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1 21:01:20阅读:855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题解】

王安石出任宰相施行新法,限制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招致了旧党的仇视与猛烈的攻击。新法搁浅,王安石愤然辞职,寓居钟山。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园林,使诗人得到了慰藉。熙宁八年,宋神宗又决心施行新法,诏还王安石官复原职。诗人由京口渡江抵达瓜洲,回望钟山往事如潮:首次改革的失败,旧党的凶狂;二次拜相,新的希望由天而降,诗人的心情是复杂而又矛盾的,船泊瓜洲,瞻前顾后思绪翻腾。这首诗是熙宁八年(1075)二月,王安石奉诏进京途中泊船瓜洲时所作。

【解读】

全诗四句,诗意发展分两层。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瓜洲一衣带水,一南一北,隔江相望。船泊瓜洲回望钟山咫尺之远,仅隔着几层山,距家乡很近,诗人百般思念。〕

第一层,写诗人乘船之速,距家尚近,以及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第一句,写诗人泊船瓜洲,与京口一水相间的情状。诗句意境明快,色彩清丽,表达了诗人欢畅的情怀。

“京口”,坐落在长江南岸,为苏南苏北交通枢纽。“瓜洲”,在长江北岸,由江中积沙而成,状如“瓜”字,故名。首句点明了起程、泊舟的地点。诗句如此自然,用地名入诗,看似轻而易举,实则颇具匠心,极有情味。诗人这次渡江是奉诏进京二次拜相,心情颇佳。句末的“一水间”,形象地道出了京口瓜洲相距之近,刻画出了诗人心情的亢奋,与走马赴任的昂扬形象。“京口”“瓜洲”一衣带水,但对于王安石来说却是新航程的起点,是诗人政治生活中的又一里程碑。“一水间”辞彩明快,韵味清新。“间”,表明了“京口”“瓜洲”隔江相望南北相对的情景。“瓜洲”,是诗人二次拜相途中所经之地,“一水”,是诗人必渡之水。诗人将所过之地与所渡之水信手取来,融进诗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欢畅的心情。

第二句,“只隔数重山”写出了“瓜洲”“钟山”距离之近,以及诗人对“钟山”回望之久,依恋之深。

王安石的父亲是个商人,安石少时随父亲到江宁(南京)定居。王安石第一次任相新法受挫,被迫辞职隐居钟山寓所。二次拜相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渡江赴京谒见神宗,其情绪的高涨是不言而喻的。诗人二次受命于“天”,和朝夕与共的“钟山”告别了。诗人船泊“瓜洲”,一江明月,一叶扁舟,对“钟山”情深意浓,二次出山,再举新法,真是感慨万端,甘苦良多!诗人赴京离家辞亲远行,船泊瓜洲回望钟山,虽近在咫尺,但终久是隔着“数重山”的。“只隔”,感情色彩甚浓,极言与“钟山”相距之近,衬托出诗人对“钟山”的惜别和依恋。王安石为行新法曾招来种种祸端,最后被迫去职,这在诗人的心灵中留下了浓重的阴影。二次拜相固然踌躇满志,但“阴影”未散,深知任重而道远,所以诗人此次告别“钟山”表现出深深的眷恋,与悠悠的遐想。“钟山只隔数重山”,映照出诗人伫立舟头,回眸凝视钟山,依依惜别的神情,洋溢着诗人泛泛的情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年一度的春风,又把长江南岸吹绿了。当空的皓月哟,你什么时候才能映照我回到钟山呢?〕

第二层,描绘了江南的秀丽春色。句中的“绿”字美妙,含蓄,象征性强,既把江南的初春写得生机盎然,又饱融了诗人的政治理想。

第三句,突出了“绿”字的描绘,将抽象的“春风”形象化;“绿”既写出了江南的自然美,又寓进了诗人的情思和理想。

诗人独立舟头,回望钟山,视线被“南岸”所阻,引起了诗人的深沉思索。目力所及的是“南岸”,凝望所见的是“江南”。“绿”漫江南,“春风”所生。时值初春,“春风”拂煦,春草萌发,“绿”浸“江南岸”,使人嗅到了浓浓的“春”的气息,感触到了“春”的漫漫流溢。“春风”有着无限美好的蕴含,她是兴旺发达的同义语。王安石历经磨难辞相归隐,二次出山,可谓春风得意,“皇恩浩荡”。没有这股“春风”,新法将仍无人问津,那么,被伟大列宁誉为东方的“革新家”王安石将仍禁锢在冷宫之中。“绿”发“春风”至,“绿”是诗的主旨,灵魂。形容词(“绿”)作动词用并非王安石的首创,但就其内涵之丰,艺术效果之佳,当首推王安石所用的“绿”字。“春风”是个抽象物,不察其形,难见其踪。能使“春风”形象化的是一个“绿”字,“绿”所描绘的是微妙的动态景象。早春,树梢草芽一经春风亲吻,现出了淡淡的“绿”,是那样的娇嫩,我们就在这里发现“春”从“绿”中悠悠而来;我们也从“绿”中,发现了大自然的美;我们从“绿”中还听到了“春”的脚步声,听到了“春”的交响曲。“绿”化静为动,动得微妙,神秘。“绿”是春之“魂”,是风之“形”,魂藏于内,而形露于外,魂与形,春与风都集中表现在一个“绿”字上。毫无疑问,“绿”又是王安石主观感情色彩的体现,新法在保守势力的围攻下被废,忧国忧民的诗人悲愤不已。二次拜相重展宏图是王安石的理想,显然,“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诗人政治理想形象化的表现。“又”,再意,不只表达了王安石的亢奋与得意,也表现了他对再举新法的焦虑与不安。“又绿”与结句的“何时”呼应,寓有企盼归隐的意味,写出了王安石忧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据传,诗人曾十易其稿才定为“绿”字,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字,这些字只是直写“风”的动态,浅薄而无韵味,更缺乏美的形象。“绿”把“到、过、入、满”都容括了进去,化出了新景,新情,新味。王安石遣词造句以苦吟苦改著称于世,“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则是刻意求工意丰境深的佳句。

