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古文观止·沧浪亭记》译文与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3 15:52:54阅读:21

沧浪亭记

沧浪亭记

明·归有光

【题解】

沧浪亭,为北宋着名文学家苏舜钦所建。原为五代时吴越广陵王元璙的花园,不过到明朝时已经荒废。明朝僧人又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沧浪亭,并请归有光撰文以记其事。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过程。与盛极一时的吴越国的宫馆苑囿相比,此时沧浪亭中,各种古迹都已经不复存在,从而得出结论:使士人千载垂名的不是兴建的建筑物,而是士人的品德和文章。

【原文】

浮图文瑛[53],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注释】

[53]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这里指信奉佛教的僧人,也叫和尚。

【译文】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流水环绕,原来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文瑛屡次请我写一篇《沧浪亭记》,并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记述沧浪亭的胜迹,请您记下我重新修建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原文】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54],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55],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注释】

[54]外戚:帝王的母族和妻族。

[55]迨:到,等到。

【译文】

我说:“从前五代时期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苏州,曾在内城的西南地方修筑园林。他的儿女亲家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筑园林。到了吴越献出国土归顺宋朝之时,这些园林也还没有荒废。苏子美开始在此建筑沧浪亭,后来是些僧人居住在这里。这就是沧浪亭变成大云庵的过程。大云庵距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文瑛寻访古代的遗迹,又在荒芜残破的废墟上,按照以前的结构重新修建沧浪亭,这是大云庵又变成沧浪亭的过程。历史在变迁,就连朝廷和集市也发生了变化。

【原文】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56],宫馆苑囿[57],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58],则有在矣!”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释】

[56]奢僭:奢侈僭越。僭:超越本分,指冒用上一级的名义与器物。

[57]苑囿:畜养禽兽并种植林木的园林。

[58]澌然:冰块溶解的样子。

【译文】

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所建立的吴国,阖闾、夫差所争夺的土地,子胥、文种、范蠡所筹划的事业,如今都已荡然无存!大云庵和沧浪亭又算什么呢?虽然钱镠趁天下大乱,窃取权位,占据了吴越地区,国富兵强,政权延续了四代,他的子孙和姻戚趁机肆意挥霍,修造的宫馆苑囿都盛极一时。但苏子美的沧浪亭,却被一个佛家弟子如此看重。由此可见,士人想要千载垂名,不像冰块那样片刻熔化,是另有原因的。”文瑛和尚爱好读书,又喜好诗歌,同我们这些人交游,大家称他为沧浪僧。

【评析】

本文开门见山点出沧浪亭,并交代僧人文瑛请作者作此记的原因,即记叙其修复沧浪亭的原因,而没有记叙具体如何建、如何修沧浪亭。接着又用开阔的笔触写登临沧浪亭的种种感受,进而回顾沧浪亭演变史:从五代吴越王室贵族修建南园、花园,至宋苏子美造沧浪亭,后又变为大云庵,直至二百年后僧人文瑛又为恢复沧浪亭而重修。

由文中可知,沧浪亭从变迁改易中突出了亭的不变,论亭的不变实际上是论亭的不朽,论亭的不朽又并非着意于作为有形的建筑物之亭的存在与否,而是将附着于亭上的一种文化精神薪火相传。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由近及远,以小见大,可为古人“上德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三不朽”之说张目,令天下士子奋然自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