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刺巴郡守诗》征赋讽刺诗
刺巴郡守诗·无名氏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
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
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
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
思往从邻贷,邻人已言匮。
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
这首诗见于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原书记道,东汉桓帝时,巴郡(今四川东部,治江州,在今重庆市江北)太守李盛,“贪财重赋”,人民十分痛恨,作了这首诗予以讽刺。
这首诗是从一件征赋索钱的事入手进行讽刺。可分两段,前六句是写索钱的情状:狗吠喧喧,表现郡吏下乡带来的骚扰,中间加一个“何”,更显示了乡民的惊恐及反感。狗一吠,吏即到,“有吏来在门”,“在”一作“到”,但这里作“在”字较好,表现这班家伙行动的快速。“披衣出门应”,“披衣”,可见是夜晚,主人已睡下了,这时来要钱,益见骚扰之甚。“府记欲得钱”,“府记”是官府的公文,原来吏是为他们的官长来勒索的,由此联结到题中的“巴郡守”。这句话也可理解为吏的告白,隐然见出其狐假虎威的丑态。“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这里说“语穷”,可见主人是想尽各种理由陈述,话都说尽了,但是,吏毫不让步,还在催逼,主人只得“乞请期”——请求另定日期,交还得交,只是缓一下。但就这样也还是不行,吏更是暴怒而又斥责。这两句包涵的内容甚多,语言很是简炼,就像杜甫的《石壕吏》所写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怒”、“苦”情状若何,要凭读者去想象了。上面六句写索钱,分为三个层次:吏来、应对、催逼,可谓步步逼进,迫得主人走投无路了。下面六句写其困境。“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回转身看看家中,而不是去家中细细寻觅,可见其家徒有四壁,空空如也。“无可为”一作“无可与”,作“无可为”含义更丰富,见得其家不仅无可给的钱、物,而且可以变买、抵押的东西也没有,无法子可想了。于是想到邻家去借,“邻人已言匮”,他们已经说过无钱了,还去借什么呢。这里写“思往”,只是他的思想活动,他并未去借;“已言”,表示他过去曾向邻人告贷,邻人的境况他是知道的。可见在官府的压榨下,乡民们都已困苦不堪了。家中没有,邻人没有,到哪里弄钱呢?“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钱呀钱呀,多么难弄到呀,叫我多么难受呀!重复言钱,见出难堪,这两句表现了他走投无路时的痛愤交加。它紧接在前面的充分抒写之后、由主人公直接发出,带有“卒章显志”的性质,来得十分有力。
这是一首现实性很强的讽刺诗。东汉桓、灵之世,吏治十分腐败,朝廷公开卖官鬻爵,地方官拼命搜刮,以作晋升之资,这首诗讽刺的虽是名为李盛的巴郡守,实际上也包括当时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所以它又是具有普遍性的。本诗属于民谣,未入乐府,但它在精神上与“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是一致的,像这种题材、形式的作品对后代的讽谕诗创作影响很大,我们从杜甫的“即事名篇”的乐府诗、中唐的新乐府中,是不难找到相似的作品的。
-
总结文言文中的第一人称 一、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予、余、朕。 1、我:用于第一人称,译作我、我们 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一儿曰:我以日始
-
史上最全的文言文通假字 1共通供,供给 2阙通缺,侵损 3说通悦,心服 4知通智,聪明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
梦见孔雀卧在地上,是不祥之兆。男子梦见孔雀卧在地上,要被辞退。已婚女人梦见雀卧在地上,以丈夫和孩子的病忧心如焚,坐卧不安。梦见孔雀落在树上,他人严重地威胁着自己的安全。但是,梦见跳舞的孔雀,要交好运。
-
《明河篇》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此诗以神奇瑰丽的笔调,咏赞了秋夜银河的美好,在扑朔迷离的氛围中,抒写了天上、人间的离愁别恨。全诗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流溢出凄迷、伤感的情调,隐隐透露出志不得
-
现在人们都十分的念旧,不管是自己以前的玩具还是老房子。小编的爸爸就有说等到老了,就回到老房子里去住。我们老是会对自己曾经住过的房子产生一种特别的情感,会时常想念一些在旧房子中发生的一些事情。那梦中梦见
-
布衣作品傍晚的打桩机急促,慌乱,反反复复一声紧接一声小时候母亲叫我回家的声音也是这样听了很久,我也无法离开在城市深处我已经被那些打 "> 感动中国十大历史悲壮瞬间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
-
乞者赵生传 苏 辙 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
-
古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介绍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
-
【不自量力解释】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计,估量。也作“自不量力”。 【不自量力造句】 ①世界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黑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