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外生书·诸葛亮》全文赏析
诫外生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译文
一个人立志应当高尚而远大,尊重、敬仰先辈且有大德大仁的人,杜绝自己的情欲,摒弃犹豫不决,坚定自己的志向,顺利时不骄不躁不满,不顺时不忧不伤不悲;志向高尚的人,能屈能伸,不被生活琐事烦恼,广收博取,能去嫌疑,不小气,虽有不足之处,也不损于自己的美好趣向,也就不担心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了。一个人如果立志不坚强、不刚毅,意志不慷慨,无所作为地沉湎于世俗之中,被私情所缠绕,不思进取,甘心于平庸,这样的人也就未免太低俗了!
赏析:志存高远,泽被后世
此篇短文是诸葛丞相教诲其外甥的名篇,千载之后的今日,我们读来仍能感受其谆谆教诲、言深意切的殷切感情!开首之提纲挈领的“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是全篇的精髓。所谓纲举目张,志存高远方能有所精进;慕先贤之遗声、足迹,才可以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提高自己的信心,以及确定追求的目标;绝情欲、弃凝滞,方可摒弃低俗的欲望和战胜自己的犹疑观望、凝滞幽郁,这样才能为实现理想抱负真正有所行动、有所期许!
“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些是在实践抱负的过程中的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细品之后,顿然开释,如梦方醒!人只有能屈能伸,才可以成就大业!就诸葛亮自身而言,正因为善于坚忍、耐心,才能躬耕田亩之间,以不求闻达诸侯的闲情逸致之间,阅世达变、冷静洞察,最终借好友徐庶的力荐,出山助刘玄德成就一番霸业!而成大事者,治学不应沉迷于琐碎、拘泥,取其精、摒其糟,方可学以致用。不耻下问、礼贤勤思,这也是学习中最重要的手段和必要的途径,这样才可开阔眼界、集思广益,学识才会更加渊博。不仅要“广咨问”,还不应“藏私”,也要有问必答,和他人交流、切磋、探讨,这样才会互为促进、互相砥砺!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这句话更是对后辈的鞭策和激励!如果志向不坚韧果毅,意气不慷慨激越,只会碌碌无为如同凡夫俗子,默然存世局限于私情,永远只能甘于平庸、自认下流。这样的话语,是长辈对后人的殷殷期望,更是诸葛亮平生志向的体现以及身体力行的经验总结。
千载之下,名文仍闪耀其璀璨的光芒!诸葛丞相的遗响,更是我辈学习的楷模!文如其人,诸葛丞相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他平生之志,虽半途而逝,未能实现其匡复天下、刈弊除暴的壮志,但他的品格和其千古传颂的《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生书》等名篇,泽被万世、广为记颂,将永远为华夏子孙所铭记!
读《全三国文》,累牍浩帙之下,得窥诸葛丞相旧文,倾慕之下,深有所感!想诸葛丞相智略超凡、宏志旷远,而细读其文,则更能想见他的宏誓大愿和高远之志。
-
六一居士集叙 苏轼 夫言有大而非夸,达者信之,众人疑焉。孔子曰:“天下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孟子曰:“禹抑洪水,孔子作《春秋》,而予距杨、墨
-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
-
朱元璋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过很多人不知
-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此语虽人人皆知,但要真正领悟,又非易事,试看古今中外之人,或为名所惑,或为利所动,或为官而奔波,或为爱情而苦恼。把名、利、禄、情,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却不知人生最大的财富只是自
-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赏析及历史评价 原文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与朱元思书的文言文翻译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
弄梅骑竹嬉游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
【原题】:罗仙宫道士留午饭后遍览山中佳景三十六峰罗列几席夜雨达旦客枕甚清
-
此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前往汉中时写给前来送行的宋常侍的作品。所写的内容,无非一般离别诗常见的离情别绪,但中间四句曾为后人所取法,结尾两句又较富于情韵。"> 白朴《风入松 咏红梅将橙子皮作酒杯 以上四印齐本》全诗赏析
使君高宴出红梅。腰鼓揭春雷。更将红酒浇浓艳,风流梦、不负花魁。千里江山吴楚,一时人物邹枚。软金杯衬硬金杯。香挽洞庭回。西溪不减东山兴,欢摇动、北海樽垒。老我天涯倦客,一杯醉玉先颓。曹光辅词及僧仲璋词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