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洛阳怀古赋》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 邵雍
【原文】:
洛阳之为都,地居天地之中,有终天之王气在焉。予家此。治平岁,会秋,乘雨霁,与殿院刘君玉登天宫寺三宝阁,洛之风景因得周览。惜其百代兴废以来,天子虽都之,而多不得其久居也。故有怀古之感,以通讽谕。君玉好赋,以赋言。
秋雨霁,日色清,景方出,秋益明。何幽怀之能快?唯高阁之可凭。天之空廓,风之轻泠,览三川之形胜,感千古之废兴。乃眷西北物华之妍,云情物态,一气茫然。拥楼阁以高下,焕金碧之光鲜,当地势之拱处,有王居之在焉。惜乎天子居东都,此邦若诸夏。不会要于方来,不号令于天下。声明文物,不此而出;道德仁义,不此而化。宫殿森列,鞠而为茂草,园囿棋布,荒而为平野。鸾舆曾不到者,三十余年,使人依然而叹曰:虚有都之名也!
噫!夏王之治水也,四海之内,列壤唯九,而居中者实为豫州,荆河之北,此为上流。周公之卜宅也,率土之滨,建国为万,而居中者实为洛阳,瀍(chán)涧之侧,此唯旧邦。迄于今日二千年之有余,因兴替之不定,故靡常其厥居。我所以作赋者,阅古今变易之时,述兴亡异同之迹。追既失之君王,存后来之国家也。噫!太昊始法二帝,成之三王全法,参用适宜。伊六圣之经理,实万世之宗师。我乃谓治民之道,于是乎大尽矣。逮夫五霸抗轨,七雄驾威,汉之兴乘秦之弊;曹之擅,幸汉之衰。始鼎力而治,终豆分而隳。晋中原之失守,宋江左之画畿。或走齐而驿魏,或道陈而经隋,自元魏廓河南之土,植六朝之风物;李唐蟠关中之腹,孕五代之乱离。其间或道胜而得民,或兵强而慑下;或虎吞而龙噬,或鸡狂而犬诈;或创业于艰难,或守成于逸暇;或覆餗(sù)而终焉,或包桑而振者。故得陈其六事,虽善恶不同,其成败一也。
其一曰:大哉德之为大也,能润天下,必先行之于身,然后化之于人。化也者,效之也,自人而效我者也。所以不严而治,不为而成。不言而信,不令而行,顺天下之性命,育天下之生灵,其帝者之所为乎?
其二曰:至哉政之为大也,能公天下,必先行之于身,然后教之于人。教也者,正之也,自我而正之者也。所以有严而治,有为而成,有言而信,有令而行。拔天下之疾苦,遂天下之生灵,其王者之所为乎?
其三曰:壮哉力之为大也,能教天下,必先丰府库,峙仓箱,锐锋镝,峻金汤,严法令于烈火,肃兵刑于秋霜,竦民听于上下,慑夷心于外荒,其霸者之所为乎?
其四曰:时若伤之于随,失之于宽,始则废事,久则生奸。既利不能胜害,故狂得以疾贤。是必薄其赋敛,欲民不困,而民愈困;省其刑罚,欲民不残,而民愈残。所致之之道,失其本矣。
其五曰:时若任之以明,专之以察,始则烈烈,终焉缺缺。既上下以交虚,乃恩信之见夺。是必峻其刑罚,欲民不犯,而民愈犯;厚其赋敛,欲国不竭,而国愈竭。盖致之之道,失其末矣。
其六曰:水旱为沴,年岁丰虚,此天地之常理,虽圣人不能无。盖有备而无患,不得中者。加以宽猛失政,重轻逸权,不有水旱而民已困,而况有水旱兵革焉?所谓本末交失,不亡何待?天下有成败六焉,此之谓也。
君天下者,得不用圣帝之典谟,行明王之教化?士可杀不可辱,民可近不可下。上能抚如子焉,下必戴其后也。仲尼所以陈革命,则抑为人之匪君;明逊国,则杜为人之不臣。定礼乐而一天下之政教,修《春秋》而罪诸侯之乱伦,删《诗》以扬文武之美,序《书》以尊尧舜之仁,赞大《易》以都括,与六经而并存。意者不可以地之重,易民之教;不可以民之教,悖天之时。必时教之各备,则居地而得宜。是故知地不可固有之也。君上必欲上为帝事,则请执天道焉。中为王事,则请执人道焉。下为霸事,则请执地道焉。三道之间,能举其一,千古之上,犹反掌焉,则是洛之兴也,又何计乎都与不都也?如欲用我,吾从其中。
【译文】:
洛阳作为都城,地理位置处在天地的正中,有久远无穷的王气在这块地方。我把家安置在这里。英宗治平年间,适逢秋天,趁着雨过天晴,我与殿中侍御史刘君玉一同登上著名的天宫寺里的三宝阁,洛阳的风景因而能够尽收眼底。叹惜从古至今百代兴盛衰亡,虽不少天子定都于此,而大多不能长治久安。所以产生怀古的感慨,以表达讽谕借鉴之意。我知道君王喜欢赋,便用赋来抒怀。
