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中说·王道》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中说·王道 王通
文中子曰:甚矣,王道难行也。吾家顷铜川六世矣,未尝不笃于斯,然亦未尝得宣其用。退而咸有述焉,则以志其道也。盖先生之述,曰《时变论》六篇,其言化俗推移之理竭矣。江州府君之述,曰《五经决录》五篇,其言圣贤制述之意备矣。晋阳穆公之述,曰《政大论》八篇,其言帝王之道著矣。同州府君之述,曰《政小论》八篇,其言王霸之业尽矣。安康献公之述,曰《皇极谠义》九篇,其言三才之去就深矣。铜川府君之述,曰《兴衰要论》七篇,其言六代之得失明矣。余小子获睹成训勤九载矣,服先人之义,稽仲尼之心,天人之事,帝王之道,昭昭乎!
子谓董常曰:“吾欲修《元经》,稽诸史论,不足征也,吾得《皇极谠义》焉。吾欲续《诗》,考诸集记,不足征也,吾得《时变论》焉。吾欲续《书》,按诸载录,不足征也,吾得《政大论》焉。董常曰:“夫子之得,盖其志焉。”子曰:“然。”
子谓薛收曰:“昔圣人述史三焉,其述《书》也,帝王之制备矣,故索焉而皆获。其述《诗》也,兴衰之由显,故究焉而皆得。其述《春秋》也,邪正之迹明,故考焉而皆当。此三者同出于史,而不可杂也,故圣人分焉。”
文中子曰:“吾视迁、固而下,述作何其纷纷乎?帝王之道,其暗而不明乎?天人之意,其否而不交乎?制理者参而不一乎?陈事者乱而无绪乎?”
子不豫,闻江都有变,泫然而兴曰:“生民厌乱,久矣。天其或者将启尧、舜之运,吾不与焉,命也。”
文中子曰:“道之不胜时,久矣。吾将若之何?”董常曰:“夫子自秦归晋,宅居汾阳,然后三才、五常各得其所。”薛收曰:“敢问续《书》之始于汉,何也?”子曰:“六国之弊,亡秦之酷,吾不忍闻也,又焉取皇纲乎!汉之统天下也,其除残秽,与民更始,而兴其视听乎!”
薛收曰:“敢问续《诗》之备六代,何也?”子曰:“其以仲尼三百,始终于周乎!”收曰:“然。”子曰:“余安敢望仲尼?然至兴衰之际,未尝不再三焉,故具六代始终,所以告也。”
文中子曰:“天下无赏罚三百载矣,《元经》可得不兴乎?”薛收曰:“始于晋惠,何也?”子曰:“昔者明王在上,赏罚其有差乎?《元经》褒贬,所以代赏罚者也,其以天下无主而赏罚不明乎!”薛收曰:“然则《春秋》之始周平、鲁隐,其志亦若斯乎?”子曰:“其然乎。而人莫之知也。”薛收曰:“今乃知天下之治,圣人斯在上矣;天下之乱,圣人斯在下矣。圣人达而赏罚行,圣人穷而褒贬作,皇极所以复建,而斯文不丧也。不其深乎!”再拜而出,以告董生。董生曰:“仲尼没而文在兹乎!”文中子曰:“卓哉!周、孔之道,其神之所为乎!顺之则吉,逆之则凶。”
子述《元经》皇始之事,叹焉,门人未达。叔恬曰:“夫子之叹,盖叹命矣。《书》云,天命不于常,帷归乃有德,戎狄之德,黎民怀之。三才其舍诸!”子闻之曰:“疑,尔知命哉。”
子在长安,杨素、苏夔、李德林皆请见。子与之言,归而有忧色。门人问子,子曰:“素与吾言终日,言政而不及化。夔与吾言终日,言声而不及雅。德林与吾言终日,言文而不及理。”门人曰:“然则何忧?”子曰:“非尔所知也。二三子皆朝之预议者也。今言政而不及化,是天下无礼也。言声而不及雅,是天下无乐也。言文而不及理,是天下无文也。王道从何而兴乎!吾所以忧也。”门人退,子援琴鼓《荡之什》,门人皆霑襟焉。
子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畏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稽德则远。”
贾琼习书至柏荣之命,曰:“洋洋乎光、明之业,天实监尔,能不以揖让终乎!”
繁师玄将著《北齐录》,以告子。子曰:“无苟作也。”越公以《食经》遗子。子不受,曰:“羹藜含糗,无所用也。”答之以《酒诰》及《洪范》三德。
子曰:“小人不激不励,不见利不劝。”
靖君亮问辱。子曰:“言不中,行不谨,辱也。”子曰:“化至九变,王道其明乎?故乐至九变而淳气治矣。”裴晞曰:“何谓也?”子曰:“夫乐,象成者也。象成,莫大于形而流于声,王化始终所可见也。”故韶之成也,虞氏之恩被动植矣。乌鹊之巢,可俯而窥也,凤皇何为而藏乎?
子曰:“封禅之费,非古也。徒以夸天下,其秦汉之侈心乎!”
