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炯《夜送赵纵》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夜送赵纵
杨 炯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杨炯(650—692),陕西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举神童,待诏弘文馆。高宗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高宗永隆二年(681)充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则天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武则天如意元年(692),任盈川县(今浙江衢州市高家镇盈川村)令。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他是一位才子型的诗人,此诗若一气呵成,也反映了这一点。《四库全书》收《盈川集》十卷,《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二首。
赵纵,未详。《全唐诗》中好几处提到“赵纵”,都与杨炯生活的时间不合。《夜送赵纵》,说明两人从白天到夜晚,在一起已经待了很长时间,双方怀有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
前两句用“连城璧”比喻赵纵品质高贵,名满天下。“连城璧”即价值连城的宝玉,就是和氏璧。据《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介绍,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写信给他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因为赵纵姓赵,所以随手用了这个典故,赵纵虽没有那么大的名声,但是就“赵氏连城璧”的本义而言,还是很恰当的。
后两句写送别。“还旧府”暗用了完璧归赵的典故,与首句相照应。末句写眼前的美景,虽然是深夜,但是在明月的照耀下,前程一片光明。“川”在这里不是指河流,而是指道路,前人有“川途”的说法。
送别通常都会产生伤感情绪,但是在朝气蓬勃的初、盛唐阶段,一些诗人却作出了与众不同的处理。最有名的例子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再就是高適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们都在努力克服离情别绪,鼓励朋友满怀乐观的情绪走上新的征途。从这首诗中,我们感觉不到两人在送别时有何感伤情绪,相反连夜赶路,显得意气风发的样子。这是那个奋发有为的时代给诗歌作品打上的烙印。
-
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W娱嗝缓笾?羯伲?劢谒?蘼?旰?
-
作者: 朱存明 经历过最深的夜,忍受了最残暴的光明 "> 终古挚情能似此——品读韦庄《思帝乡》
思帝乡 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词”这种韵文体式,原本是一种合乐的歌辞。据五代时期欧阳炯的《花间集
-
高中文言文期末复习考点-晋书·贺循传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
-
文言文名人名句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以下是文言文名人名句,欢迎阅读。 NO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NO2、实事求是。——《汉书·河间
-
《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详解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
-
语义说明:比喻谨慎行事。 使用类别:用在「小心谨慎」的表述上。 三思而行造句:01这件事太重要了,你必须三思而行。 02这事关系到你的终身,怎能不三思而行? 03爸爸说小心不蚀本,要我们凡事三思而行。
-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1)。金陵为明之留都(2),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3)、游雨华台者(4),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
诗中有月字的古诗名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