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先秦散文·国语·齐姜与子犯谋遣重耳》原文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3 16:31:26阅读:64

《先秦散文·国语·齐姜与子犯谋遣重耳》原文鉴赏

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舅犯走,且对曰:“若无所济,余未知死所,谁能与豺狼争食?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遂行。

【注释】 ①柔嘉:脆美。 ②甘:爱,意动用法。

【今译】 姜氏和子犯一起商量好,把重耳灌醉,然后用车把他拉走了。重耳醒过酒来,拿着戈追着子犯,要杀了他,并说:“假如事业没能成功的话,我就吃你的肉,那哪能吃够呀!”子犯边跑边回答说:“假如不能成功,我不知会死在哪里,恐怕会死在沟壑中,被豺狼吞食,谁还能和豺狼争食吃?如果成功了,您不用说一定会享用晋国鲜美的食物,您会认为那些东西好吃。我的肉又腥又臊,哪用得上呢?”于是就继续前行。

【总案】 重耳和狐偃的对话非常幽默,又很好地表现出他们各自的心情,令人为之拍案叫绝。

重耳为避杀身之祸逃出晋国,历尽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齐侯妻之,甚善焉”,“有马二十乘”,使重耳如临人间天堂,因此万念俱消,“将死于齐而已矣”。然而子犯却“醉而载之以行。”“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表现出重耳此时极度愤恨的心情。对于狐偃来说,他使重耳脱离安乐的环境,以重树壮志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兴奋而得意的情绪溢于言表。重耳以“食舅氏之肉”相威胁,狐偃以“谁能与豺狼争食”、“偃之肉腥臊”等相应,于玩笑中寓以大义。这种对话方式在《国语》中并不多见,却开了《晏子春秋》一类的文风。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

    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 《学弈》文言文及翻译

    《学弈》文言文及翻译   引导语:《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

  • 《秦楼月·忆秦娥》鉴赏

    【注释】:公元1127 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去,中原尽失。在这样的时局下朝野志士无不拔剑斫地,切齿扼腕,于是词坛上产生了一批令人读后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见其慷慨磊落之气的作品。向子諲

  • 《长门怨二首》赏析

      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长门怨”这一乐府旧题来泛写宫人愁怨的。两首诗表达的是同一主题,分别来看,落想布局,各不相同,合起来看,又有珠联璧合之妙。第一首,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

  • 《治驼》的文言文翻译

    《治驼》的文言文翻译   引导语:学会文言文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得懂,那么有关《治驼》的文言文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治驼  昔有医人

  • 文言文习题:晏子谏景公

    文言文习题:晏子谏景公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

  •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赏析

      此词表面上是写作者因没有水垢而受到擦背人的重揩而不满,实质是比喻自己秉性高洁,受贬是蒙冤的。全词关键是佛家术语“无垢”,比喻一切本来清净,虽意出禅偈,形象不甚优美,却自有其思想价值和意义。此词小序

  •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唐雎不辱使命》是九年级语文教材里的一篇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

  • 施蛰存·桥洞

    作者: 江锡铨 小小的乌篷船, 穿过了秋晨的薄雾, "> 叶公好龙原文文言文翻译

    叶公好龙原文文言文翻译   导语:古文翻译是指将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语言翻译成现代常用语。其中古文翻译分为直译和意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叶公好龙原文文言文翻译,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