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冰鉴·九·貌有清、古、奇、秀之别》译文与赏析
九 貌有清、古、奇、秀之别
【原文】
貌有清、古、奇、秀之别,总之须看科名星(1)与阴骘纹(2)为主。科名星,十三岁至三十九岁随时而见;阴骘纹,十九岁至四十六岁随时而见。二者全,大物也;得一亦资。科名星见于印堂眉彩,时隐时见,或为钢针,或为小丸,尝有光气,酒后及发怒时易见。阴骘纹见于眼角,阴雨便见,如三叉样,假寐时最易见。得科名星者早荣,得阴骘纹者迟发。二者全无,前程莫问。阴骘纹见于喉间,又主生贵子;杂路不在此格(3)。
【注释】
(1)科名星:是上腾于天庭而凝结于帝座的紫气,常在印堂与眉间。
(2)阴骘(zhì)纹:眼眶下之纹也叫卧蚕。
(3)杂路不在此格:杂路,指阴骘纹不在喉咙部位,而在其他部位。格,格局,模式。
【译文】
人的面貌之相有清秀、古朴、奇伟、秀致的分别。这四种相貌主要以科名星和阴骘纹为主去辨别,科名星在十三岁到三十九岁这段时间随时见,而阴骘纹,在十九岁到四十六岁这段时间也可随时看见。阴骘纹和科名星这两样都具备的话,将来会成为大人物,能够得到其中一样,也会富贵。科名星显现在印堂和眉彩之间,时隐时现,形状有时像钢针,有时如小球,是一种红光紫气。在喝酒之后和发怒时容易看见,阴骘纹出现在眼角之处,遇阴雨天便能看见,像三股叉的样子。在人快要睡着的时候最容易看见。有科名星者,少年时就会发达荣耀,有阴骘纹者,发迹的时间要晚一些。两者都没有的话,前程就别问了。另外,阴骘纹若现于咽喉部位,主人喜得贵子。若阴骘纹出现在其他部位,则不能这样断定,也就是不一定能得贵子。
【解读】
古人对相术深信不疑,他们认为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所以特别相信由相貌鉴人命运的说法。
阴骘纹,位于两眼下的卧蚕部位,又称龙宫、凤袋、泪堂,又名阴骘宫。阴骘的含义是指现世积阴功大德、行善。
典例阐幽
神形结合,可知将来
相传宋朝初年,有一位大臣名叫吕蒙正,很仰慕陈抟的相人本领。有一天,他想请陈抟为他的儿子、侄子相面,看看前程如何。
吕蒙正和陈抟有一面之交,他想:我若是就这么把儿子、侄子领着去,陈抟肯定不好直言,同时,也看不出陈抟的本领。于是他就命儿子、侄子装扮成奴仆和他一同去求见陈抟。想不到陈抟一见两位公子,便说道:“两位公子风骨奇特、神采辉煌,怎么做起了下人?”吕蒙正见状,只好以实相告。陈抟首先为吕蒙正的儿子看相,看完之后说:“令郎的眉毛像画的一样,又长又有形,眼睛像早晨的星星,光彩有神,是个翰林苑的人品,以后有文才。”接着又看了看吕蒙正的侄子,说:“令侄气度不凡,眼睛有龙一样的威仪,将来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吕蒙正以后三居宰相之位,当他申请退职时,宋仁宗因为很器重他,便问:“爱卿的哪个儿子可以重用?”吕蒙正想陈抟的话,便说道:“我的几个儿子虽然都身居翰林,但都不配担当重任。只有我的侄子夷简,虽然眼下还是刑法官,但却气度不凡,具有宰相之才。”后来皇帝便任命吕夷简为宰相。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是大家熟悉的,不过,一般人都只知道他的诗极有气魄,而不知道他对看相也很内行。相传,有一天,李白在大臣哥舒翰家做客,正好武将郭子仪也在座。当时郭子仪不过是个一般的军官,但李白一看到他,便说:“这位壮士的眉长长的,直入鬓边,目光闪烁,神采飞扬,两颊、下颏都极丰厚,说起话来,声音响亮,很远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这些都是精气神有富余的表现,将来一定能得高官厚禄,位极人臣。”后来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建功勋,官至阳王、尚书令。
