,一场突然而来的战事打破了平淡的生活,刘展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过江阴大地,李嘉祐没有经历安史之乱,面对战争他有点手足无措,不知
-
洞仙歌 【宋】苏轼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
-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
-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
连云接塞添迢递,洒幕侵灯送寂寥。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