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翻译与解读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01;中士闻道,若存若亡02;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03。
故“建言”有之04:“明道若昧05,进道若退06,夷道若颣07,上德若谷08,大白若辱01,广德若不足02,建德若偷03,质真若渝04。大方无隅05,大器晚成06,大音希声07,大象无形08。”
道隐无名09,夫惟道,善贷且善成10。
今 译
上士闻道,能勤奋前行;中士闻道,将信将疑;下士闻道,大笑不解,不笑则不足为道。
所以圣贤有言论说:明白大道的人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险阻,有崇高德行的人好像低谷,最洁白好像污垢,有广大德行的人好像很狭小,刚健的人好像很脆弱,纯真的实质像是不足。
巨大方正之物,难以看到棱角;大的器物,较晚方成;宏大声音,稀疏少闻;大的形象,难能看见。
大道隐而无名,只有道,善于施与而成就万物。
评 议
此章用叙述、议论和比喻的文学手法,说明得道者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谦卑自处、善施与能成就万物的高尚品德。此其一。其二,说明“道隐无名”,中士和下士难于认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句,即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阐明道隐难识的深奥哲理,而成为千古流传的不朽名句。对此四句,当今有些治老学者不解其意,竟然解读为大方没有棱角、大器无成、大音无声、大象无形象,真乃大错特错也。其三,“谷”、“足”、“辱”为韵,“大白若辱”句本在“上德若谷”句后,《老子》原文如此,古本皆无误。但是,高亨《老子正诂》、张松如《老子校读》将“大白若辱”句,移置于“质真若渝”句后,理由是“上德”、“广德”、“建德”三句应相连接,认为如此才合乎逻辑而符合老子本意。此说缺乏根据,显然失于主观臆断。
注释
01 勤而行之:河上公本、王弼本作“勤而行之”。楚简本作“勤行”,帛书乙本作“堇能行”(甲本缺),傅奕本作“而勤行”。今从河上公、王弼本。两句:河上公曰:“上士闻道,自勤竭力而行。”王弼注“勤而行”曰:“有志也。”吴澄注此句曰:“故惟上士能识者,能勤而行之。”
02 若存若亡:谓若有若无。林希逸曰:“且信且疑,又以为有,又以为无也。”吴澄曰:“中士之识已不及,而若存若亡。”
03 “下士”三句:林希逸曰:“最下鄙俚之人,则直笑之耳。惟最下之人以之为笑,方见吾道之高。退之论文且曰‘人笑之则以为喜’,况道乎?”
吴澄曰:“下士无识,以其不合世缘而大笑之矣,此道之所以可贵也。若皆能识之,则不足以为道矣。”
04 “建言”:立言也 (林希逸说)。建言有之:谓“自古立言之士有此数语”(林希逸说)。吴澄曰:“此句起下二节,谓昔之立言者。道之相反,如下文所云十二事是也。”
05 明道若昧:河上公曰:“明道之人,若暗昧无所见。”林希逸曰:“惟昧则明。”吴澄曰:“葆光用晦而若昧,迺所以为明。”
06 进道若退:河上公曰:“进取道者,若退不及。”王弼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林希逸曰:“进道若退者,能退则为进也。杨子所谓‘以退为进也’。”吴澄曰:“宁后毋前而若退,迺所以为进。”
07 夷:平也。颣:楚简本、河上公本、帛书乙本、傅奕本皆作“ ”,王弼本作“颣”。奚侗曰:“颣,《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传》‘分颣无期’,杜注:‘戾也’。‘戾’有反谊。此谓‘正言若反’。‘夷’、‘颣’相对,与‘明’、‘昧’、‘进’、‘退’同。河上公本误作‘ ’。”高亨说:“《说文》:‘颣丝结也。’引申为不平之意。颣是本字, 是借字。”(《老子注译》,下同。)句谓:平坦的道好像险阻 (高亨说)。
08 上德若谷:上,高也。 谷,深谷也。河上公曰:“上德之人若深谷,不恥垢浊也。”林希逸曰:“能虚而不自实也。”吴澄曰:“若谷之注下,迺所以为上。”奚侗曰:“高以下为基。”句谓:有崇高德行的人,谦下若深谷。
01 辱:楚简本、帛书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本皆作“辱”。傅奕本作“”。高亨说:“辱借为……《玉篇》:‘ ,垢黑也’。”林希逸曰:“不皎皎以自异也。”吴澄曰:“若色之污辱,迺所以为大白。”句谓:最洁白像有污垢。
02 “广德”句:河上公曰:“德行广大之人,若愚顽不足。”林希逸曰:“若自足,则狭矣。”吴澄曰:“若狭小不足,迺所以为弘广。”句谓:广德之人像是不足。按:此为谦虚之辞。
03 建:同“健”。俞樾曰:“建当读为健。”高亨说:“偷,帛书乙本作‘输’。按偷、输均借为‘嬬’。《说文》:‘嬬,弱也’。”句谓:刚健的反而像很脆弱。