第四句,暗与三句相应合,写出了对“钟山”的依恋和悠悠的乡思。

诗人泊船“瓜洲”,回望“钟山”,日沉西山,月上青天。“明月”,写出了船泊之久,回望故乡时间之长。诗人举首望“明月”,良久良久,告别“钟山”,思潮翻腾,驰骋遐想。眼望“明月”,心念故乡,“何时”这一设问,道出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满腹惆怅。“何时”,是诗人对严峻现实的慨叹,矛盾心态的外露。在进京赴任之际,即想到归隐“钟山”之时,足见王安石仕途之艰辛。“照”字极为形象,明月中天,回望良久,感慨颇多。“照”字里面寓含着诗人悠悠的情思,与泛泛的乡情。“照我还”的“还”字,下笔极重,很有分量,道出了诗人的心音,表白了诗人的心迹。王安石对未来的忧虑是现实的,由于旧党势大,二举新法不效而终,诗人重又狼狈去职,还归“钟山”,忧愤而死。“明月何时照我还”,与上句形成鲜明对照,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切切乡情。

【综述】

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春景,充分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的深情,深刻地表现了“革新家”诗人救国济民的胆识与胸怀。

诗意境开阔,格调清新,辞彩明丽,尤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历代传诵的名句。一个“绿”字,把春风复苏万物的作用活画了出来;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使景与情融为一体。据传,诗人曾选用过许多字,修改过十多遍,最后才定稿“绿”字。这种反复推敲锤炼字句苦吟苦改的严谨态度,受到了历代文人的称赞。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坐在古月的身上放一个响屁叫什么?

    脑筋急转弯题目:坐在古月的身上放一个响屁叫什么? 脑筋急转弯解析:“古月”合起来是“胡”,“放一个响屁”可以理解为“轰炸”的意思,连在一起就是

  • 文言文哲理名句

    文言文哲理名句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以下是文言文哲理名句,欢迎阅读。  NO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NO2、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

  • 文言文及翻译初中

    文言文及翻译初中   初中有很多的文言文需要我们认真的来翻译,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文言文及翻译初中,欢迎大家查看!  初一年级上册: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

  • 奥巴马为什么在韩国被称为“小马哥”?

    奥巴马为什么在韩国被称为“小马哥”? 答案:韩文里“噢吧”是“哥哥”的意思。

  • 《石坞山房图》记(清)汤斌

    吴郡山水之佳[1],为东南最,而尧峰名特著者[2],则以汪钝翁先生结庐故也[3]。钝翁文章行谊高天下[4],尝辞官读书其中,四方贤士大夫过吴者,莫不愿得一言以自壮[5]。而钝翁尝杜门谢客,有不得识其面

  • 以身试法造句十则

    语义说明:无视于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 使用类别:用在「违法不轨」的表述上。 以身试法造句:01他身为税务人员,却又以身试法,屡屡逃漏税赋。 02你明知挪用公款是违法的,为什么却偏要以身试法! 03法

  • 梦见鬼帮我是好事吗?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鬼神存在的说法,尤其是鬼的存在,更是让人们相信。人和鬼处于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世界,我们常说的人鬼殊途。但是在现实中到底有没有鬼的存在谁也不能确定,我们既不能证明它存在,也不能证明它不存在

  • 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古诗鉴赏

    黄庭坚的诗歌一般写得生涩拗峭,蹊径独辟,但也有少量篇什声情流美,逼近唐人风韵的。这首小诗便是一例。此诗约作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赴地方官任时。"> 原山狼(清)赵执信

    原山有穴焉,处非极颠,与村墟密迩[1]。而经路险僻,旧盖人所居也。溪谷阴黝,草树蒙密。顷岁,一狼据之。狼状丑且秽,其声甚怪,出入百兽,且能为人。每日暮,阴晦,则负穴而嗥,为儿啼,为嫠妇泣[2],为冤鬼

  •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出自晚唐诗人杜甫的《江梅》 江梅 作者: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