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默《浮来一棵树》散文鉴赏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着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黔南沙包堡镇东机厂宿舍区20号楼的一套筒子房里,住着我们一家。在楼后,隔着一道高过一楼的围墙,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这叫它看上去孤零零的。它粗壮的树干如孕妇的腰身,枝干散漫而收拢有度,我们六七个小伙伴,手拉手围起一个圈,才能环抱住它。它浓荫密布的树下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坐在它爆出地面的老树根上,阳光倾泻如瀑,穿过枝叶花花点点地打在我们头上、肩头。黔南的天气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有时玩着玩着,山那边还出着太阳,树这边却突然下雨了,我们慌忙往树中央靠了靠,树撑开它的枝叶,像一把伞,替我们挡住雨水,但地面上潜伏的潮湿与霉烂,被雨水唤醒了,翻身纷纷往上涌来,呛得我们直皱眉头。
春天来了,我们在树下仰着脖子,等待大孩子爬上去摘一枚枚树叶扔给我们,我们将那扇形叶子对折成小鸟,一手捏着叶,一手扯着茎,仿佛一只大雁在不停地扇动翅膀,细微如发的气流淌来淌去;渐入秋季,秋风秋雨至,吹落黄金叶,铺满一地,层层叠叠,我们拾了洗净晾干,夹在书里,一整本书,夹了一个不长的秋天,随手翻翻就到了尽头。这是一棵野树,没人管它,听任它站在这儿自生自灭,也没人站出来认领它,荒野中的它享受不到此待遇。谁都可以扛着长长的竹竿,打树上结的果,没有人出面制止,但一般没人这样做,也不值得。累累果实摩肩接踵,悬挂枝头,被风扫荡,被雨痛击,相互追赶着坠落,滚入银杏叶铺成的眠床,深深浅浅地埋入时光中,也被漫不经心的脚步带到四方。银杏果外面包着一层皮和浆肉,成熟了几近透明,搓破沾到手上,味道不好闻,就着自来水管,哗哗地冲上半天才能洗净。我们用石块砸开壳,剥出里面的果仁,嘗着又苦又涩。
我们家住在二楼,恰好与这棵树的下半身齐平,它自由舒展的枝叶,从厨房开始,一路平行掠过我们家卧室。我站在厨房和卧室的窗前,就可以探手扯过树枝,摘上头的绿叶、黄叶和果实。有时忘记关窗了,刮风了,下起了阵雨,将黄金一样耀眼的叶子纷纷吹入厨房和卧室,湿漉漉地贴在地下和床上,像栖落一地一床的黄蝴蝶。
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家外,我都亲密接触着这棵树,它和我一样,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无拘无束、顺应自然地成长。每天早晨,我躺在床上,醒来第一眼看见的便是它,我亲热地向它问声早安,它摇摇枝叶,算是问候我了;到了夜晚,我躺在床上,临睡前最后一眼看见的也是它,我礼貌地向它道声晚安,它耸耸双肩,权作响应我了。我已拿它当我们家中的一员,它可以是我远方从未谋面的爷爷,也可以是我朝夕相处的老朋友,我愿意将我的心里话,包括那些藏在宝葫芦里的秘密,毫无保留地讲给它听,我知道它会洗耳恭听,会替我保守那些秘密,还会迎着风儿拍着巴掌鼓励我大胆地说下去。它默默地见证着我的成长,与我一同分享着一年又一年青黄相接的记忆,因此它完全有资格对我说“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对此我心服口服,感恩它日日夜夜的深情陪伴。当我回忆起我的童年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它,由它出发,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童年。
牢牢地扎根在记忆中的这棵树,是我童年的生命树,也是我成长之路上的消息树。它深刻地影响了我。从它开始,我钟爱上了树木,尤爱大树和古树。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在荔波群山簇拥的少数民族寨子,在跟随护林员徒步护林途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着大树和古树,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着有无大树和古树。这当中有惊喜,看见一棵大树或古树,尽管我瘦弱的手臂拥抱不过来它,但我仍然尽可能地伸出手臂抱抱它,就像久别的儿子重逢了父亲,我是在以这种朴素的方式向它致敬,也向人类的生命之根致敬。更多的时候是失望和失落,贪婪的斧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棵大树或古树长成今天的模样,要经历漫漫时光,才能成为它扎根地方最古老的守望者和保护神,但伐倒它仅仅是一转身的工夫,千年历史就变成了空白。也是从它开始,我钟爱上了银杏树,它高大雄伟,宠辱不惊,静看炎凉,叶黄知秋,长寿古老,是树中的君子、智者与寿星,也是“汉语的菩提树”。在道观,在寺庙,在野地,我一次又一次地与它迎头遇见,它或被红色围墙锁闭,或挟葳蕤之势孤独地立在原野之上,无不老态龙钟,面目沧桑,只有一树叶子葱茏或华贵到底。大概是记忆中这棵树太根深蒂固了,我总认为它们都不如它老,它已以它强大而顽固的气场笼罩和覆盖了我。
