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静夜思》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6 23:26:11阅读:592

静夜思

李白

【原文】

床[1]前明月光,疑[2]是地上霜。

举头[3]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床:今传四种说法:一指井台;二指丼栏;三取“床”即“窗”的通假字;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赏析】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开元十四年(726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诗人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望见天空一轮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静夜思》。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洒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又烘托出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内容单纯而丰富,让人体味无穷。全诗构思细致深曲,但却了然无迹。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妙绝古今”(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金壶丹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金壶丹书 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

  • “郝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郝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苹、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

  • 毛泽东《七绝·贾谊》鉴赏

    此诗未标写作年代。当是共和国成立后咏史之作。一个人,被毛泽东连吟二诗而叹之,贾谊的幸运是唯一的。"> 苏轼《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千家诗赏析

    诗描写了西湖的湖光山色和晴姿雨态,用概括性极强的语言写出西湖奇景,西子的比喻更是遗形取神,空灵通脱。"> “袁涣字曜卿”阅读答案及翻译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 除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

  • “两弹一星”功臣于敏 最爱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

    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说这是集体的功劳。 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他说,核武器事业是

  • 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

  •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

  • 因地制宜造句八则

    语义说明: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 使用类别:用在「依势行事」的表述上。 因地制宜造句:01农民常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当地风土的作物。 02不同的城乡均应因地制宜,发展最适合的产业。

  • “郑清之,字德源,又字文叔”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郑清之,字德源,又字文叔。少从楼昉学,能文,楼钥亟加称赏。嘉泰二年,入太学。十年,登进士第,调峡州教授。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且曰:&ldqu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