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
【5450】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
(苏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48.9万字,2018年1月第1版,86元)
△引论:中国的宪制难题。11章:[1]宗法封建变迁中的宪制问题;[2]齐家:父慈子孝与长幼有序;[3]齐家:男女有别;[4]宪制的军事塑造;[5]疆域管控与行政区划;[6]度量衡的宪制塑造力;[7]经济的构成与整合;[8]“书同文”和“官话”;[9]精英政治与政治参与;[10]作为制度的皇帝;[11]“缺失的”公民?
〇苏力(1955— ),合肥人。北大博雅讲席教授,长江学者。
〇这本书关注并试图从理论上来解说中国的宪制/构成。
〇任何国家的,尤其是大国的,基本制度都一定嵌在该国的天时地利中。
〇“齐家”是历史中国一个独到的重大制度领域,有关中国社会最基础的农耕村落,却仍与治国和平天下相互勾连和相互支持。
〇“授受不亲”,严防社会性和政治性乱伦。
〇从武功到文治。在中国历史上,所有新王朝的建立都是个“打天下”的过程,军事是开国、统一并为国家治理奠定基本格局或疆域范围的最重要手段。
〇“羁縻”与“改土归流”。“羁”就是以军事压力予以控制,“縻”则是以经济利益予以安抚拉拢,可谓硬软兼施。
〇自夏商以来,经秦汉唐,虽有乱世,有偏安,历史中国的疆域总体上是稳定扩展的。这表明通过中央集权行政区域制度在中原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制度整合,无论基本策略还是制度实践,都大致有效的。
〇国家税收起码要注意两点。一是税收必须适度。二是税收要公道。
〇和一切伟大文明一样,中国的文明是在没有航标的大海航行中逐步自我展开的。
〇政治家都很清楚,皇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制度。皇帝制从来不是个人独裁或专制。即便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即便在高度集权强调独断专行的明清,政治统治和治理也从来都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而一直是在组织起来的形层层级的精英官僚的辅佐下实现的。
〇晚清以来直到今天,中国正经历着“三千余年一大变局”,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上,均如此。
(2021年3月26日夜11:30阅毕)
-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作品赏
-
作者: 边国恩朱红素 【作家简介】朴、世永(1902— ),朝鲜当代著名诗人,1902年出生于京畿道高阳郡的一个贫苦人家
-
《先秦散文·老子·知人者智章(原第三十三章)》原文鉴赏 知人者智①,自知者明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
-
韩退之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
-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该诗句出自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全诗】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
-
李重元 李重元,生平事迹不可考,擅写词,有《忆王孙》四首传世,都是借景 "> 马里内蒂,菲力浦·托马佐·埃米利奥作品分析
【生卒】:1876—1944【介绍】: 意大利诗人、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未来主义*的创始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港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抒情诗人。他先是在亚历山大的法国耶稣会学校读书。1
-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素材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 2、以、故:以
-
《寒花葬志》文言文注解 我们知道归有光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其中有些作品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有些作品表现出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