直到我看见这棵银杏树。其枝干四下横生,莽莽苍苍,不堪负荷,支撑以水泥桩子,像拄着拐杖;树身老气横秋,褶皱密集龟裂,根系暴露蜿蜒,仰之遮天蔽日。我承认,眼前这棵树肯定比记忆中那棵树老,不仅因为它是“天下银杏第一树”,更因为它四千年通天入地所承载和记录的历史。穿过烟云和尘土,我仿佛看见它密如蛛网的年轮间,盘旋着多少兴盛衰亡往事……
其实我曾与它擦肩错过。那是七年前,也是在夏季,我们以林业的名义来到这座海滨城市采风,独木也成林的它本来是必看的景点,但由于通往它的道路正在维修,我们只能站在海边,望着它内陆的方向而兴叹。从进入这座城市,我们便听说蛰居在山上的它病了,叶片开始干枯,说者神情凝重,听者陪着担忧,四千岁的它牵动着老老少少的心,就像一把火,烧过它又蔓延向无数人的心,叶片似的心在蜷曲、在抽搐。三天后我们离开,仍然没有它好转的消息传来。一个多月后,台风“达维”在这座城市登陆,我愈加为它揪心。庆幸的是,它渐渐地好转了,也扛住了“达维”,毫发无损。
它也是一棵野树。它从一粒果实开始,也许是随着一阵风飘浮而来,也许是顺着一场雨漂浮而下。你不相信吗?我就亲眼看见过下雨时天上掉鱼的情景,既然雨能“下”鱼,为什么不能“下”银杏果呢?还也许是一只鸟,比如一只喜鹊,它不知从哪儿衔了一粒银杏果,它怕同伴抢夺,躲到了一边,想着独自慢慢地享用,它相中了一棵松树,准备跃到松树最高的枝头,这时它头顶上翱翔着一只鹰,它清楚地看见鹰爪下意识地探了探,这是鹰发起攻击的习惯性动作,它心慌意乱,一松口,银杏果摇摇晃晃地落了下去……当然,这些都是想象。任何想象都是逼近真相的一种途径,想象还可以有另外一些。但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四千年前的一天,一粒银杏果落到了浮来山的山坳间,生根发芽,渐渐地枝繁叶茂,根系深入泥土数丈,扎在石灰岩溶蚀阶地上,像一只铁拳,紧紧地攫住山石,任由狂风暴雨、地震海啸也撼动不了。浮来山——一座姓浮名来的山,山也可以浮来吗?像这棵树一样,飘浮或漂浮而来。我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名字,动感十足,禅意也浓,浮来一座山,又浮来一棵树。
这棵树的生长过程是多么不容易呀,像世上所有的树一样,它要忍受和承担一棵树与生俱来的宿命,比如风摧、雨打、雷劈、霜冻、雪压、鸟啄、虫咬、火烧、斧砍、战争……除了这些,由于距离大海不远,它还得接受台风和海啸的洗礼,它们都是它生长道路上的劫难与定数,这个过程漫长而危险,它不会拔起自己躲避,只能站在原地一声不吭地逆来顺受,默默地往下扎根,朝上和四周扩张。它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天灾人祸,直到它足够健壮和强大了,一些宿命对它没了威胁,束手无策了,另一些宿命仍然如影随形地追逐着它,窥伺着它,时时刻刻,伴随它一生。它在与身边的同伴们赛跑,在年轮的跑道里跑,一圈又一圈地跑,这是些比它年老和比它年轻的树,跑着跑着它成了浮来山上最老的树。树当然比人长寿,此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自己身边居然有这么一棵树,活过了许多代人,他们开始意识到它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是它将纵横驰骋的根系扎入包容他们生死的土地,成为土地的一部分,共同托起了他们。它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荷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站在最高的枝头,俯瞰着比草芥高却如草芥一样一茬茬地生老病死的他们,却从不开口说话。他们无比信赖它,虔诚地膜拜它,因为它的力量与长寿,也因为它的生机与活力。他們在它身上看见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笼统地归之于生命力。他们生病时取一片它的叶子入药煎服,逢灾时对它祭拜祈祷化解为一抹祥云,没病没灾时系上一条红色福带,面朝它说出自己的心事、秘密甚至期望,借助它四千年的寿命,搭起与天与地对话的阶梯,也听到了雄浑苍凉的回声。
