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苏辙·咏兰》注释与赏析
苏辙·咏兰
兰①生山谷无人识,
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
更怜细叶巧凌霜。
【注释】
①兰:兰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君子之喻。
赏析
苏辙(公元1039年—公元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出为河南推官。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以“谤讪朝廷”罪入狱。他上书请求削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为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拜尚书右丞,次年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雷州安置(官制用语,宋朝对犯罪官员的一种处分),绍圣丁丑(公元1098年)春移化州别驾(官名,通常用于安置贬谪官,正九品),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日“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卒于1112年,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花中君子的兰花,生于幽谷丛林,而不为人知。东窗邻居家种了兰花,淡淡的幽香透过窗户,传到诗人的房间,令人心清气爽。诗人爱兰,爱它那纤纤细叶,风姿素雅,爱它那卓尔不群,笑傲寒霜。这兰花,不正是诗人自己吗?他贬官隐居,不为人知。
情趣高雅,诗名远播。宁静清淡,朴实无华。傲霜独立,不争百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咏兰,画兰者很多,而每个人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描绘了兰花,歌颂了兰花。清郑板桥有《折枝兰》“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又有诗云“竹石幽兰合一家,乾坤正气此间赊。任渠霜雪连冰冻,苍翠何曾减一些”均为咏兰之上品。董必武曾说:“兰有四清:气清、姿清、神清、韵清。”可谓是对兰花的高度总结。
-
庸医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小编为你整理了庸医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
言志文言文全文翻译 言志文言文的全文及其翻译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吧! 言志文言文全文翻译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
-
武昌九曲亭记 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
-
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说这是集体的功劳。 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他说,核武器事业是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关山月》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
-
李白:相见不相亲,不如不相见。 唐朝大才子李白,因为当代语文教材的原因,他给国人留下的印象只是豪放派诗人,而关于他的私生活,国人知之甚少。史料中关于他的婚恋,最详实的资料也只有魏颢《李翰林集
-
狐与葡萄文言文翻译 在一个人经历多次失败后,会形成心理暗示,并且将这种消极的暗示传递给他人,从而无法取得成功。所以我们永远不能一意孤行,要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解决问
-
一词多义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就是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如下就为大家收集了一词多义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 拂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孟子>二章》
-
文言文的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12分)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①,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④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
-
高考文言文临场翻译的技巧 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体现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