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战国策·魏王以不悖者为悖(魏策一)》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战国策·魏王以不悖者为悖(魏策一)》原文鉴赏
魏公叔痤病①,惠王往问之②,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③,将奈社稷何④?”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⑤,愿王以国事听之也⑥;为弗能听,勿使出竟⑦。”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乎⑧!”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⑨,西之秦⑩,孝公受而用之(11)。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12),固以不悖者为悖(13)。
【注释】 ①公叔痤(cuo):魏将。 ②问:慰问。 ③即:假如。不可讳:指死。 ④社稷:国家。 ⑤御庶子:官名,或作中庶子,家臣一类的人。公孙鞅:即商鞅。 ⑥以:拿、用。听之:指听从商鞅。 ⑦竟:通境,国境。 ⑧悖(bei音被):混乱,这里指糊涂不清。 ⑨已葬:指公叔痤已被葬。 ⑩西之秦:指公孙鞅往西到秦国。 (11)孝公:秦孝公。 (12)患:毛病。 (13)固:本来,自然。
【今译】 魏国的公叔痤病了,魏惠王去慰问他,说:“您现在病了,如果有什么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痤说:“我有一个任中庶子官的家臣叫公孙鞅,希望大王在国家的事务方面听他的;如果不能听,也不能让他出国境。”惠王没有回答,走出来后,对左右的人说:“怎么不可悲呢!象公叔这样有才干的人,都说要我在国事上听公孙鞅的,不也是太糊涂了吗!”公叔痤不久就死了,公孙鞅听说后,待公叔痤下葬后,他就向西到秦国去了。秦孝公接纳并重用了他。秦国果然日以强盛起来,而魏国却日以衰弱下去。这件事不是公叔痤糊涂,而是惠王自己糊涂。糊涂人的毛病,本来就是把不糊涂的人当成糊涂的人啊。
【集评】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古人非吃自己饭,管别人事,故费此等笔墨也;实为佳时、妙地、闲身、宽心忽然相遭,油乎自动;因而借世间杂事,抒满胸天机。如此篇,固只为末上悖者‘以不悖者为悖’一句动情也。”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连下六个悖字,隽甚,峭甚。然不用卫鞅,未悖也,不用孟子,乃大悖耳。”
【总案】 本篇写了公叔痤临死时对魏王的嘱咐,要他重用公孙鞅。“王弗应”,写出了魏王的态度,合情合理,因于临死之人前不便明确拒绝;出而谓左右之语,充满了感情,但明确地表示了不同意公叔痤的建议。结果用事实证明了公叔痤的看法对。最后的评语,画龙点睛,意义深刻,启迪后人。
-
塞下曲 作者:卢纶年代: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赏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
-
唐宋八大家《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散文名篇鉴赏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①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
-
【诗人简介】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迁居洛州巩县(今属河南)。咸亨初进士及第,授隰城尉,迁洛阳丞,因事贬吉州司户参军。武后时拜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中宗复
-
吴均《与顾章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吴均《与顾章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
-
梦见自己结婚,则要看梦境中的结婚场景是怎么样的,梦者的心情是如何的,无论现实中梦者结婚与否,都会反映出自己对待婚姻、爱情、生活的一种态度,这是典型的自己内心中的一个缩影的梦。梦见自己结婚有很多
-
作者: 杨朔 【原文】: 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
-
本真即佛何待观心文言文 原文: 本真即佛,何待观心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日“观心”重增其障;物木一物,何待于齐? 庄生日“齐日“方物”方,自的共同。 译文 心中假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言文原文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
-
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在重阳节之际,诗人登上了当涂附近的名胜之地龙山,与好友痛
-
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常识,传承文化 1.称谓类 (1)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作“字”《礼记•曲礼•上》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