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古诗《杜牧·赠别·其二》注释与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1 21:14:03阅读:891

杜牧·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

①娉(pīng):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②袅(niǎo):娇柔。

③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产岭南。高丈许,外形像芭蕉,叶大,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少女。

赏析

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杜牧从扬州被召回长安任监察御史。离开扬州时,诗人赠诗给一位相好的歌妓。第一首中,诗人盛赞了这位少女的娇柔和美丽。他用娉娉袅袅来形容少女美好的身姿,用豆蔻梢头来形容她含苞待放的美丽,人美如花,花因人艳。寥寥十四字,就将少女那如花似玉、倾国倾城的美丽尽展出来。诗人用语新颖,避实就虚,信手拈来,精妙无比。然而诗人不一而足,紧接着他避开正面描写,用十里春风和扬州美人来进行侧面烘托。只见十里长街,湖光春色,百花争艳。舞榭歌台,美女如云。卷上珠帘,楼外的春光都黯然失色。卷上珠帘,馆内的佳人也自愧不如。诗人真是高明之至,他从少女写到花,从花写到春,从春写到美人,少女的美丽被诗人巧妙地烘托出来。诗人风流才俊,挥洒自如,含而不露,游刃有余。临别赠诗,诗人别人不用“你”字,赞人不用“美”字,甚至不用君、卿、女、花等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个性尽现。

第二首中,诗人抒发了对这位少女的依依惜别之情。别筵之上,两人凄然相对,状若无情。诗人多情是真,无情是假,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这个无情包含了诗人对所恋之人的无限深情。他掩饰自己,是为了不让对方难过,或者是旁座有人。可是举杯道别,四目相对,离别的痛苦让诗人挤不出一丝笑容。这种内心的矛盾,把诗人的真实感受描写得委婉尽致,情意深长。这也许是诗人的暗恋,他内心的泪在流,就好似那燃烧的蜡烛,它似乎理解这里发生的一切,燃尽有芯,为人垂泪。在感伤的气氛下,诗人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诗人语言质朴,清爽流畅,借物抒情,缠绵悱恻,感情真挚,意境深远,令人玩味不尽。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文言文阅读:善于借助

    文言文阅读:善于借助   文言文阅读历来是高考易丢分的一项。高考的文言文阅读,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扫读一遍,大致了解文言段是什么文体,如果是记叙文,那么要知道写的是

  • 《潘将军失珠》文言文阅读

    《潘将军失珠》文言文阅读   潘将军失珠 [明]王士贞  京国豪士潘将军,住光德坊。本居襄汉间,常乘舟逐利,因泊江壖。有僧乞食,留之数日,尽心布施,僧谓潘曰:观尔形质器度,与众贾不

  • 《隋书·于仲文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于仲文,字次武。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有任、杜两家各失牛,后得一牛,两家俱认,州郡久不能决。仲文于是令驱牛群至,乃放所认者

  • 高中文言文学法指导:文言文学习六环节

    高中文言文学法指导:文言文学习六环节   文言文是语文高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高中文言文学法指导,一起来看看!更多内容尽请关注学习方法网! 

  • 梦见叫喊

    梦见自己大喊大叫,灾祸降临。女人梦见自己喊叫,丈夫或孩子要生玻商人梦见叫喊,生意会大亏损,甚至破产。

  • 乾鹊与鸲鹆文言文

    乾鹊与鸲鹆文言文   【原文】  乾鹊与鸲鹆  刘基  女儿之山,乾鹊所巢。有虎出于扑蔌,鹊集而噪之。鸲鹆闻之,亦集而噪。  鸊鶋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

  • 梦见刑场

    梦见刑场,得此梦,五行主金,乃事业中与他人间有纷争之事,彼此相处不和,财运难以提升之征兆,凡事应有隐忍之想法,不可大打出手,多引来纠葛之迹象,秋天梦之吉利,冬天梦之不吉利。

  • 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副标题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

  • 韩愈《乌氏庙碑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乌氏庙碑铭 韩愈 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其四月,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

  •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