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古文观止·论贵粟疏》译文与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3 15:52:46阅读:104

论贵粟疏

论贵粟疏

西汉·晁错

【题解】

本文是晁错向汉文帝提出的关于重视粮食储备、发展农业生产的奏疏。晁错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政治家。他一贯主张推行政治改革,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国家要想安定,必须重视农业,抑制商业。经过文帝、景帝两朝的推行,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边防也得以巩固。

【原文】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25],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26],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

【注释】

[24]捐:抛弃,指流离失所。瘠:瘦弱,指饿瘦。

[25]不避:不让,不次于。

【译文】

圣明的君王在位之时,百姓不受冻挨饿,这不是因为君王能够亲自耕种粮食给百姓吃,亲自纺织衣服给百姓穿,而是替百姓开辟创造财富的道路。所以尧、禹时期连续九年水灾,商汤时期连续七年干旱,但是国内并没有饿死和被抛弃的和饿瘦的人,那是因为国家有充足的积蓄,而且提前做好了准备。如今四海归一,国土面积之大、百姓数量之多并不比禹、汤时期少,而且并没有遭到过连续的干旱水灾,然而国家的储备却比不上禹、汤时期,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文】

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着[27],不地着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注释】

[26]地着:附着于土地,不离开故乡。

【译文】

因为土地没有完全开发,百姓劳力没有完全发挥,生长谷物的田地还没有完全开垦,森林河海还没有充分利用,在外游荡的人还没有全部回乡从事农业生产。百姓贫困就会产生邪恶的行为。贫困是由于物产不丰富,物产不丰富是由于不务农业,不务农业就不会扎根一个地方,不扎根一个地方就会远走他乡,百姓就会像鸟兽一样,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不可测的护城河,严法重刑也是不能阻止他们的啊。

【原文】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译文】

人受冻的时候,不会只想着有了又轻又暖的裘衣才穿;饥饿的时候,不会等着有了珍馐美味才吃;忍饥挨饿的时候,人们就不会顾忌廉耻。人的常情是,一天两餐不吃就会饥饿,整年不做棉衣就会挨冻。肚子饥饿时没有充饥的,身上寒冷时没有御寒的,即使是慈母,也不能保全她的儿女,君王又怎能留住他的百姓呢?圣明的君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致力于让百姓从事农业,植桑养蚕,减轻赋税,增加粮食储备,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涝灾害,这样才可以留住百姓。

【原文】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28],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注释】

[27]牧:管理。将管理百姓称作“牧”,反映了封建时代统治者对百姓的轻贱。

【译文】

对于百姓,要看君王如何管理,他们本身追逐利益,如同水往低处流,不分东西南北。那些珠玉、金银,饿了不能充饥,冷了不能御寒,但是大家都很珍视它,这是君王需要用它们的缘故。这些东西重量轻、体积小,容易收藏,拿在手中可以周游四海,更不会担心饥寒之苦。这会使得臣子很容易背弃他们的君王,使得百姓轻易地离开他们的家乡,鸡鸣狗盗之徒也受到引诱,逃亡者也便于携带财物。粮食和布匹都生长在地里,生长要有一定的季节,收割要有一定的人力,这不是一天就能长成的。几石重的粮食,一般人搬不动,所以它不会被坏人所利用,可是一天没有它,就会挨饿受冻。所以,圣明的君王重视五谷而看轻金银财宝。

【原文】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29],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30]!

【注释】

[28]贾:同“价”,价格。

[29]鬻:卖掉。

【译文】

如今一个农夫家有五口人,为公家服役的不少于两人,每户能够耕作的土地不到一百亩,一百亩土地的粮食收入也不过一百石。他们春天犁地,夏天除草,秋天收割,冬天贮藏;还要砍柴打草,修缮官府房屋,服劳役;春天不能躲避风尘,夏天不能躲避暑热,秋天不能躲避阴雨,冬天不能躲避寒冻,春夏秋冬没有一天休息。此外,又有亲戚朋友之间的往来、吊祭死者、慰问病人、赡养孤老、养育幼儿,这些费用都包括在内。如此劳累,还要遭受水旱之灾,官府急征暴敛,不按季节征收赋税,早上下达的命令,傍晚又要更改。交税的时候,百姓有粮食的,只得半价卖掉粮食换钱交税;没有粮食的百姓,就只好用加倍的利息去借贷。于是,就发生了卖田卖屋,卖儿卖女来还债的事情了。

【原文】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31],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32]。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33],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注释】

