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二子分财喻》译文赏析
二子分财喻
【原文】
昔摩罗国[1]有一刹利[2],得病极重,必知定死,诫敕二子:“我死之后,善分财物。”二子随教,于其死后,分作二分。兄言弟分不平。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云何破之?所谓衣裳中割作二分,盘、瓶亦复中破作二分,所有瓮、缸亦破作二分,钱亦破作二分。如是一切所有财物尽皆破之,而作二分。”如是分物,人所嗤笑。
如诸外道,偏修分别论[3]。论门有四种:有“决定答论门”,譬如人一切有皆死,此是决定答论门。死者必有生,是应分别答。爱尽者无生,有爱必有生,是名“分别答论门”。有问人为最胜不?应反问言:汝问三恶道,为问诸天?若问三恶道,人实为最胜;若问于诸天,人必为不如。如是等义,名“反问答论门”。若问十四难,若问世界及众生有边、无边,有终始、无终始,如是等义[4],名“置答论门”。诸外道愚痴,自以为智慧,破于四种论,作一分别论,喻如愚人分钱物,破钱为两段。
【注释】
[1] 摩罗国:古代南印度的摩罗提国,简称摩罗国。
[2] 刹利:刹帝利的省称,是古印度四种姓的第二级。
[3] 分别论:小乘佛教论藏七部论之一。这里指其他教派似是而非的论证方法。
[4] 等义:如此这样的论证方式。
【译文】
古印度摩罗国有一位大臣,他得了重病,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便嘱咐他的两个儿子说:“我死之后,你们要妥善地分配财物。”两个儿子遵照他的遗言,在他死后,把财产分成两份。可是哥哥说弟弟分得不公平。当时有一个愚蠢的老人,对两兄弟说:“我教你们分财物的办法,一定能分得公平,现在把所有的东西都破开作两份。怎么破呢?衣裳从中间撕开,盘子、瓶子从中间敲开,盆子、缸子从中间打开,钱也锯开,就这样把所有财物都破开,分成两半就可以了。”像这样分东西,受到了人们的嘲笑。
这就好比那些外道修行者,只注意研修一种分别论。其实论门有四种:一、决定答论门。比如,所有人都会有死的时候,这是肯定回答的方式。二、分别答论门。比如,人们死了必定会轮回再生,这应当分别开来说,没有贪爱的人,出离了轮回,不会再受生;贪爱未尽的人,必定有下一生。三、反问答论门。比如,问人是不是最优胜,就应反问:你是相对于三恶道还是相对于诸天来说的?如果是相对于三恶道来说,人确实是最优胜的;如果是相对于诸天来说,人必定是不如的。四、置答论门。比如,问十四个极难回答的问题,如问世界及众生有边际无边际、有终始无终始等一类问题。因为问题的本身就包含着我见、边见、常见、断见等邪见在内,所以不应作答而应置之不论。各类外道愚痴,却自以为有智慧,把这四种论破毁了,只片面地修习一种分别论,这就像那个愚人分钱物,把钱物都破为两段一样。
【评析】
读完这则寓言,我们知道这位大臣的两个儿子的确笨得可以,他们竟然为了把财产分得平均,听从愚蠢老人的意见,把所有的瓮、缸破作二份,钱亦破作二份。很显然,这位老人的意见是来自心中的贪欲,来自心中对财富与权力的渴求。金钱并无过错,发生扭曲的只是人们的心态与行为。历史上与当今生活中,兄弟为钱财反目成仇的事例也不少,这也是我们这个高级物种的悲哀啊!
故事征引
金钱是一条毒蛇
有一天,释尊带着阿难在舍卫国的原野上漫步。走着走着,释尊忽然停下了脚步,对阿难说:“阿难,你看前面的田埂上,那块小丘下藏着一条可怕的毒蛇!”
阿难停下了脚步,随着释尊手指的方向望去,看了之后也说:“果然有条可怕的大毒蛇。”说完就走开了。
这时候,附近有个农夫正在耕田,他听见了释尊和阿难的对话,听说田里有条毒蛇,便走上前去探看,在那块小丘似的土包下,他发现了一坛黄金。
“这明明是一坛金子,可这些和尚为什么偏偏说它是毒蛇呢?真不懂他们怎么想的。谁能有我这样的好运气,锄地锄得一坛黄金,我把它带回家去,下辈子就不愁吃喝了。”
农夫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挖出那坛子黄金,匆匆带回家去。原先穷困潦倒的农夫一日三餐都成问题,现在突然发了笔横财,自然乐不可支,终于可以大量地添置新衣、家具,顿顿都可以吃上精美的食物了。
同村的农夫们颇感疑惑,流言四起,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就传到了官府。官吏把他找来问话:“听说你向来很穷,最近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这钱是从哪里来的,是你偷的吗?快从实招来。”
农夫无法回答,于是被扣在官府,整日被逼问,不胜其烦,但又无法证明自己不是小偷。家人花钱买通官吏,只望能保住一条性命,但所有的钱都花光了,仍然救不出他。
农夫最终被宣判了死刑。受刑这天,农夫望着断头台,心中恐惧万分,口里不断叫嚷:“那的确是条毒蛇啊,阿难!真是条大毒蛇啊,释尊!”
