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麦青《水过乌镇》散文鉴赏
河水在流……
舒缓,从容,由西向东,流过很多座桥。单孔或三孔的拱桥,平桥和折桥,还有那些意喻“左右逢源”的双桥。不急不慢,像细步而行的小家碧玉。乌篷船一条一条穿桥过岸,橹声“欸乃”,别有一番古韵。摇橹的人站在船头,既轻松,又惬意,把小河摇出了波光,摇出了喘息声。
这是乌镇,浙江嘉兴的一个小镇子。
走进乌镇就看到这河,纵横于小镇的水脉。站在河边,自然想它的过去。这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支流,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大运河,从开凿到现在,已流淌了两千五百多年。到隋朝则不断地扩修延伸。南起余杭,北到北京,直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运河从乌镇的西侧流过,流过隋朝,流过唐宋明清,也就流出了乌镇的繁华。到明清时,其规模及繁华程度已经不亚于一个郡县。富商大贾不远千里携万金而来,小镇摩肩接踵如一都会,这是水运带来的财富。
富裕的乌镇人临水构屋,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于是就有了水里倒映着的粉墙、黛瓦、雕梁画栋;就有了青石板铺就的街巷;就有了染布坊,榨油坊,酿酒坊;就有了豪门巨宅,庭院,画舫,藏书楼;就有了五花八门的店铺;就有了各式各样的石桥……
三条河道将乌镇分割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明清年间,小镇就是兵匪竞夺之地,也许是这样,各区域设置栅栏防备匪盗,就有了东栅、西栅、南栅和北栅。河不宽,屋子也就不高,多为一二层,青瓦为顶、木板为壁,均粉墙黛瓦,雅致简洁。从这边的窗可看见那边的窗,窗内人影憧憧,相依相偎,也就添了小镇几分温情,几分诱惑。
东栅古旧,更多地保持了原貌;西栅则作了整修,古韵依在,却添了更多的现代气息。数千年的小镇,也有过曾经的衰落,拯救它的是现代旅游业。也许房子已经不是千百年前的房子,但古风仍是在的。依然如旧的是那河。那架着七十几座石桥的流了千年的河,像是古镇的血脉,仍在搏动着它的心跳。水早已不是过去的水,但流动着的往事依稀可见。撒落在河面的那些影子,马头墙的影子,雕栏的影子,石坊的影子,晃动的,零碎的,只要你用心,都可以拼成一個个的故事来。
我眼中的乌镇小河,河面总是弥漫着一层浓郁的文气。
一座题着“六朝遗胜、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石坊,是明万历年间所立。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曾随老师沈约在乌镇读过书。昭明书院,立西栅主街道,也得名于萧统在乌镇筑馆读书的故事。萧统因英年早逝没能当上皇帝,但却有他编辑整理的《昭明文选》留世,这可是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
小镇浓重的读书风气由此而生,昭明书院可谓开乌镇文运之始,成为名人大家荟萃之地。据说,就这个小小的镇子,历史上进士及第的竟有64人,另还有136名荫功袭封者。即使在中国最为动荡的南北朝时期,也从未影响乌镇文人们读书作文的雅兴。
河水静静流淌,不疾不徐,执着而虔诚。立于小河边,思绪便在飞。
几十年前,有一位从乌镇走出的文学巨匠乡愁百结,他就是远在北京城里的茅盾。
茅盾在乌镇生活了十三个年头,他的作品中总会留下小镇的影子。他每每为故乡而自豪:“……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 这是他在散文《大地山河》中所说。在茅盾眼中,乌镇赛过世外桃源。
古朴的昭明书院的后侧,就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和作品展馆。从第五届“茅奖”开始,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小小的乌镇,怎能不光彩?