秋雨已停,日色清朗,秀美的景色显现,秋天的特征更加鲜明。怎样才能使郁结的心情变得欢快呢?唯有登高望远可以解忧。天宇多么空阔,秋风何其清凉,纵观三川的秀美景致,感叹千古百代的更替兴衰。这才感到西北的美。好事物让人眷恋,看那白云轻风,山川大地,茫茫一片。高高低低的楼阁鳞次栉比,金碧辉煌发出迷人的光彩,在地势的突出之处,就是皇帝生活的所在。可惜的是,天子定都洛阳,国家虽居华夏中心却像个小小的诸侯国。典章制度、文物故实不能传之将来,现在也不能对天下发号施令。声教文明礼乐典章,不会从这里产生;道德仁义习俗教化,不能从这里向外传播。宫殿高楼密密麻麻,衰败时到处青草丛生;园囿池阁星罗棋布,荒芜时长满野草闲花。御驾不曾到这里,已有三十多年光景了。不禁使人留恋往事,感叹不已:真是虚有国都之名啊!
唉!在夏禹治水时,四海之内,天下分为九块,最中间的是豫州,在荆水和黄河的北面,这是它们的上游。周公选择定居地时,普天之下,所有土地上建立的小都邑成千上万,而处在最中间的要算洛阳,它在瀍水和涧水的侧面,这是最古老的城邦。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只因政权更迭兴亡不定,所以天子不是经常在这里定都。我之所以要作此赋,是要观览古往今来变易的时机,叙述兴亡替代的异同规律。回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君王,为后来的国家的生存发展提供借鉴。
啊!伏羲氏使尧舜效法,进而成就了夏禹、商汤、周文三王的法令,参考使用十分恰当。这是六位圣贤的治国之道,也是万世尊崇的师表。所以我认为治国治民之道,在这里已达到尽善尽美了。到后来春秋五霸违抗周代礼法,战国七雄各显威风;汉代的兴起,是趁着秦朝的腐败;曹氏的擅权,碰上了汉室的衰微。它们开始都全力以赴励精图治,到头来莫不豆剖瓜分分裂破碎。晋代在中原挡不住匈奴的进攻;刘宋划江左为王畿,再后来驱齐而灭魏,又经过陈朝和隋代。自北魏迁都洛阳拓展河南的疆域,大量移植六朝的景物和文化;到李唐蟠据在关中的腹心,导致了五代的动乱。这中间各个朝代,有的因正义而得到民心,有的因军事实力强大而让人屈服,有的横行强暴如虎咬龙吞,有的狡诈奸佞如鸡鸣狗盗,有的艰苦创业来之不易,有的贪图享乐坐吃山空,有的一朝覆灭湮没无闻,有的根基稳固振作崛起……。所以,我陈述六种历史教训,虽然善恶不同,而其中成败的规律都完全一样。
其一是:最高的德政之所以伟大,能施惠天下,必然首先以身作则,然后才能教化他人。所谓“化”,就是“效法”的意思,是要别人效法自己。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不需严刑而治理好国家,无所为而无不成功,不说空话而信誉卓著,不发命令而一切正常运转,顺应天下人的性命,养育千千万万的生灵。这大概是上帝才能办得到的吧?
其二是:最好的政治之所以伟大,能以天下为公,必定首先身体力行,然后才能教育他人。所谓“教”,就是“端正”的意思,这要从我自己做一个正人君子开始。所以,要达到善政,就要以严格的管理来治理国家,有具体的目标和措施来保证成功,有明确的指示保证可靠,有准确命令保障工作顺利进行。解脱天下人的疾苦,满足天下老百姓的各种愿望。这大概是王者能做到的吧。
其三是:最伟壮的力量其所以伟大,能教导天下百姓,必定首先使府库充实,储备丰厚,武器锐利,城池坚固,严明法纪像烈火一样无情,执行刑罚如秋霜般肃杀,让民众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肃敬听话,让少数民族慑伏于遥远的边疆。这大概是霸者所做的吧。
其四是:时政如果失之随意,或过于宽大,开初就会误事,久了更会产生奸诈。既然利益不能超过弊端,所以小人就嫉贤妒能。这样就必定要减轻赋税,希望百姓不至穷困,可是百姓反而更加穷困;减省刑罚,希望百姓不受伤害,而民众的伤害反而加重。这是所实行的政策,失其根本啊!