官吏听见这怪异的言论,认为其中必有缘故,就将此事禀告了国王。国王把农夫叫来问:“你犯了偷盗罪,受刑时不断地叫嚷:‘那的确是条毒蛇啊,阿难!真是条大毒蛇啊,释尊!’到底是什么意思?”
农夫惶恐地禀告国王:“大王啊!有一天我正在田里耕作,释尊带着弟子阿难从这里经过。他们看见埋藏黄金的地方,都说有条毒蛇,是条大毒蛇,可我却不相信,偏偏挖起金子回到家里。我今天落到这个地步,才明白黄金是条大毒蛇的真谛啊!黄金能使我富贵,也能使我丧命,它实在比大毒蛇更可怕啊。”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有一个刚出家的小和尚,什么也不懂。有一天,他问禅师:“钱财是何物呢?”
禅师没有直接回答小和尚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名叫难陀,这位国王爱财如命,也一直在拼命地聚敛财宝,想要把所有的财宝都带到他的后世去。他想:“我一定要把所有的珍宝都收集到我这儿来,不能让外面有一点剩余。”
为此,国王还在自己的国家制定了一个规定:凡是想结交他女儿的,必须带着财宝当见面礼。还吩咐他女儿身边的侍女说:“如果有人带着财宝来结交我的女儿,先让这个人连同他带的财宝一起送到我这儿来!”
国王就用这样的办法聚敛财宝,没过多长时间,全国所有的金钱宝物都被国王收进了自己的仓库。从此以后,外面也没有一个地方有剩余的金钱宝物了。
那时有一个寡妇生了个儿子,对他极其宠爱。碰巧有一天,这个妇人的儿子见到了国王的女儿,被她的姿色和容貌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他便告诉母亲他想娶她为妻,可是他家里又没有钱财,根本没有办法结交国王的女儿啊。
过了一段时间,妇人的儿子也因为思念过度,生起病来,身体瘦弱,气息奄奄。他母亲见他憔悴的样子,心疼地问他:“你是怎么了,这没几天怎么会病成这样呢?”她儿子说:“我要是不能和国王的女儿交往,必死无疑。”母亲说:“可是国内的金钱宝物都在国王那里,没有剩余,还能到哪里去弄到宝物呢?”母亲又想了一会儿,突然惊喜地叫起来:“对,我想到了,你父亲死的时候,口里还含有一枚金钱。现在只要把你父亲的坟墓挖开,就可以得到那枚钱,然后你就可以拿钱去见国王的女儿。”
儿子照着母亲的话,拿到了那枚钱,然后就去找国王的女儿。这时国王的女儿便把他连同那枚金钱送去见国王。国王见了,说:“国内所有的金钱宝物,除了我的仓库中,都荡然无存。你在哪里弄到这枚金钱的?你今天一定是发现了地下的窖藏了吧!”
于是,国王便施行种种刑法,来拷问妇人的儿子,要他交代出窖藏的具体位置。寡妇的儿子一再跟国王国王解释:“我的钱真的不是从窖藏中得来的,是我母亲告诉我,我父亲死的时候口中含着一枚钱,我是挖开坟墓才得到这枚钱的。”国王听了,便派了个亲信前去探查真假。这个亲信看见的情形与他说的一点不差,这才相信了。
国王听了亲信的报告,心里暗自想道:“我一直在聚集宝物,想的就是把这些财宝带到后世。可是那个儿子的父亲,死了都带不走一枚钱,何况我这样多的财宝呢?”
禅师的故事讲完了,接着他便问小和尚:“现在知道钱财为何物了吗?”小和尚答道:“钱财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之物。”
-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
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离亭,送别的驿亭。“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
-
汽车是人们代步的工具,我们在使用的使用,一定要小心一些,不要发生事故。事故分为很多种,不仅是说和别人发生碰撞,汽车着火也算是一种事故。在生活中,没有人能够不做梦,做梦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特点。
-
勉谕儿辈 原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9)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3)。酒肉一餐,可办粗饭(12)几日;纱绢(8)一匹,可办(5)粗衣几件。不馋(10)不寒足(16)矣,何必图(11)好吃好着(4)?常将有
-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
-
四征惟是欠东征,行李如今忽四明。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
-
文言文阅读同步练习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梦见会议是什么意思梦见大会,预示着你近期会和他人发生争吵,产生矛盾,通过这次争吵看清一个是我的真面目,也有可能因此得罪他人,受他人排挤,所以要自身把握好力度,理论时候不要伤到和气。梦见自己在大会上沉默
-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又做了四年的太上皇,是整个封建王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曾六次下江南,留下不了少风流韵事,也多了很多坊间野史趣谈。他的两位皇后先后在他南巡过程中一个病死,一个被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