04 渝:变也 (奚侗说)。林希逸曰:“质真若渝,真实之质,纯一而无变,而自有若已变之意,此亦足而不自足之意。”句谓:纯一真实之质,像变得不足。
05 大方:特大方正之物。隅:棱角。林希逸曰:“大方者,太虚也,太虚之间虽有东西南北,孰见其方隅哉?”即庄子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庄子·秋水》)而“大方无隅”,即“自大视细者不明”也。按“大方无隅”以下四句为比喻句。
06 大器晚成:比喻圣人或重大功业,较晚方能成功。晚成:楚简本作“曼成”,帛书乙本作“免成”,皆为“晚”字借字。河上公曰:“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林希逸曰:“大器晚成,如铸鼎之类,岂能速成就哉?”陆游示儿诗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冬夜读书示子聿》),亦有“大器晚成”之意。高亨说:“伟大的器物需要晚些才能制成,比喻圣人老年才能成为圣人。”(《老子注译》)按:《韩非子·喻老》和《吕氏春秋· 乐成》亦皆引用老子“大器晚成”句,即说明“大器晚成”为老子原意。有几个学者认为“大器免成”,即大器无成。说“免”,无也。他们认为“大器晚成”,则为传写之误,误甚。详见拙文《为老子“大器晚成”辨正》(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4月24日),不复赘言。
07 大音希声:“希”,同“稀”,少也。林希逸曰:“大音希声,天地之间音之大者,莫大于风霆,岂常有哉?希者,不多见也。”吴澄曰:“音之大者,其声反疏而希。”
08 大象无形:林希逸曰:“大象,天地也。《易》曰:‘法象莫大于天地。’天地之形,谁得而尽见之?”吴澄曰:“可见而后为象,象之大者反无形之可见。”句谓:大的形象难能看见。
09 道隐无名:林希逸曰:“道隐无名,无可得而尽名也。此数句,或是指实之语,或是譬喻之语,其意皆主于能虚能无而已。”句谓:大道隐而难识,没有名称。
10 贷:施,与也。《说文解字》曰:“贷,施也。”林希逸曰:“贷者,与也,推以及人也。有道者能以与人而不自有也。” 成:林希逸曰:“成者,道之大成也,成己成物,而后谓之大成也。”按此句,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皆作“善贷且成”,帛书乙本作“善始且善成”。
-
这首诗描写了“蚕妇”和“玉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借富贵人家的女人歌舞彻夜不归,来反衬蚕妇生活之辛苦。杜鹃啼叫到还只是四更天的时候,蚕妇不得不起来察视养的蚕是否吃的桑叶稀少了,以免影响到蚕茧的产量
-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
-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景公使圉人①养所爱马,暴死,公怒,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
-
《项羽之死》文言文翻译 有人把《史记》誉之为悲剧英雄画廊,西楚霸王项羽则是悲剧群像中的绝代典型,“项羽之死”这个片断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喑叱咤,千人皆废
-
初中课内文言文背诵技巧 初中,大部分的古文诗词都要背诵,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得知要阅读并背诵全文的时候还是觉得头疼。而且尤其是对于文言文,死记硬背是完全不可取的。
-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解析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之徐公比美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
心迷法华转 六祖慧能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六祖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页三五五下 "> 梦见踩到死耗子代表运气
梦见踩到死老鼠,表示平时沉默寡言的你,最近一段时间需要和别人谈谈心。如果有人能够在这个时候伸出手关怀一下,一定能够收到梦者的感激,甚至可能会爱上他。参加喜宴的时候,可以包一个大红包。在和别人亲密合作的
-
真州绝句其四 王士禛 江干多是钓人居[1],柳陌菱塘一带疏[2]。 好是日斜风定后[3],半江红树卖鲈鱼[4]。 [作者简介] 王士禛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