其五是:时政如果信任修明的法令,专擅各方面的考察,开始可能威风凛凛轰轰烈烈,到头来却大家不满足。既然上下之间互相欺骗,恩情信誉荡然无存。这样一来就必定要严刑峻法,使民众不至犯上作乱,而民众愈发作乱;加重赋税收入,以求国库充实,而国家财政反而枯竭。这大概是所推行的政策,纠缠于细微末节而失之浅薄吧。
其六是:水涝干旱造成灾害,年成或丰收或歉收,这本是自然界的正常情况,虽是圣人也无法避免。即使有备无患,国情也难得维持中等水平。再加上或宽或严政策失误,上下大小权力散失,即使没有水旱灾害,老百姓也困苦不堪,何况有水旱战争等天灾人祸发生呢?这就是连本带末一起丢失,岂有国家不亡之理?天下事或成或败的六大因素,就是说的这些呀!
要做统治天下的君王,能够不用远古圣王的训诰,能够不行英明君主的教化吗?士大夫可杀他的头,却不能侮辱他;老百姓可与他亲近而不能瞧不起他。上司能爱民如子,百姓必感恩戴德。孔子所以述说汤武革命的故事,是告诫作君王的人不要违反君道;宣扬尧舜逊让的史实,为的是杜绝臣子的犯上作乱。孔子规定礼乐统一了天下的政治教化,修订《春秋》而责备诸侯的犯上作乱,删订《诗经》来赞扬周文王周武王的美德,给《尚书》作序以推崇尧舜的仁政,赞美《大易》总括六经要义,与六经并存传世。想来不能因地理位置的重要,而轻视对民众的教化;不能因为对民众的教化,违背天理。必须既合时,又施教,二者皆备,于是无论居住在哪里,都会各得其所。所以,可知地理位置是否重要不是永久固定的。帝王们如一定要取法乎上行大德之政,则请遵循上天的道理。取法乎中行王者之事,则请遵循人间的规律。等而下之行霸者之事,则请实行地上的法则。这三道之间,能施行任意一种,则实现千古之上的三代之治,如同反掌般容易。如此,就是洛阳的兴旺发达之兆,又何必管它国都不国都呢?
如果要我选择,我取人道而行之。
【评介】:
登临送目,忆昔怀古,是古代作者创作的契机之一。登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洛阳古都的高阁,怀古之感更是油然而生。邵雍这篇赋,正如序中所云,是要通过“怀古”来“通讽谕”的,这样,文中的讽谕显然是作者命意所在。
这篇赋节奏舒缓。第一段从登阁慢慢道来。秋高气爽,和友人登阁抒怀,纵目古都,首先看到的是西北美妙的秋景。随着视线的转移,金碧辉煌的宫殿映入眼帘,帝王的居所也格外醒目。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却发出了“天子居东都,此邦若诸夏”的感叹。所谓“若诸夏”,是说洛阳不能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而洛阳在周公卜居时就是位居天下中心的城邦,到宋代已两千余年历史了,它为什么会衰落呢?作者借此很自然地道出他作赋的动机:通过对洛阳古都的反思,“阅古今变易之时,述兴亡异同之迹。追既失之君王,存后来之国家。”讽谕的主旨被鲜明地提出。
接下来,讲治国之道,谈由盛而衰的历史。作者肯定的是上古的治世。三代之治,本是儒家神话,但后世人们一般深信不疑,这与儒家政治理想中的崇古特征有关。邵雍认为,治民之道,在上古尽善尽美,之后是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这一段很精炼,也很精采,短短几句把上古春秋到五代的二千余年历史概括无余,又准确地把握住了各朝各代政治的主要特色。句式骈散相间,一气贯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二千余年的历史进程得到如此精当的表述。不可谓不是大手笔。
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是作者写这篇怀古赋的目的,邵雍从历史的演进中,总结出了六种不同的治国之方,成败善恶尽在其中。这一段是全文的核心。
邵雍认为,政治中最高的境界是圣道,圣道依靠德治。德治是儒家的政治理想。德治靠以身作则,以德化人,达到无为而治。能够做到德治无疑是上帝、是圣人。第二种较好的政治是以天下为公,它可以通过王道实现。王道讲仁政,王者身休力行,化育众人,在管理上有章法可依,因而能够成功。第三种是霸道,行霸道以实力服人,既有充实的物资,又严刑峻法,用威力慑伏民众。霸道也能维持一个国家的统治。等而下之的是四、五、六类政治。一是纲常松弛,没有号召力,国家一盘散沙,尽管薄赋敛,省刑罚,但民不聊生,每况愈下,这种作法是放任自流,失去了根本,并不是无为而治。第二种弊政与前一种正好相反,当政者过于注重细微末节,严刑峻法,斤斤计较,人与人之间的信义荡然无存。结果是乱祸四起,国力衰竭,原因在于当政的舍本逐末。最后是自然界的因素。旱涝之类天灾,圣人也不能避免,但若政治英明,则可减轻天灾造成的损失。若弊政丛生,人祸再加上天灾,则是本末尽失,只有亡国了。