子曰:“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
子曰:“无赦之国,其刑必平。多敛之国,其财必削。”
子曰:“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子曰:“杜如晦若逢其明王于万民,其犹天乎。”董常、房玄龄、贾琼问曰:“何谓也?”子曰:春生之,夏长之,秋成之,冬敛之。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君得其为君,臣得其为臣。万类咸宜,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杜氏之任,不谓其犹天乎!吾察之久矣,目光惚然,心神忽然,此其识时运者,忧不逢真主以然哉!”叔恬曰:“舜一岁而巡五岳,国不费而民不劳,何也?”子曰:“无他道也,兵卫少而征求寡也。”
子曰:“王国之有《风》,天子与诸侯夷乎!谁居乎,幽王之罪也。故始之以《黍离》,于是《雅》道息矣。”
子曰:“五行不相沴,则王者可以制礼矣。四灵为畜,则王者可以作乐矣。”
子游孔子之庙,出而歌曰:“大哉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夫子之力也。其与太极合德,神道并行乎!”王孝逸曰:“夫子之道,岂少是乎?”子曰:“子未三复白圭乎?天地生我而不能鞠我,父母鞠我而不能成我。成我者,夫子也。道不啻天地父母,通于夫子受罔极〔51〕之恩。吾子汩〔52〕彝伦〔53〕乎!”孝逸再拜谢之,终身不敢臧否〔54〕。
韦鼎请见,子三见而三不语,恭恭若不足。鼎出,谓门人曰:“夫子得志于朝廷,有不言之化,不杀之严矣!”杨素谓子曰:“天子求善御边者,素闻惟贤知贤,敢问夫子?”子曰:“羊祜、陆逊,仁人也,可使。”素曰:“已死矣,何可复使?”子曰:“今公能为羊、陆之事,则可。如不能,广求何益?通闻迩〔55〕者悦,远者来。折冲〔56〕樽俎〔57〕可矣,何必临边也?子之家,六经毕备,朝服祭器不假,曰三纲五常自可出也。”子曰:“悠悠素餐〔58〕者,天下皆是,王道从何而兴乎!”子曰:“七制之主,其人可以即戎矣!”
董常死,子哭于寝门之外,拜而受吊。裴晞问曰:“卫玠称人有不及,可以情恕〔59〕,非意相干,可以理遣,何如?”子曰:“宽矣!”曰:“仁乎?”子曰:“不知也。阮嗣宗与人谈则及玄远,未尝臧否人物。何如?”子曰:“慎矣!”曰:“仁乎?”子曰:“不知也。”
子曰:“恕哉,凌敬。视人之孤犹己也。”
子曰:“仁者,吾不得而见也,得见智者斯可矣。智者,吾不得而见也,得见义者斯可矣。如不得见,必也刚介〔60〕乎!刚者好断,介者殊俗。”
薛收问至德要道。子曰:“至德,其道之本乎!要道,其德之行乎!《礼》不云乎,至德为道本。《易》不云乎,显道神德行。”
子曰:“大哉,神乎所自出也。至〔61〕哉,《易》也,其知神之所为乎。”子曰:“我未见嗜〔62〕义如嗜利者也。”
子登云中之城,望龙门之关,曰:“壮哉!山河之固。”贾琼曰:“既壮矣,又何加焉?”子曰:“守之以道。”降而宿于禹庙,观其碑首曰:“先君献公之所作也,其文典以达。”子见刘孝标《绝交论》曰:“惜乎!举任公而毁也。任公于是乎不可谓知人矣。”
见《辩命论》曰:“人道废矣。”
子曰:“使诸葛亮而无死,礼乐其有兴乎!”子读《乐毅论》曰:“仁哉,乐毅,善藏其用。智哉,太初,善发〔63〕其蕴〔64〕。”
子读《无鬼论》曰:“未知人,焉知鬼。”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品赏析【注解】: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2、浥:湿润。3、客舍:旅馆。4、柳色:柳象征离别。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
-
这首诗仍然是写陆机赴洛阳途中所见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但是写法略有不同。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语句精炼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悲楚动人,富有韵味。“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
-
文言文断句 读文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
-
【白日做梦解释】大白天做梦。比喻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白日做梦辨析】和“痴心妄想”都有幻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的意思,往往可以通用。 【白日做梦造句】 ①家里人初时还盼望着他能回心转意,
-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 张可久 诗情放。剑气豪。英雄不把穷通较。 江中斩蛟。云间射雕。席上挥毫。 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张可久:1280-1348?,字小山,庆元(
-
这首诗只有短短四句,却既有实境描绘,又有想像展示,最后以议论作结,把合家喜归故里的欢乐推向了高潮。尤其是最后一句,不仅点明了主题,而且能以其深遽的美学意蕴令人回味不已。">
-
【玻璃】一种较为透明的固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 【玻璃窗】玻璃做的窗户 【玻璃体】玻璃体是眼球内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表
-
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①,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②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
-
立夏日的游记文言文 立夏日,余独往城西访梅槐古桥。此桥距古城一舍许,横跨太湖港、水接金家湖、路望沮漳河,为古时荆州过当阳、达夷陵、通巴蜀之驿道。路已逾千年,然桥不知
-
庾信《伤往诗二首》(一)见月长垂泪,花开定敛眉。从今一别后,知作几年悲。(二)镜尘言苦厚,虫丝定几重?还是临窗月,今秋逈照松。——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