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中有麻》原文与鉴赏
作者: 高益荣 【本书体例】
【原文】: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1)。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2)。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3)。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4)。彼留之子,贻我佩玖(5)。
【鉴赏】:
在《诗经》的“国风”中,写爱情婚姻的诗近乎三分之一。在这类诗中,有的写团聚时的欢乐,有的写离别后的思恋,也有的写决裂时的痛苦,休弃后的愤怨。因此,这类诗歌是《诗经》中非常优美动人的篇章。
《丘中有麻》就属于描写团聚时欢乐的爱情诗,全诗洋溢着一种沁人心脾的优美情调。诗歌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吟唱出她同心上人从盼望、相会,到临别赠礼的过程,表现了她对幸福美满爱情的向往。全诗共三章,正是约会的三个阶段的记录。
首章写他们刚刚相会时的情景。“丘中有麻”一句,是起兴,也是他们活动的环境描写。可以想象,诗中女主人公以急切的心情在等待着心上人,她的目光不时地扫视着那心上人来时必须经过的小丘。忽然,从小丘上的一片麻地中闪现出他的身影,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呼唤:“彼留子嗟”,并且招呼他从地间穿行过来。诗人抓住女主人公看到心上人刹那间的感情变化来写,突现出她对爱情的热烈向往和大胆追求,真率、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之态。
第二章写他们欢乐的聚会。穿过了麻地,他们来到了一片青青的麦田边,终于相聚在一起。这章里的“彼留子国”一句是关键,有些解释者把“国”解释为地域词,也有些人解释为句末语气助词,但都缺乏令人信服的佐证。我们还是应该按照《毛传》的解释,认为子国就是子嗟的父亲。这样理解,好象诗意有些难通,第二章同女子幽会的怎么一下子变成了他父亲呢?其实诗意并非如此,女子所呼唤的“彼留子国”,仍是指的子嗟,意思是说:“他就是那位子国的儿子啊!”正如孔颖达疏说:“言子国著其世贤,则是引父以显子,其意非思子国也。”接着,诗便集中地描写他们相聚后的欢乐情景。他们来到了小丘上的麦田边,两人欢乐地共进野餐,麦苗碧绿,风和日丽,他们的欢情与自然风光非常和谐地融为一起,诗歌将年青人热恋时的欢快完全表现了出来,具有言约而意丰之妙。
欢聚的时间竟过得如此快,不觉告别的时候到了。诗的第三章便写他们告别时的情景。诗将他们活动的场景由麻地、麦田移到了李树下,暗含着他们吃完野餐后,又共同游赏了一会,到了李树下,不得不离别。诗歌把表现他们离别时缠绵感情集中在赠物这一细节上。这位男子给他心爱的人赠送了象征着他的爱情的信物“佩玖”,女子理解了男子的用意接受了它。诗歌含蓄地寓示出他们爱情的结局是美好的。
总之,这是一首爱情诗。说它是思贤之作或私奔之词,都不切合作品的实际。作为爱情诗,它描写的和《邶风·静女》有异曲同工之妙。《静女》以男子的口吻表达他们约会的欢乐之情,这首诗又从女子的角度表现这一感情,两首诗都以得到对方的赠物作结,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热烈向往和追求。
-
所谓“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导读】 常建,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开元十 "> 清议·(清)顾炎武
清议古之哲王所以正百辟者,既已制官刑儆于有位矣,而又为之立闾师,设乡校,存清议于州里,以佐刑罚之穷。“移之郊、遂”,载在《礼经》;“殊厥井疆”,称于《毕命》。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
-
一、 语义说明:比喻文辞精当,结构严谨。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文辞精妙」的表述上。 一字千金造句:01这篇文章写得极好,情采并茂,真可说是一字千金。 02李白〈静夜思〉诗,虽只二十字,但意境圆满,无
-
韦编三绝的文言文翻译 韦编三绝是一个成语,关于这个成语的介绍,我们可以看看下面,了解一下。 韦编三绝的文言文翻译 wéi biān sān jué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
-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
-
与友人书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
-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 杞人忧天传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寓言,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
常以公心求公道 不为私虑营私谋闽宜怀念薛亭 成功却只身萧散 大勇哪知世险夷黎元洪挽黄兴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毛泽东挽母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挽邓世昌
-
琵琶行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