又有一次,李白和郭子仪一道出征,刚好在途中碰到了唐代有名的法师一行。一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李白和郭子仪便向他询问终身大事,一行见李白谦虚好学,便有心教他,告诉他说:“人虽然都有个身子,有眼耳鼻舌各种器官,但要究根穷底,本来是没有这些东西的,这些东西都是无中生有,从虚无中生出来的,因此,看相不可局限在这些部位,高明的相士应看到人的气度、神采,这样才能入木三分,抓到本质的东西。”说着便为郭子仪看起相来,他说:“您气度不凡,很有气量,有相术中五合的局面,将来声名远播,就是一般的王侯也比不上。”李白听后,忙问什么是五合。一行说:“五合是相术中比较高深的道理,相术中论面貌都忌讳平扁无势,歪歪斜斜,甚至迂回曲折。一般地说,鼻子忌讳山根断裂深陷,尤其是鼻梁塌小,那就更是无可救药。眼睛忌讳有红丝穿进去,眉毛忌讳中间突然断裂,尤其是不可倒着长。另外眉毛又粗又硬,像猪毛一样,也不是上相之眉。至于胡须也忌讳粗短蓬松,行为更不能诡诈多变,这些都是五种不合。有这五种不合,便会一生多灾多难,事与愿违,那就是平庸之辈了。相反,如果面貌纯粹而有光华,颜色洁净无瑕,这便是天心相合;气度不凡,气宇轩昂,便是天德相合;德行谨严,胸怀仁爱,便是天伦相合。有这些特征,便可保身体康健,疾病难侵,威名远扬,士民爱戴。”后来郭子仪活了近百岁,死时须发飘飘像白银一般,美名传遍天下。
奇伟壮美,鸿鹄之志
陈平,河南阳武县人,祖居护佑乡,少时家贫,与兄嫂一起生活。哥哥陈百给富人家当佣工养家糊口,其妻在家纺纱织布。陈平则不事产业,却醉心于黄老学说、治世之术。陈平长得奇伟壮美,眉似刷漆,目若朗星,富家小姐趋之若鹜。陈平读书,从早到晚手不释卷,割草拾柴都置之脑后。久而久之,嫂子便在哥哥面前埋怨起来:“你给人家干活,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可你弟弟什么都不干,就知道读书。”
陈百说:“咱父母没有留下什么产业,就留下这么一个懂事的弟弟,他知道用功读书是咱家的造化,你这样的牢骚话以后就别再说了,再说这丧气话,可别怨我跟你过不去。”哥哥支持他读书一点都不含糊。有了哥哥的支持,陈平读书便无牵无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平读的书越来越多,人也长得更俊俏了。大耳垂伦,鼻直口方,一个十足的美男子。邻居都议论道:“他家里穷,不知道吃什么长得这么肥泽。”
陈平到了该娶妻的年龄,有钱人都不敢把女儿嫁给他。护佑乡有一户显富人家,主人叫张负。他的孙女18岁,年轻貌美又知书达理,偏偏嫁不出去,为什么呢?没人敢要,都说张负的孙女妨人,嫁了三次都没有嫁出去,次次都在洞房花烛夜前男人莫名其妙地死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娶她了。而陈平不信阴阳生魁的邪说,独对张家之女神驰已久。
有一次地方办丧事,陈平知道可以见到张负。于是就早早地来到丧家,装出一副能干的样子,里里外外事无巨细,忙个不停,果然引起了张负的注意。陈平自是心中暗喜。丧事办完已到深夜,陈平借故最后一个离开。张负尾随陈平追至其家,见陈平破席当门。张负是有心之人,沉思良久,决定将孙女嫁给陈平,他对儿子张仲说:“像陈平这样有才貌的人,怎么能永远贫贱呢?张负偷偷给了陈平一大笔钱,让他做聘礼,操办酒席。娶亲那天,没有花轿接新娘,陈平用牛车作轿,张负也不嫌弃。张负训诫孙女说:“不要因为他家里穷,而待人不恭敬,待兄长陈百要像待父亲一样,待嫂嫂要像待母亲一样。”
陈平娶了富家女儿,也没有被这个女人所妨,反而愈发精神,邻里都说陈平命硬有福,于是举荐他做社庙里的社宰,想以此沾点福气。陈平每次分配肉食都非常的公平。地方的父老都说:陈孺子当社宰真不错。
