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王国维《人间词话·如雾里看花》经典解读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8 00:10:02阅读:3

王国维《人间词话·如雾里看花》经典解读

如雾里看花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读词似恋爱。

有些词读起来融融怡怡、情意绵绵、两厢怜惜,很快就进入佳境、情投意合。

有些词读起来遮遮掩掩,好似有层薄薄的窗户纸,将两人的情感,一窗之隔,有意却难诉,只落得个两厢徘徊,意兴阑珊。

王国维对姜夔的词,总是颇有微词的。

王国维先是赞姜夔的词格韵高绝。

其实读词犹如品人。

姜夔的词读来,似有清风游走文字之中,徐徐而来,渐觉渐寒之冷意。

姜夔的词比起宋词中的莺莺燕燕之艳丽风,自然是更显格调的。

姜夔或许是一个慢性子的人,连忧伤都似乎是优雅的,永远踩着不慌不乱的步子,尽管内心有些哀怨,脸上却总是能平静微笑,这微笑若风过池塘,表面浅淡,里面蕴藏着波涛汹涌。

更或许,慢性子的人,似乎都是城府极深之辈,不喜形于色,连喜怒哀乐都似乎比别人的反应要迟钝些。

然而,词毕竟不能和人的性格相比,一个人的性格好坏,和艺术无关。一个人的性格不好,便可以置之不理。而词,以文字吸引人的心灵,若是云里雾里,其美不现,那么读词之人,也就渐渐地失去了对它的兴趣。

古来喜欢姜夔之人,恐怕喜欢的都是他词里的那一份若水般清朗、雅致的忧郁。

这似乎不是姜夔词的风格,更像是姜夔为人的性格。读他之词,想象其人之貌,恐怕乃是文质彬彬之书生,含蓄内敛略有清高,眉宇之间墨香四溢,这墨香并非就是指他的才华,而是一个读书人的浓浓书卷味。

这文字,便是他的气质。

一蹴而就的是文字,而他的真实意图,似总不好意思表白,藏在文字的下面,迂回婉转于五脏六腑之间,宁愿暗伤,都不能释放出来。

先品姜夔《扬州慢》: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解鞍下马稍停留,只为竹西亭好住处,那淮河东边的繁华之地——扬州。昔日十里春风扬州路,今日荠菜麦子草青青。只怪金兵进犯长江,荒废池院,砍伐乔木,至今都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色已晚,黄昏已到。画角吹起,凄凄清寒,这被抢劫一空了的扬州城。

若是有着杜牧的才华,在现在,也会吃惊扬州此时的贫瘠。即便是豆蔻精词,青楼好梦,也难以表达出美丽的情怀。昔日二十四桥仍在,江波浩荡,冷月无声。看这桥边一年又一年的红芍药,年年盛放,它又是为了谁而怒放呢?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今昔对比以及用典和拟人的手法。波心荡、冷月无声。上下结合,俯拾相看,一片凄凉。即使如此凄凉,词也没有激烈情感的爆发,最后只是淡淡地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句词爆发的情感还是不如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来得真切和猛烈。

点绛唇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北燕悠闲,随云散在太湖西畔。清苦之数峰,商量着黄昏之雨。那家住在第四桥边的贤士,我希望能和他同往。我已临其地,而今贤士安在?只能凭栏怀古,看着残柳随风起舞。

读此词,文里字里,似有了仙风道骨,还怀着悲天悯人的凄苦心境。

读此词,眼中出现的画面,仿佛有一只闲云野鹤飞过,自由之思想,无边之开阔,清风拂面般之忧愁。

这样的画面,是对词的整体感觉,并且觉得这样的感觉不是从字里行间出来的,读完之后就有这样的妙意。

读他的词,觉得好像有些感觉被他写到了,但是一思索,便又觉得很渺茫。

这样的感受似乎还是和词的气质有关。

词的气质,更多的是词人的风格。

我总觉得姜夔之词,取其中一句单打独斗,是很难胜出的,因为闲散之自然,便是他的风格。他的词,往往靠的是文字随着自己的情绪心性信走而成的魅力,他并不在词句的精雕细琢中下工夫。犹如一个天才的钢琴家,他有着别人没有的天赋,天生就会,上天就单单为他塑造了这样一种气质。这气质造就了他写词的能力,他天生就会为词拼凑文字。