乌镇观前街,一座普通的民居在秋日的阳光下静静立着,这是一座传统木构架的房子,正是茅盾曾经的家。伫立在此,我还会想起另外一个人,一个清秀的少年曾经在这里进进出出,这是木心。十年前,中国读者还不太熟悉他的名字。他80岁时才在大陆出书,却突然爆红。最早真正掂量出他分量的是陈丹青,一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画家。他是木心的学生,也是他最大的仰慕者。
木心姓孙,在这个水乡小镇,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他是茅盾的邻居和远亲,喜欢看书,而镇子里只有茅盾家的书多。木心正是从茅盾家的书房里,初窥到西方文学艺术的堂奥。历史有意无意地哺育出了一个海外华人文化界的传奇大师。
他原本是位画家,却怀着文学的梦。1982年,55岁的木心因各种原因悄然离开上海,远赴美国纽约定居,做起了他的“文学鲁滨逊”。这一“流浪”倒成就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大家。他的画成为20世纪中国画中首次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同时还出版了十几本小说、散文和诗集。木心的文学作品,语言精致,融和中西文化的睿智,留下太多的空白任人去想象,文风不同于眼下中国的语境。
这个“精神世界的飘泊者”,最后的归宿仍在他的故乡乌镇。修复好的孙家大院,让这位游子在故里度过了他的晚年。乌镇人很看重他,建起了木心美术馆。跨越小镇的西栅元宝湖水面,倒映着这座几何方块组合的洁白的美术馆。夜幕中,似见拄着手杖、头戴礼帽的木心款款走出,仰望星空,口中喃喃:“风啊、水啊、一顶桥……”
斯人已去,而乌镇的小河仍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流动着。
乌镇的声音越来越大。而推动这一切的,是它厚重的文化,是它的人文关怀。当然,还有放眼世界的眼光,这正是乌镇与其它古镇不同的地方。
同样古老窄小的街衢,同样的青石路,同样的小桥流水人家,乌镇的思维却已穿越了世界。看看吸引了众多国际级戏剧大师的“乌镇戏剧节”,让小小乌镇变成了世界的大舞台;再看看已经举办五届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已经用它最独特、最现代的方式,用它绵延数千年的风雅,将自己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
漫步于西栅,不觉已是夜幕沉沉。凭栏侧倚,看夜的乌镇,小河也流光溢彩,如诗,如画。乌篷船仍在小河里飘流,船的流动让撒满光亮的河面更加摇曳多姿。夜的乌镇,街市繁华而不闹,安详而幽静。少了几分人间烟火气,多了几分浪漫和神秘。“枕水人家”此时便有了更多的梦幻。夜的乌镇更深藏着它的多元和激情,如此才有了古老和现代的交织,民族和西洋的融合,才有了茅盾和木心两个完全不同特质的大文人,才有了这个小镇子从历史深处流出的、那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往事……
-
梦见白头,得此梦,五行主木,事业中多被他人猜疑,财运难以提升之迹象,求财之人不可大打出手,因金钱之事两败俱伤者,财运难以顺遂,春天梦之吉利,冬天梦之不吉利。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演出脚本 第一幕 人物: 邹忌 邹妻 邹妾 客人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相国府邸 (旁白:早晨,阳光明媚,齐国相国邹忌一大早就起床,正在整理衣冠
-
【原题】:或问茉莉素馨孰优予日素馨与茉莉香比肩但素馨叶似蔷薇而碎枝似酴醿而短大率类草花比茉莉共休质闲雅不及也
-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
-
红绣鞋·秋日湖上 王举之 红叶荒林酒兴。黄花老圃诗情。 柳塘新雁两三声。湖光扶不定。 山色画难成。六桥风露冷。
-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曲,因此词的最初全称为「曲子词」。词作者依照曲谱填写词句,曲名就是词调的名称,也叫「词牌」。">
-
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乱蜂起的时代,也是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更是一个好色成风的时代,就连堂堂一国之君的齐宣王就毫无隐讳地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而“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
此诗作于顺治十四年(1657),这一年自春至夏,北方三月不雨,此诗即咏写此事。首两联交代背景,描写“春欲晚”的时节的农村风光,并由杖藜老农话农事引入下层。三四两联借田家父老之口描述农村干旱情景。旱
-
文言文常见文言实词 1、哀 ①伤心,悲痛,哀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前赤壁赋》 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并序》 ②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 《
-
关于此词的写作,宋人傅榦的《注坡词》所叙甚详。傅云:“《本事集》云:陈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数日,宴僚佐于有美堂。侵夜月色如练,前望浙江,后顾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陈公慨然,请贰车苏子瞻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