陈平感慨道:“假使我陈平有治理天下的机会,也能像分配这些肉食一样公平!”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称王于河南陈州,并立曹咎为魏王,在河南临济与秦军会战。陈平辞别兄长,前往临济投奔魏王。魏王任命他为太仆。陈平用书中的计谋劝说魏王,但与魏王意见不合,陈平只得偷偷离开,另谋高就。过了一段时间,项羽攻城略地到了黄河之滨,陈平前去投奔他,并且追随项羽入关灭秦,而获得一些爵赏。入关之后,项羽妄自尊大,谋士的意见很难被采纳,陈平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但项羽一身霸气,威风凛凛,陈平只得委曲求全。
项羽定都彭城后,刘邦在汉中休整了4个月,便回师平定关中,然后再图东进。这时殷王司马卬反叛楚国。项羽封陈平为信武君,前去讨伐,陈平用计打败降服了殷王凯旋回来,项羽拜陈平为都尉,赏黄金20镒。陈平回来不久,刘邦就攻下了殷地,俘虏了司马卬。项羽大怒,恼恨司马卬反复无常,以至于迁怒于陈平。陈平料想大难临头,又知道项羽失道寡助,终难成其大业,于是便携着一柄短剑走小路逃跑了,准备归依刘邦。
陈平两次出逃,择主而事,是其大志使然。陈平终于逃至河南修武,在旧友魏无知部将的引荐下拜见汉王刘邦,陈平昔日救过刘邦一命,今前来归顺,刘邦自然高兴,即赏赐陈平酒食。刘邦说:“你一路风尘,吃过饭后就去休息吧!”陈平说:“我是专为一件事儿来,要说的话很紧急,不能超过今天。”
刘邦便邀陈平进屋,问:“你有什么急事呢?”陈平恭敬地说:“汉王要想打败霸王,大王可立即发兵去攻彭城,彭城是项羽的老巢,抄了他的老窝,堵住他的退路,楚军一定恐慌,军心一乱,霸王就容易对付了。”
汉王觉得陈平的见解的确不错,与张良的主意不谋而合。便问:“你在楚军做过什么官?”陈平说“做过都尉”刘邦说:“那我就拜你为都尉”陈平谢过。汉王一高兴,又加了一句“我还要你监护军队,当参乘。”陈平归汉,被委以重任,实现了他的理想和抱负。
大智如愚,遇事果断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安次区)人,出生在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上进,成年后仪表俊秀,风度翩翩,对家庭琐事毫不在乎,心胸豁达,乐善好施。一次,吕端奉太祖赵匡胤之名,乘船出使高丽。突然海上狂风肆虐,巨浪滔天,飓风吹断了船上的桅杆,一船人惊恐失措。唯有吕端镇定自若,仍十分平静地在那里看书。
宋太宗赵光义时代,吕端被任命为协助丞相管理朝政的参知政事。当时老臣赵普推荐吕端时,曾对宋太宗说:“吕端不管得到奖赏还是受到挫折,都能够十分冷静地处理政务,是辅佐朝政的难得的人才。”
宋太宗听后,便有意提拔吕端为丞相。有的大臣认为吕端:“平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宋太宗却认为:“吕端大事不糊涂!”后来,吕端成为宋太祖的宰相。在处理军国大事时,吕端充分体现出机敏,决断的才能。每当朝廷大臣遇事难以决策时。吕端常常能圆满地解决问题。净化五年,归顺宋朝的李继迁叛乱,宋军在与叛军作战中,抓住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决定杀了李母,于是就单独召见参加政事的寇准,询问他有何意见。当时,寇准没有不同意见拿出来献上。在寇准退朝的时候,被吕端瞧见。吕端猜得朝中一定是有重大事情在谋划当中,就追上去让寇准留步,询问寇准说:“皇上告诫你不要把你们的计划告诉我吧!”寇准显出为难的神色。吕端见寇准没有把话封死,接着说:“我是一朝宰相,如果是边关琐事,我也不必知道;如果是国家大事,你可不能隐瞒我啊。”寇准和吕端都是明大义、知轻重的人,所以吕端才敢公开的向寇准询问他与皇上议事的内容。寇准听懂了吕端的言外之意,便将太宗的意思如实地告诉了吕端。吕端问寇准说:“圣上打算怎么处置呢?”寇准回答说:“圣上的意思是把她斩首示众,打算用这种处置方法来镇摄那些造反或叛逆的人们。”吕端听后急忙上殿启奏太宗说:“陛下,楚霸王项羽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威胁刘邦,扬言要杀死刘邦的父亲。