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白《清平调词》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清平调词
李 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卷一《独坐敬亭山》已介绍。由于李白受到唐玄宗同母妹妹玉真公主等人的推荐,于天宝初年(742)被玄宗召见,旧题唐人李濬撰的《松窗杂录》记载了李白写此诗的情况:“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欣承诏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龟年遽以词进。上命梨园弟子略约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持颇黎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
“清平调”为乐府歌曲名称,为唐玄宗自度曲。《清平调》词三首为李白按其曲调所创作的三首词。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前两句写杨贵妃的美丽。首句写见到绚丽的彩云就想到贵妃美丽的衣裳;见到红润的牡丹花就想到贵妃美丽的容貌。换句话说,就是贵妃美丽的衣裳,就像绚丽的彩云,贵妃美丽的容貌,就像红润的牡丹花。次句写春风拂煦,露华滋润中的牡丹花是最鲜艳的。这句话表面上没有写杨贵妃的美丽,实际上还是在称颂杨贵妃的美丽。春风拂煦,露华滋润中的牡丹花是最美的,而受到皇帝宠爱与眷顾的杨贵妃也是最美的。“槛”指花栏。
后两句将杨贵妃比喻成生活在仙境中的仙女。三句写贵妃如同远远地立在仙境山头上的仙女。“群玉山”据《山海经·西山经》可知,是西王母生活的地方。末句写贵妃如同在月下“瑶台”偶然相逢的仙女。“瑶台”也是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晋王嘉《拾遗记》描写道:昆仑山“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想象。李白奉旨写《清平调》词的时候,并没有见过杨贵妃,所以他只能凭借想象来写杨贵妃的美丽。首句中两个“想”字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李用二‘想’字,化实为虚,尤见新颖。”黄叔灿《唐诗笺注》卷八说:“着二‘想’字妙。次句人接不出,却映花说,是‘想’之魂。‘春风绰约’,‘露花浓’想其芳艳,脱胎烘染,化工笔也。”后两句则启发读者去想象,三句写远远地看,四句写在月色朦胧中看,都看不清楚,究竟如何美丽需要想象,而越想象也就觉得越发美丽。
-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康熙戊寅,噶尔丹败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入朝,封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袭爵,自以青海、西藏旧皆为领
-
其字在文言文中常见的用法 一、作代词 1.代人、代物、代事。 作第三人称代词,在翻译句子时,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
牙齿也是我们的门面之一,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方山子传的文言文以及答案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
-
《诗经·邶风》 名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导读】 邶国是西周时的一个小诸侯国,故址在今河南汤阴东南。《静女》是邶国歌谣中 "> 《瓠叶》原文与鉴赏
作者: 杨笃文李青山 【本书体例】 "> 徐 铉《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古诗鉴赏
据传徐铉幼时即有文才,十岁能属文。后与韩熙载齐名,在南唐并称“韩徐”。其弟徐锴亦有文名,传说宋使李穆至江南,见到他们兄弟二人的文章,曾大加赞叹,认为“二陆不能及也”。">
-
孙 武 苏洵 ①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②《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
-
语义说明:形容变动不定,没有定准。 使用类别:用在「前后不一」的表述上。 反覆无常造句: 01、他为人反覆无常,很不可靠。 02、最近天气冷热反覆无常,叫人很难穿衣服。
-
陈情表文言文课件 我们查找并印发了《陈情表》一课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历代名家的品评文字,让学生在真正接触课文之前产生好奇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