[30]操其奇赢: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奇赢,高额利润。

[31]履丝曳缟:穿着丝鞋,披着丝织长衣。曳,拖,披。缟,白色的丝织品。

[32]乖迕:相违背。

【译文】

而那些商人们,大的囤积货物牟取成倍的利润,小的开设店铺买卖,赚取暴利。成天在集市转悠,趁着朝廷急需的时候,就用翻倍的价格高价出售。所以,他们男的不耕种土地,女的不养蚕织布,但是他们穿的一定是华丽的衣服,吃的一定是山珍海味。他们没有经受农民那样的辛苦,却能享用他们田地的收成。他们依仗钱财丰富,勾结王侯,相互倾轧炫耀,他们四处遨游,彼此之间可以看见冠服和车盖。他们乘坐坚固的车子,骑着肥壮的马,穿着丝靴,披着绸衣。这就是商人掠夺百姓,导致农民破产流亡的原因。现在的法律轻视商人,可是商人已经很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可是农民已经很贫贱了。一般人尊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视的,一般官吏所轻贱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君王和百姓正好相反,善恶不分,这样还想使自己的国家富强,法律生效,是不可能的啊。

【原文】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34]。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35],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36]。

【注释】

[33]渫:散出,分散。

[34]车骑马:装备齐全有战车和鞍的马。

[35]复卒:免除兵役。

【译文】

如今当务之急,莫过于促使百姓从事农业生产,而想要使百姓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关键在于提高粮食的价格。提高粮食价格的办法,在于使百姓用粮食来求赏免罚。现在募集天下人向官府纳粮,就可以得到爵位,或是赎买罪行。这样一来,富人享有爵位,农民手中有钱,粮食也可以得到合理流通。那些能够纳粮得到爵位的人,都是富裕的人。从富人手里索取粮食供朝廷使用,则可以减轻赋税。这就是所谓的损有余,补不足,此令一出,百姓就能得到好处。顺应民心,好处有三:一是国君需用的物资充足,二是农民的赋税减少,三是提倡农业生产。现在的法令规定:凡百姓有一匹战马的,可以免除家中三个人的兵役。战马是国家的军事装备,所以可以使人免除兵役。

【原文】

神农之教曰[37]:“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38],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注释】

[36]神农:传说中上古社会的部族首领。

[37]大用:最重要的物资。

【译文】

神农氏教导说:“即便有高达十仞的石头城墙,有宽达百步的沸水护城河,有上百万全副武装的军队,但没有粮食还是守不住城市。”由此看来,粮食才是君王最重要的物资,是国家政务之本。让百姓交纳粮食得到爵位,到五大夫以上才能免除一个人的兵役,这与一批战马的功用相比,相差太远了。爵位,是皇帝所独有的,只要开口就没有限制;粮食,是农民种出来的,生长在土地中,也不会缺乏。能得封很高的爵位,还能用来免罪,是人们非常渴望的事。如果让全国百姓都向官府交纳粮食运到边塞,以此封爵和免罪。那么不超过三年,边塞军队中粮食就会日见其多了。

【评析】

疏是一种用于下级向上级分析问题、表明看法、说明道理的一种文体。

全文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围绕“贵粟”展开论述。文章首先谈到尧、舜时期连年遭遇水旱之灾,而我国由于“畜积多而备先具”,未曾遭遇水旱灾荒,因此汉王朝处于太平盛世。借此提出粮食储蓄不充足的严重性,论述了农业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接着描写百姓因为没有粮食而流离失所,分析农民的生活境遇和商人的不劳而获,论证了社会现状的黑暗。最后才陈述劝农务本、奖励粮食生产及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办法。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针对汉朝粮食储备不足的现实状况,晁错提出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张,使国家的粮库充实,对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李白《将进酒》全诗赏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

  • 釜底抽薪造句

    一、 语义说明: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使用类别:用在「彻底解决」的表述上。 釜底抽薪造句: 01、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让我们来个釜底抽薪,彻底解决。 02、惟有釜底抽

  • 梦见吵架

    梦见吵架是什么意思梦见吵架,表示两人感情热烈,也表示对性有强烈渴望。梦见和亲友吵架,全家可能会和睦相处,危难时期能得到朋友的帮助。梦见和敌人吵架,一切可能都会顺利,能会妥善地处理好手中的事情。梦见与死

  •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作者出处

    刻舟求剑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ugrave;qigrave;)其舟,曰:“是吾(wuacute;)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 豪情壮志谱骊歌——说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江淹的《别赋》,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开头,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离愁别绪,然后归结起来说:“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里社祈晴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里社祈晴文①  民之穷亦甚矣!树艺②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③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④,淫雨暴风,旬月

  •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赏析

      唐代科举尤重进士,因而新进士的待遇极优渥,每年曲江会,观者如云,极为荣耀。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

  • 文言文虚词记忆顺口溜

    文言文虚词记忆顺口溜   之记忆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

  •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廉耻【清】顾炎武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

  •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贾岛《三月晦日送春》

    三月晦日送春 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翻译: 三月三十,这是春季的最后一天了,美好的春色就要别我这个苦吟的诗人而去。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