刘邦为了成大事,根本不理他,何况是李继迁这样卑鄙的叛徒呢?如果杀了李母,只会使叛军更加坚定他们叛乱的决心。”宋太宗听了,觉得有理,便问吕端应该如何处置李母。吕端富有远见地回答说:“不如把李母放在延州城,好好地照顾她。即使不能招降叛军,也可以引起他良心上的不安;而李母的性命仍然控制在我们手中,这不是更好吗?”吕端的一席话说的宋太宗点头称赞说:“没有吕爱卿,险些坏了大事。”吕端巧妙运用攻心战术,避免事态扩大,最终使李继迁又重新归顺宋朝。如果说处理李继迁的问题上,吕端深明大义,努力纠正了皇帝的错误,避免了战争带来的损失,那么在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上,一向不拘细节的吕端却反其道而行。
宋太宗至道三年,皇帝赵光义病危。内侍王继恩忌恨太子赵恒英明有为,怕太子继位后对他不利,就起了歹心邪意,联络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人图谋废除太子,另立楚王赵元佐。楚王赵元佐是太宗的长子,原为太子,因残暴无道被废。吕端知道后,秘密地让太子赵恒入宫。
宋太宗一死,皇后召王继恩和吕端来见。吕端观察王继恩神色不对,知道其中一定有变,就骗王继恩进入书阁,把他锁在里面,派人严加看守。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去见皇后。皇后受到王继恩等人的怂恿,已经产生了另立楚王赵元佐的想法,见到吕端来了便问道:“吕丞相,太宗皇帝已经驾崩了,让长子继承王位才是合乎道理吧?”吕端回答说:“先帝立太子赵恒,正是为了今天,怎么能违背先帝的遗命呢?”皇后见吕端不同意废除太子赵恒,默然不语。吕端见皇后犹豫不定,立即说道:“王继恩企图谋反,已经被我抓住。赶快拥立太子才能保天下安定。”皇后无可奈何,只好让赵恒继承皇位。
太子赵恒在福宁殿继位的那一天,垂帘召见群臣。吕端担心有诈,请求卷帘听朝。他登上玉阶,仔细看了一番,确定是赵恒才退下来。随后,他带领群臣高呼万岁,庆贺太子赵恒登基。
吕端在朝为相时,曾遭奸臣陷害,被削职还乡为民。吕端得旨后二话没说,便和书童背上行囊,挑上书籍,离开了京城。吕端在路上行走数日,回到自家门口时,见家中正在设宴摆席大办喜事,原来是为老弟结婚设宴,有不少当地官吏和豪绅参加了宴席。这些人见吕相爷回来了,又是大礼参拜,又是送上厚礼,只弄得吕端哭笑不得。他见此情景只好当众言明真相:“我吕端现在已被革职还乡为民了!”谁曾想到,吕端的实言出口,竟使得那些势利眼的官吏和豪绅们个个脸色突变,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斜眼相视,有的甚至拿起所送礼品离座而走。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在这个时候,村外传来了马蹄声声,鞭声脆震长空。原来是皇上派御史来给吕端下旨的。那御史骑马直到吕端家门口,下马便大声喊道:“吕端接旨!”只见吕端急率全家老少,跪在地上静听旨意。大家的心蹦蹦地跳着,有各种各样的猜想。唯有吕端本人心中有数,猜出十之八九。只听那御史宣旨道:“吕端回朝复任宰相,钦此!”全家人听后三呼万岁。
方才散去的那些豪绅,闻听吕端又官复原职了,个个面红耳赤,张目结舌,心中着实难堪。只好重新相聚,拉下脸皮,回到吕府重新送礼贺喜,支吾其词,听不清说了什么。吕端对于这些势利眼的行为表面上无动于衷,却心中暗笑。
在那些官吏当中,自然少不了本县那位七品知县。他坐着轿子去而复返,忙跪在吕端面前,一边像捣蒜棰子似的给吕端叩头,一边自己掌嘴说:“丞相,我不是人,您大人不怪小人过。”吕端的书童很是生气,上前揪住那知县说:“大胆狗官,竟敢戏弄我家相爷,摘去你的乌纱帽!”书童此举,吓坏了那个知县,他便双手紧捂头上的乌纱帽。吕端这时才上前拉住书童道:“不要这样!”书童很生气地说:“相爷,像他这样势利的人,不能饶恕!”
