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一)》引喻故事诗
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一)·李白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最有名的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雄奇豪放,飘逸不群,想象丰富,流转自然,音韵和美,体格多变。
【字句浅释】
解题:据《汉书·五行志》引《史记》:秦国使者从关东来,夜晚走过华阴县时,有素车白马的神人拿着一块玉璧,请他转交给水神镐池君,并告诉他,“今年祖龙死”。作者根据这个故事,翻文为诗,又把它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的故事巧妙的联系起来,成为一首自然而神妙的引喻故事诗。郑客:秦国使者。华山君:华山的山神。璧:玉璧。镐池君:水神,秦朝的护国神。祖龙:指秦始皇。相谓:互相传语、告诉。吾属:我们。千春:相当于“千秋”或“千年”,但说“春”表现了对桃花源的赞美。
【全诗串讲】
使者从关东向西入关来,一路上走啊走急迫匆忙。
华山山神驾着素车白马,与他相逢在平原的路上。
托他把玉璧转交给水神,又说秦始皇明年将死亡。
秦国人相互间传递口信:我们可要去美好的地方!
一旦进了世外的桃花源,千年来流水阻隔着天堂。
【言外之意】
李白把《史记》里的这段史实凝炼为二十五字的诗句(前六句中第二句是李白加的),不但无损于故事的完整,而且诗意盎然、颇富情韵。这还不算,更妙的是,他又用两句诗把陶渊明写的“世外桃源”的著名故事和这段史实天衣无缝的联系起来:“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活灵活现的描述了秦国人听到秦始皇将死、秦将大乱的消息后,那种奔走相告、急于隐入世外桃源避秦的兴奋心情:谢天谢地,我们终于可以逃出秦王朝的强暴和恐怖统治了!
作者写此诗时,可能预感到安史之乱的某些征兆,因此才借古讽今,表明自己遁世避乱的思想。
-
【开卷有益解释】打开书本就有好处。卷:古代的书写或印在帛与纸上,卷成一卷卷的。宋朝初年,宋太宗每天看二三卷书,有时因事来不及看,第二天就补上。当时有人认为,皇帝国事太忙太辛苦了,劝他少看些。宋太宗
-
课内文言文阅读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
-
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惨黛蛾、盈盈无绪。共黯然悄魂,重携纤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
-
《百家姓·沃》文言文 《百家姓·沃》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1、源出子姓,商王沃丁的后人,以祖名为氏。起源于商代,殷商的第六世帝王名沃丁,是太甲的儿子。相传,太甲曾
-
昆山徐健庵(1)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斲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
-
大树常常枝繁叶茂,枝杆粗壮,是力量的象征。梦见大树茁壮生长是生机勃勃,运势变好的征兆。梦见大树落叶,枯叶飘零表示运势下降,近期要注意不要与人发生争执。以下是关于梦见不同的大树情景的解析。
-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由来已久。但您是否知道这个习俗的由来呢?关于重阳节登高的由来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东汉时汝南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道长费长房为师,学消
-
狼文言文翻译 《狼三则》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并杀狼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狼文言文翻译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登飞来峰》的内容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 译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