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如何正确学习文言文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4 21:56:43阅读:271

如何正确学习文言文

  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这是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平时学习、复习都应遵循。

  文言文的阅读,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正音读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甚至背诵,所以朗读背诵时都要把字音读正确。一般说来,大多数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读音为准。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文言文里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字,就要求我们认真地辨明字形,查明字音,不要把形近字的读音当做正音。如《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桓”读“hun”而不读“恒”;《桃花源记》中的“髫”而不读“召”,《狼》中“眈眈相向”中的“眈”读“dn”而不读“枕”。

  2、多音字应辨明词性、词义

  现代汉语中多音多义字很多,读文言文时也常会遇到一些多音字,这就要求我们辨明这个字的词性和词义,确定读音。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当“喜悦”讲,应读“yu”,而在“桃花源记”中的“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句里,“说”字当“述说”讲,应读“shu”.

  二、正确的断句、停顿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所以古人在读书时要自己断句。我们现在读古文,编者已经用标点符号把句子给我们断开了,但是在读一些长一点的句子时,往往要在一句之中表达一个概念或意思的地方,有一些小的停顿,这个停顿正确不正确,直接关系到对句意的理解正确与否。

  区别停顿的办法是通读全文,通过对词义的理解和文言文中词与词之间结构关系的分析,读懂每一句话。如《狼》中有“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应在读时停顿成“其一/犬坐于前”,如果读作“其一犬/坐于前”,意思就变成“其中一只狗蹲在屠户面前”,其实,在《狼》文中,没有狗出现过。同样,对于“一狼洞其中”也应读作“一狼/洞其中”,而不能读作“一狼洞/其中”。

  三、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词义的变化有扩大、缩小和转移几种情形。词义的扩大即今义所含内容大于古义,如《愚公移山》中的“河阳之北”中的“河”,在汉代以前专指黄河,一般的河流用“水”来表示,所以这个“河阳”就是“黄河北岸”的意思,而现在的“河”泛指所有的河流,词义的缩小即今义所含内容小于古义,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里,“妻子”的含义包括“妻子儿女”,而今义指“男子的配偶”,不包含子女在内。词义的转移即今义所含内容与古义之间发生了变化,如古汉语中“涕”指眼泪,而今义指“鼻涕”。

  四、一词多义现象

  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阅读时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注意根据上下语境确定具体义项。如“去”有“距离”“离开”“消除”等义,而在“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为学》)句中,“去”只能理解为“两地间的距离”的解释。在“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句中,“去”理解为“离开”之意。

  五、注意通假字

  文言文中通假字的出现,是原 来古人在写文章时本该用这个字时,却借用了音同或音近意义不相通的字,就形成通假字,严格意义上讲应讲是“别字”了,但古人长期使用,并且得到社会认同,就不算错了。比如《愚公移山》中有这样一句话:“甚矣,汝之不惠”,其中“惠”本义是“恩惠”,但若按本义去解释,整句话的`意思就不通了,所以“惠”是个通假字,当“聪明”讲,通“慧”。类似这样的通假字在初一阶段的文言文中还有“汤”通“烫”、“齐”通“剂”(《扁鹊见察桓公》,)“说”能“悦”、“知”通“智”(《论语》十则)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课文内容详加体味。

  六、怎样翻译文言文

  阅读文言文,要准确理解大意,而不能只了解“大概”,所以就要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才能理解得彻底。翻译时应注意几点:

  1、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注意把握原文的文意,弄清所译语句的上下文与译句的关系。因为文言文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多认现象较为普遍,句式也多富于变化,只有把握了原文的文意,上下文语境,才能准确地判断词的义项和句式的用法进而准确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主要应采用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以直译为主。直译要求将文言文字句用现代汉语对号入座,逐一落到实处,甚至对原文遣词的特点、语言表达方式也必须在译文中表现出来,与原文保持一致。意译只要求根据文言文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句的逐个落实,甚至与原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差别较大,具体的方法可掌握。增、删、留、变等四点。

  增:就是把文言文中省略部分在翻译时要增补出来,如“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句可译为“(桓侯)使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

  删:就是把文言文中某些或表示语气、或表示停顿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可以删去。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帝王的称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在译文中直接保留下来。

  变:由于古汉语的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有些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结构后置句在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调整词序。如在《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就是明显的状语前置起强调作用的句子,翻译时要译成“你太不聪明了”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要想阅读文言文,多读多背,能默写,既是大纲的要求,也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我们一定要对文章整体读懂,不能断章取义,这样才能体会到文言文的精髓。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梦到了水淹屋代表着什么?

      梦见水淹屋,得此梦,多受他人之欺骗,因情感之事与他人间互相纠葛,财运难以得提升之征兆,生活有不安迹象。如做此梦,因金钱之事与他人间猜忌颇多者,相处有不安之迹象,切莫因小事与他人间有互相猜疑之想法,事业

    • 元好问《水调歌头》: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水调歌头 【宋】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尤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

    • 《王右军诈睡》“王右军减十岁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右军诈睡 原文: 王右军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

    • 与李翰林书(清)魏禧

      蜀之山,峭狭而自上,奇险甲天下,故人才不多生,生则必奇。执事,蜀奇士也。通籍后[1],侨江南[2],足迹交天下,才益博大。以蜀之人居江南而游天下,其奇且博大也固宜,抑又当不独在文章[3]。 禧江右鄙夫

    • 沈醉东风·村居·曹德

      沈醉东风·村居 曹德 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 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 但开樽沈醉方休。江糯吹香满穗秋。 又打够重阳酿酒。

    •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全诗赏析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

    •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高适《效古赠崔二》诗歌赏析

      效古赠崔二 高适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周旋多

    • 七绝·莫干山

      七绝·莫干山 作者:毛泽东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作品赏析 【注释】: 作于1955年 七

    • 做梦找不到回家的路的象征寓意说法

      家一直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工作上的不开心,我们都会想到家。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自己回家的路,忘记这个给我们温暖的港湾的家,但在梦境中就说不定了,很多的梦境是我们

    • 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先生文集序 作者: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