它是一棵长满故事的树。《左传》记载鲁隐公八年九月辛卯,鲁莒两国曾在此树下会盟,它见证了两国国君笙歌弦舞、化剑为犁的情景。莒国虽小,但“毋忘在莒”之典故,自春秋至西汉,犹如这棵树繁密的根系,在《管子》《吕氏春秋》《新序》等典籍中鲜活地延伸接续,逐渐地由庙堂之上臣子规劝君王居安思危、不可忘本,不要忘记过去的窘迫,演变为江湖之中普通人之间相互提醒或告诫,具有广泛的平民色彩和情感诉求。而“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则有揪出罪魁祸首,不杀不足以求安宁、平民愤的意味……这些都发生在它眼皮底下,四千年不过它一年四季,由绿转黄,从繁华到凋零,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它扎根于历史腹地,矗立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历二十朝代,阅人无数,以史为鉴,铭记多少成败是非,洞悉多少善恶兴亡。
到公元495年,一个叫刘勰的莒地读书人,先后经历了丧父和丧母的打击,又以一介清贫白衣,在寺院中孤苦伶仃地苦读十年,在而立之年的一个夜晚,他梦见自己手捧红色祭器,追随孔子南行。醒来后,他将自己梦见孔子比作当年孔子梦见周公,认为这是孔子在暗示他要有所担当,遂下决心著书立说,树德建言。此后历经四个寒暑,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之中,终生未娶的他终于有了他一生最得意的孩子——《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的问世,使刘勰人因文显,名噪一时,他也终于从寺院中走出来,做了一系列小官。正当他渴盼施展政治抱负之际,梁武帝下诏解除他的职务,敕令他重回寺院编纂经藏。两年后,完成编纂任务的他“燔发出家”,决然将自己的眉毛和胡子烧掉,上表请求出家为僧并得到允许,改名慧地。从此,俗世少了一个官,寺院青灯之下多了一个清高孤傲的身影。通往这棵银杏树的黄泥古道上,常常能够看见他鹑衣百结,竹杖芒鞋,目不斜视,飘然而过。万人如海,他孤身一人,本无牵无挂,滚滚红尘躲他于三丈开外,他无所谓藏,无所谓看轻看淡,也无所谓放下拿起。校经楼中,晨钟暮鼓,青灯黄卷,楼外银杏树绿了黄了,经年不辍,他无欲无求了此残生,渐如油枯灯灭……
一千五百年后,我到孔林拜谒孔子墓,耳畔犹自响亮着《论语》的泼剌水声。又来到银杏树下,我是在替刘勰还南行之愿,我以我抑扬顿挫的脚步,从泗水之源,捕捉着大海咸涩的气息,一路顺流而下至此。我才意识到一部《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乡愁,也是一棵结满累累成语、格言和警句的银杏树。这棵树何其有幸,氤氲着千载充沛文气,雕版着千年工笔乡愁。
我绕着这棵树走了一圈,又走一圈,再走一圈。我是想能够生长如此长寿树的地方,必得吸纳天地之精华,才可拥出抱出这么一棵树。我要围绕着它,呼吸它的空气,啜饮它的甘泉。临走我还要拾一片它的落叶,我要将它夹入我记忆中。由它纤细的茎出发,我将重温我曾被它荫庇的童年和少年。归来我仍是中年,但从此,我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便与我眼前这棵银杏树,合株同心,难分彼此……
-
陈情表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陈情表 晋 李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2、
-
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 处世奇书《围炉夜话》名句赏析,句句皆经典
《围炉夜话》为清咸丰时人王永彬所写,与明人洪应明写的《菜根谭》,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鹅毛大雪天,夜深人静时。红泥小炉、一壶好茶、半坛清酒,情酣时,意浓处。rdqu
-
谒禹王庙水利专家去当君王不知治国是否内行?家天下从此泛滥帝王梦无尽膨胀都不顾管水,忙于治人才落得江山雨暴风狂古来皇帝成千上万唯把你 "> 林则徐《高阳台·和嶰筠前辈》清代词作鉴赏
随着抗英禁烟斗争的一次次胜利,时任两广总督的邓廷桢(字嶰筠)欣喜之余,填《高阳台》词一首赠钦差大臣林则徐,以表庆贺。林则徐填《高阳台》和韵作答。"> 文言文重点篇目指导:陈涉世家考点
文言文重点篇目指导:陈涉世家考点 《陈涉世家》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
-
《苻融验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原文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
-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
-
【原题】:秋月乘兴游松江至垂虹亭登长桥夜泊南岸旦游宁境院因成十绝呈君勉且寄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