吕端说:“此言差矣!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我们就应高兴,不必惩罚他了。我们何必强迫别人做他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呢?”吕端说过这些话,感动得那位知县非常内疚,忙说:“相爷啊!相爷!,你可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哪!兄弟的喜事咱们重新操办,我给新娘抬轿子。”
吕端闻听此言,心想,我倒看看知县做何游戏。谁知那知县真的让新娘坐上花轿,他和三班衙役们抬着轿子,吹吹打打地沿村转了一圈,弄得吕端只是大笑,笑这些势利眼的所作所为。可是从此“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就传开了,一直传至千年后的当今。
受人滴水,涌泉回报
查继佐,字敬修,号兴齐、东山先生、朴园先生,晚年号钓叟,又名伊璜。浙江海宁人。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幼多病,但智力过人。原名继佑,十八岁那年参加县试误写作继佐,此后遂改名。明亡后,曾参加鲁王郑义兴义军,任兵部职方主事。兵败还乡家居,在杭州开设敬修堂讲学写作,着述丰富。
在清朝初期,有一桩喋血的庄氏《明史》案,是清初最大的一起文字狱,被凌迟,斩决的多达七十人,因案牵连入狱的人多达两千余人,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其中有一名叫查继佐的江南名士,是列名参订《明史》的十八人中的其中一位,其余十七人都被处斩无一幸免,只有查继佐一人得以保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数年前的一段奇缘救了他。
一年冬天雪后,查继佐出门见一乞丐,那乞丐虽只穿一件破旧的单衣衫,在寒风雪冻中却丝毫不以为意,查继佐走近,见他相貌不一般,便问:“你是否市上传说的铁丐?”乞丐回答说是。于是查继佐请他喝酒,赠送给他棉衣,那乞丐谢也不谢就走了。第二年春天,查继佐在西湖放鹤亭边又碰到了他,这时他仍是破衣赤足在行乞,说是入春已不用棉衣,早已换酒喝了。查继佐问他是否读书识字,他回答说:“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乞丐!”查继佐觉得此人奇特,便请他沐浴换衣,详细询问他的家世。他告诉查继佐,姓吴名六奇,广东落魄士人。年轻时喜欢赌博游逸,花光了家财,流落江湖。叩门求乞,自古先贤不免,因此也不觉得羞耻。查继佐听后,更觉此人非凡,遂以宾客招待他,赠之厚资,送他回故乡广东。
吴六奇回故乡后,正逢明末乱世,群雄四起,就参加了多起平息寇乱的战斗,官至总兵,人称“大力将军”。顺治七年,吴六奇投奔李成栋参与南雄守城。由于李成栋的部下宝丰伯,罗成耀守韶州却自动弃守韶州,奔肇庆欲要挟南明永历皇帝降清廷,导致韶州陷落,吴六奇家眷被掳为人质。南雄陷落后尚可喜以家人做要挟,以“皱云石”诱惑吴六奇,吴六奇遂于韶州降清。此后,吴为报答查继佐知遇之恩,邀查继佐去广东,殷勤款待。在《明史》一案牵连到查继佐时,吴六奇感恩图报,立即写奏折驰送京师,请免查继佐之罪,并帮查继佐疏通各个紧要关节,这样,查继佐才免遭死劫。
-
牙齿我们每天都能用到,每个人的牙齿都不太一样,但它们真的伴随我们一生,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哦!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梦中的牙齿,流传最广泛的版本是,梦见掉牙意味着家人离丧,究竟是不知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下!
-
题咏,元代方回所编《瀛奎律髓》谓之为“着题类”,是侧重于体物肖形,赋而有比的诗作。体物肖形,即通过文字把物体的形貌特征精当地表现出 "> 《居魏岁馀未尝见江乡故人今无悔如雄过此相见》鉴赏
【原题】:居魏岁馀未尝见江乡故人今无悔如雄过此相见甚喜席间率成短篇呈之
-
闲寻博奕。饱饭消长日。自笑家储无*石。百万都教一掷。平生酒圣诗豪。韦娘局上相嘲。今日风流磨折,翠裘输与*袍。
-
梦见贮满水的水池,预示身体康剑梦见干涸的水池,会忍饥挨饿。男人梦见在贮水池里洗澡,会富有。女人梦见在贮水池里洗澡,不久要分娩。梦见和妻子一块在贮水池里洗澡,夫妻生活和谐,幸福。梦见和朋友在贮水池里洗
-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赏析: 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
-
一、李斯 言行举止:秦相李斯腰斩前对一同伏诛的儿子说道:牵犬东门,乃可得乎? 小评:临刑前,给自己的儿子竟侃侃谈起了往日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李斯可真够幽默的,杀了一辈子人,终于轮到自己被杀
-
《聊斋志异·张诚》原文及翻译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
-
上梅直讲①书 【北宋】苏 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
-
文言文《明史·申时行传》阅读理解答案与参考译文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万历五年,由札部右侍郎改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