品完这两首词,加上前一则的《暗香》《疏影》,觉得姜夔这个人不仅是个慢性子的人,还是一个作词在手法上比较懒的人。似乎懒得再寻找另外的修辞手法,他的词里面颇多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将“桥”“冷月”都当作了人来写。“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也是将山峰当作人来写。姜夔在写景的时候,似乎比他人更直接,他就将他所见之景比作他的情感,他是什么情感,如果景物有心情的话,这景物也是这心情了。

其他词人在写景的时候,总是更加注意渲染衬托,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得温存贴切,情景互为一体。

姜夔在他的词里,好像少了一个融的过程,就是文人往往是触景生情,他在作词的时候,好像把这个欣赏风景,排遣愁情的环节省去了。更多的时候,他专注的是他的内心世界,徘徊于自己的内心世界难以走出,所以他笔下的景物,他写得很直接,直接之外,还很大众,比如梅花的特色,香,他就直接说是香,比如说此时他心情寂寥,他就说冷月无声,好似景只是一种客观存在,他的情绪才是景的外在。

尽管这个人在词中显现出的是以个人内心为主,很多人可能要以为姜夔是个情绪化的人了。可是他并不这样,我们前面说过了,也可以从词里读出来,这个人似乎是有一种高雅的怠慢,或许叫从容的忧愁。

不注重外在景物的特征,也就是一个词人缺乏对景物、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的敏感程度,那么尽管词里透着那么一股贵族气,但终究是难掩其拙的。

姜夔在借词表达自己,自我的感受对外在景物拿捏不准,情与景又不能很好地融合,总觉得读起来,好像一个怕人诟病却又急于求医的病人般,交流起来,遮遮掩掩,不够敞亮似的扭捏。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传情尚且不畅,写景必是不能传神了。

情不正,则景不真。

或许,王国维开篇的境界之说,强调作者要有真切之感受也是这个原因。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唐集质疑四题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文言文《多多益善》的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多多益善》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上①尝从容与信②言诸将能不③,各有差④。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

    • 《百家姓.金》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金》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金》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金」源出;  一 ; 为匈奴王后裔。据《前秦录》及《广韵》所载,汉朝时匈奴休屠王太子磾事

    • 闭月羞花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形容女子容貌十分姣好。 使用类别:用在「美丽动人」的表述上。 闭月羞花造句: 01、画里的仕女真有闭月羞花之美。 02、小美是公认的班花,有着闭月羞花的美貌。

    • 口技文言文原文

      口技文言文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

    • “李克宁,武皇之季弟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克宁,武皇之季弟也。凡征行无不卫从,于昆弟之间,最推仁孝,小心恭谨,武皇尤友爱之。 五年正月,武皇疾笃,克宁等侍疾,垂泣辞诀。克宁曰:“王万一不讳,后事何属?”因召庄宗侍侧

    • 观潮原文翻译

      观潮 原文翻译 《观潮》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

    • 职高学生文言文复习的反思

      职高学生文言文复习的反思   摘 要:分析历年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默写名篇,无一不是源自于课内,对于艺术类专业学

    • “吴甡,字鹿友,扬州兴化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甡,字鹿友,扬州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知邵武、晋江、潍县。天启二年,征授御史。七年二月,削其籍。 崇祯改元起故官出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村落甡遍捕贼魁诛之奉命振延绥①

    • 什么时候你的手脚和嘴巴会不自觉地统统动起来?

      脑筋急转弯题目:在什么突发情况下,你的手脚和嘴巴会不自觉地统统动起来? 脑筋急转弯解析:既然是突然情况,就不会是像抽风一般手舞足蹈,只有在进行一项自己并不擅长的运动时,才会发生。当一

    • 乘隙毙偷文言文翻译

      乘隙毙偷文言文翻译   导语:借助网络,流淌着快乐的心情;借助文字,飘逸着未来的憧憬;借助键盘,传递着思念的心声。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乘隙毙偷文言文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