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阳阳》原文与鉴赏
作者: 王纪刚 【本书体例】
【原文】:
君子阳阳(1),左执簧(2),右招我由房(3)。其乐只且(4)!
君子陶陶(5),左执翿(6),右招我由敖(7)。其乐只且!
【鉴赏】:
《诗序》云:“《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此纯以正统经学家眼光解《诗》,言其主题在闵周之乱,主人公只在自我逍遥中“全身远害而已”,殊为迂腐。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疑亦前篇(笔者按:指《君子于役》)妇人所作,盖其夫既归,不以行役为劳,而安于贫贱以自乐,其家人又识其意而深叹美之,皆可谓贤矣。岂非先王之泽哉!”把“君子”指为《君子于役》篇“行徙之人”,稍嫌牵强,而以为“安于贫贱以自乐,其家人又识其意而深叹美之”却不无道理,算是据文意而立言,然又以此而“谓贤矣”,甚至进一步发挥道:“岂非先王之泽哉”,无缘而上升至伦理说教的道学体系中,则又归迂曲。
我们从“君子”“执簧”、“执翿”上看,此“君子”当系有一定身份的人。全诗的主题便是描写男子相邀女子合乐共舞的情景,当系一首清新雅丽的情歌。共分为两章,表现了两个同一主题的场景。首章写“君子”洋洋自得地手执簧管,在欢快热烈的欢奏间隙,招手示意旁观的美丽女子,一起享受这份快乐;尾章写“君子”乐陶陶地左手执羽翿,右手招唤旁观的美丽女子一起来狂欢兴舞,共度良辰乐事。
很明显,这是由两个典型的联欢场景相结合成的一出爱情短剧。男主人公一者吹奏簧管乐器,再者手执羽翿而舞,并因此而相邀于作者——另外一个是未出面的女主人公。于虚构中表现出女子对男子的无限爱慕、以及男子对女子的热烈态度。“招我由房”、“招我由敖”一个“招”字,既把男主人公大方、豪放的性格特征体现出来,又表现出女主人公羞涩、含情的心理状态。这种传神、巧妙的描写如同一幅立体场景画,让人玩味再三,如临其境。
该诗在表现手法上也很有特色。每章起首用“阳阳”、“陶陶”几个字,一下子点出全诗的欢快氛围。然后分别用“左执簧,右招我由房”以及“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具体说明当时的情景状态,乐声起而相招于房,舞姿起而相招于屋外舞场,由内而外,由静而动,层层递进,进一步增强了全诗的热烈气氛。尤其用两个“其乐只且”分别收尾,既表现了诗歌的热闹情趣,又隐含着女主人公的赞赏态度。由此,我们不难推知:女主人公肯定会和着簧管的旋律和羽翿的节奏,与男主人公互相唱和、翩翩起舞的。
全诗节奏明快、读来有顿挫感。注意押韵,韵脚整齐和谐,从语言上讲,也是很有特色的。
-
许谦字益之,其先京兆人。父觥,登淳佑七年进士第,仕未显以殁。 谦生数岁而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入耳辄不忘。稍长,肆力于学,立程以自课,取四部书昼夜读之,虽疾恙不
-
梦见老鼠是什么意思?是梦者的主观想象,还是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一般来说,不同的梦境,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都会有不一样的含义,有时候反映出人们心中的想法,有时是别的一些预示。梦境是一个比较神秘的领域,迄
-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译文|注释|大意|赏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①。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②。伤心枕上三更雨,点 "> 文言文《争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mdas
-
含义 比喻杀敌报国。出处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 ">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
-
《爱莲说》文言文解析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
燕忙莺乱斗寻芳。谁得一枝香。自是玉心皎洁,不随花柳飘扬。明朝去也,燕南赵北,水远山长。都把而今欢爱,留教后日思量。
-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
-
李师师简介: 李师师,北宋末年的名伎,北宋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宋江有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