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郁达夫《故都的秋》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3 16:50:41阅读:82

作者: 郁达夫

【原文】: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是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角,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萄葡,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诗文的Antho1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取三分之一的零头。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是“创造社”中除郭沫若以外最有才华最有成就的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战后流亡南洋,1945年9月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杀害。著有小说《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及散文集多种,现存《郁达夫文集》行世。

【鉴赏】: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北国之秋,倾注了自己深切感受,抒发了他对故乡的秋的眷恋之情。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以简洁周至、清新隽永的文笔,把故都的秋写得清新灵秀、质朴真挚,如行云流水般富有气势和神韵,达到细美又新巧的艺术境界。读来别有韵昧,堪称咏秋佳作。

北京的秋确实很迷人。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赶到北京,竟为饱尝故都秋味,可见对故都之秋感情之深。作者写故都之秋,避开一些文人墨客常吟咏的“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等北京独特的秋景,而选取一般常见之景,如“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青天下训鸽的飞声”,“北国槐树的落蕊”、“秋蝉的哀弱的残声”……这一切,无不凝着北国之秋的特色,就连秋雨后北方人悠闲的声调里,也蕴含着浓郁的秋意。作者虽然选取了这些仅是点缀北国之秋平凡景色,但确把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姿、秋态、秋风、秋雨描绘得真切自然,使人迷醉。不仅令人体验到“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之感,亦可领略北国之秋深沉、严历、幽远和萧索。作者还善用对比手法,把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相比。江南之秋,只能使人感觉到“一点点清凉”,使人“赏玩不到十足”;相比之下,北国之秋“却特别地来的清,得来静,来得悲凉”。通过“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一连串的对比衬托,使北国之秋更加意境高远、清丽幽静。而且,色浓味永,生趣盎然,亦写出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深恋情。

作者还旁证博引,从对古今中外的一些比较和议论中,感叹出“可是这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者把对故都之秋的深情,渲染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作者紧紧围绕故都之秋,反复吟咏,情景交融。间或直抒胸臆,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篇末“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把感情陡然升到顶峰,做到言尽而意无穷。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普明《十牛图颂之三:受制》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

    十牛图颂之三:受制 普明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十牛图颂》,卍续藏第一 "> 大书特书造句

    语义说明:将值得书写的事蹟,郑重地记录下来。 使用类别:用在「值得记载」的表述上。 大书特书造句: 01、这次战役的胜利极有意义,值得大书特书。 02、外国元首陆续来访,所有报

  • 《暮春有感寄友人》赏析

      首联描写诗人自己熟睡之时,被莺语惊醒,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由悲转喜。好不容易才化的妆被眼泪淋花,泪眼朦胧,体现出了诗人的孤单之感。颔联描写了月夜的景色,幽暗宁静。刚到夜晚,月色还不是那么的淡泊。傍晚

  • 姜夔《庆宫春.双桨莼波》文言文阅读

    姜夔《庆宫春.双桨莼波》文言文阅读   庆宫春  姜夔  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出处唐bull;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

  • 张可久《霜角 练溪晚渡》全诗赏析

    淡烟微隔。几点投林翮。千古澄江秀句,空感慨、有谁索。拍拍。水光白。小舟争过客。沽酒归来樵叟,相随到、许仙宅。

  • 胡容尔《老船(外一篇)》散文鉴赏

    黄昏时分,我看到了它。它像一尾搁浅在沙滩上的鱼,丧失了吞吐海浪、回归大海的能力。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浸透它枯竭的身体,使它发散出一种类似包浆的柔和的光泽。但这只是我的错觉。包浆是一种用来礼赞时间的有生

  • 腰缠万贯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比喻财富极多。 使用类别:用在「非常富有」的表述上。 腰缠万贯造句:01隔壁的老王早已腰缠万贯,但生活依然十分节俭。 02这个腰缠万贯的企业家,捐了不少钱给慈善机构。 03如果不懂得充实精神

  • 杜甫《八阵图》赏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遣恨失吞吴。 注释: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

  •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花工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