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长干行(四首选二)》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1 21:13:56阅读:779

长干行(四首选二)

崔颢

【导读】

这是崔颢写的民歌风味的几首小诗。诗中以江南水乡的生活为背景,写的是江中行船相遇,男女主人公的相互问答。《长干行》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第二首。

其一

名句: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原诗】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①。

停船暂借问②,或恐是同乡。

【注释】

①妾:古代妇女自称。横塘: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与长干相近。②借问:相问。

【译诗】

请问你住在什么地方?

妾家住的地方叫横塘。

暂时停船来打听打听,

或许我俩还算是老乡。

其二

名句: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原诗】

家临九江水①,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②。

【注释】

①九江:指长江下游的一段。②生小:自小,从小。

【译诗】

我家靠近九江岸,

来往也在九江旁。

你我都是长干人,

竟然从小未碰上!

【赏析】

这两首诗为一组,写的是两条船在江上相遇时男女主人公的问答。第一首是女子发问,第二首是男子回答。第一首写女子主动询问男方家住何处,还未等男方回答,又主动告知“妾住在横塘”。两次主动明显表明想结识男方的意图,接着又用“或恐是同乡”来遮掩,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大胆而热情、多情而聪慧的船家女的形象。第二首写男方的回答:“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男方的回答非常巧妙,既很快告知自己的住地,又未完全明说,感情深而不露,保持着男子的矜持。但接下来“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两句却明显泄露了他的思慕之情,表现了与船家女相见恨晚的惋惜之意。

两首诗写得淳朴自然,格调清新,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诗人使用简练明白的民间口语写人物、写生活,不仅表现了青年男女互相思慕的美好情感,还写出他们细微的心理活动,充满浓烈的生活情趣。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文章要多做文言文翻译

      文章要多做文言文翻译   文章要多做出自《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下面来看看文章要多做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文章要多做文言文翻译  学人②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

    • 《诸君简画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诸君简画记答案毛先舒 毛先舒 杭之中,稍东曰丰乐桥,桥稍东曰古橘园,故宋之橘苑也。苑废久,种橘已尽,惟有古银杏两株,盘轮扶疏,疑为宋故物云。 园有主为诸君君简。君简少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全文赏析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译文]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你看门前清澈的溪水,东流还能转为西行。 [出典]苏轼《浣溪沙》 注: 1、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

    • 不乏其人造句七则

      【不乏其人解释】不缺那样的人。表示那样的人还不少。乏:缺乏、缺少。其人:那样的人。 【不乏其人辨析】和“大有人在”意义基本相同,往往可以通用。 【不乏其人造句】 ①会上怀有这种意见的,

    • 以身试法造句十则

      语义说明:无视于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 使用类别:用在「违法不轨」的表述上。 以身试法造句:01他身为税务人员,却又以身试法,屡屡逃漏税赋。 02你明知挪用公款是违法的,为什么却偏要以身试法! 03法

    • 梦见炫富是什么预兆

      梦见炫富,得此梦,事业中有所推进,或有机遇降临,财运旺盛之征兆。情感也可有所收获,唯有真诚相待,感情方可长长久久,凡事不可有强求之心,应顺其自然。如做此梦,因金钱之事有所压抑,人情世故处理不良,多有与

    • 王维的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作者: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 《核舟记》文言文翻译

      《核舟记》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下面是《核舟记》文言文的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

    • 文言文欣赏:李习之卷七

      文言文欣赏:李习之卷七   【原文】  李习之《答朱载言书》论文最为明白周尽,云:“《六经》创意造言,皆不相师。故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也;其读《诗》也,如未尝有《易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