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㑺《西藏记行(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林㑺:西藏记行(节选)
林㑺
次日至顺达。沿途山色颇佳,茂林深密,百鸟争鸣。如一路笙簧,呖呖可听。晚登碉楼,远眺见夕阳芳草,牧马成群,嫩绿丰肥,足资刍秣。次日密雨绵绵,石头路滑。中有山径,宽仅二尺许,峭壁连云,势极险仄。……
上瓦子山,势极高峻。一路俱系碎石粗沙,形同瓦砾,意即瓦子山所山名也。山顶石径陡险,积雪尺余,凛冽寒风,砭人肌骨。过山,马不能下,随更换肩舆,令蛮夫十余人,牵马于后,建瓴之势,犹觉足不能留。下观一片茫茫,云气如海途。
本文选自林㑺的《由藏归程记》。它是作者由拉萨返回四川康定的旅途见闻记录。整个《由藏归程记》描写了西藏高原特有的风光,绘画出一幅幅多彩多姿的景物图,一张张奇异有趣的风俗画,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调,为今日之读者展示了当年的高原风情。
顺达一段,文字极短,但作者却描写了渐至佳境的山色,茂林深密,百鸟争鸣。特别是鸟鸣之声,犹如笙簧悦耳,不绝于缕。最有特色的应当是晚登碉楼,纵目远眺,草原上牧马成群,水草丰茂,一片嫩绿,这些美丽绝伦的景色又笼照在一派夕阳之中,渲染出一种浑茫空旷的气氛,堪称一绝。作者面对着这内地绝无的风物,以极准确的笔调表现了这些风物的魂灵,使人心旷神怡,顿生向往之情。这是诗,这是画,而又是诗画不能涵盖的自然的精灵!
行程在继续,到了瓦子山。瓦子山的特点是高大险峻。作者在交代了瓦子山名称由来之后,便着力表现其高峻的体势。山顶石径陡险,尚有一尺多的积雪,寒风一吹,砭人肌骨,其高寒之景已溢于言表。有意思的是,作者描写瓦子山,上山只用了“上瓦子山”几字,而写完积雪之后,笔锋一转,便是过山之后下山的情景。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不能骑马,只能换成“肩舆”(俗称滑杆),山陂陡险,犹感足不能停,四下观望,一片云海茫茫,文中以“云气如海途”一句形容,十分形象,着墨虽然不多,却已将瓦子山令人心惊胆颤的高险如实地传写出来。
这段游记,以简炼的文字,写西藏高原景色,不仅值得鉴赏,而且为山水旅游文学丰富了内容,扩大了地区空间的描写范围。
-
晋·鲁褒《钱神论》赏析 原文 有司空公子,富贵不齿,盛服而游京邑。驻驾平市里,顾见綦母先生,班白而徒行,公子曰:“嘻!子年已长矣。徒行空手,将何之乎?”先生曰:“欲
-
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
-
语义说明:形容人内心感受极深,震撼很大。 使用类别:用在「盛大惊人」的表述上。 惊心动魄造句:01千人合唱爱国歌曲,场面惊心动魄! 02这是一本描写南京大屠杀的书,看得人惊心动魄。 03这部电影惊心动
-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文章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
-
《百家姓.浦》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浦》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浦姓出自姜姓,是西周时期姜太公的后代。春秋时期,姜太公的后人有奔于晋国的,做了晋国大夫。因
-
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rdqu
-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
-
这是李白的名篇,它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短短二十个字,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客子秋夜思乡的鲜明图景,语浅情深,耐人寻味。"> 王昌龄《答武陵太守》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答武陵太守王昌龄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王昌龄,本卷《送郭司仓》已介绍。王昌龄重然诺,喜交游,不拘小节,因 ">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词名句大全
七夕节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m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