天下成败、国家兴亡,无非是这六种可能。作者在归纳这六种现象时,肯定的是前二种政治。这也表现出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传统的内圣外王理想。“大哉德之为大”,就是孟子讲的“圣王不作”。而关于“王者”、“霸者”的议论,同样可以用孟子的话来解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孟子·公孙丑上》)邵雍在论述圣王关系时,也明显接受了荀子的思想:“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者尽,足以为天下极矣。故学者以圣王为师。”(《荀子·解蔽》)尽伦为人道之极,尽制为事功之极,能兼之者谓之圣王。但邵雍把圣独立于王之上,似乎是说有一种境界,如远古时代的政治,是很难达到的。这样,即便是王者,也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其讽谏当代皇帝的用意是很明显的。
最后一段,讲君民关系应统一在礼教之中,表现了邵雍理学家的特色。而点睛之笔,则在“必时教之各备,则居地而得宜”的议论上。这一段议论还表现出了作者的进步历史观:世上本无风水宝地,只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顺天敬人,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至于国都吗,定在哪里都无所谓的。行文至此,又归结到“洛阳怀古”的题目上来。邵雍认为在天道、人道、地道三道之中,天道高不可及,地道取法乎下,都不可取。真正能行于世的,还是人道——王道,还是儒家这一套学说最合国情啊!
赋名“洛阳怀古”,而意在发表对历史的见解,所以,邵雍写作时绝不拘泥于洛阳所见所闻或洛阳的兴衰,而是借帝都起兴,联想到帝国的兴衰无定,历史的瓜瓞绵绵,跳得开,又进得去,最后得出“都与不都”的观点,议论畅达,结论自然。
-
易水又东与濡水合,水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东流与源泉水合,水发北溪,东南流注濡水。濡水又东南,径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迳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
-
【原题】:寒食安厚卿具酒馔邀数君子游压沙寺观梨花独苏子由不至诗来命座客同赋予既次韵和之明日上巳安复置酒招予与苏又明日清明予屈二君为射饮之会而苏君仍用前韵作诗见及予亦复和
-
《忆扬州》译文|注释|大意|赏析萧娘①脸薄难胜泪,桃叶②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③是扬州。【注释】这是一首抒发离愁别恨的 "> 《蔡邕听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蔡邕听琴 吴人有烧桐以爨①者,邕闻火烈②之声,知其良木,因③请而裁④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⑤名⑥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⑦邕者,比⑧
-
文言文训练之陈涉世家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
-
从诗中可知,胡逸老此人为人不慕荣利,雅有山水之趣。黄庭坚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怀。诗人先发议论:诗书传家能使后代成才,而遗金满篓往往给子孙招来祸害。这里用了韦贤的典故。据《汉书·韦贤传
-
脑筋急转弯题目:自行车轮胎里面装的是空气,那救生圈里面是什么? 脑筋急转弯解析: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用来救人,呆在救生圈里面的当人是人了。 脑筋急转弯答
-
高中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训练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①从
-
诗人在开端两句即点明渡湖季节,以“满”字和“平”字勾勒出湖泊春水潋滟的全景。“沅水”以下四句不仅描写洞庭湖的水势,更糅入了与之相关的动人传说,使得诗的意蕴更加丰富,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沅水是湖南西
-
梦见阴气是什么意思梦见阴气,预示着长久以来的烦恼将很快获解除,目前进行中交涉事项亦能顺利完成,你的运气会好转。女人梦见阴气,预示着你近期的人际关系不太好,做到真心对待他人与事,还有自我反省,情感方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