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李好古
李好古,字仲敏,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著有《碎锦词》。其词或对时事抒发感慨,或疾呼北伐抗金,词风激昂,感情真挚。
江城子
【原文】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 ① 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释】
①馘:古代战争中杀敌后割下敌人左耳以计战功。
【译文】
沙地上稀疏的浅草,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脚下的路迷茫而漫长,经历了多少兴盛和衰亡。昨夜波涛起伏,不断冲刷河岸。河边,累累白骨如霜。古往今来英雄豪杰都想建功立业,而今我只能空自感叹,有诉不完的悲伤。
我少年时就有降服投降匈奴的汉朝贼臣中行的志向,有在战场上杀敌的雄心壮志,甚至想像祖逖那样,中流击水、誓死报国,也曾为国难而泪满衣衫。想献上治国安平的计策,但无奈离朝廷遥远。只能怅然远望,匆匆走过这破败的扬州城。
【鉴赏】
南宋时金人数次南侵,攻入扬州。扬州在屡遭浩劫后繁华散尽,衰败至极。南宋词人对此多有感伤,并常赋之于词作之中。李好古的此篇《江城子》在写扬州今昔对比之余,更深层次地挖掘了国破之因,呼吁人们保家卫国,这份胸襟和立意,卓然超群。更可贵的是,他强烈批判了朝廷用人不当,以致山河残破,这种批判精神值得敬佩。
本词虽寓情于景,但写景之句并不多。全词的景物只有平沙、浅草、天、路和波,但就这简单的几处景物,词人便写尽了如今扬州城的败落和荒芜。面对这样的场景,词人心绪难平,“洗岸”一句将词人此刻的无限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本词伤今、怀古的结合也很巧妙。扬州的荒凉是今,“千古英雄成底事”是古。今古对比,更显扬州今日的破败,同时也抒发了“古今兴亡多少事”的感叹。下片开头即写自己年少时的远大志向:想降服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学祖逖中流击楫……但如今只能“空怅望”,词人以自身之古今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现今的落寞和感伤。“欲上”一句化用贾谊《治安策》中的评论,暗示朝廷不纳忠言是国亡的根本原因。
全词立意深刻,意境深远,读之令人深思。
-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文言文译文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 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译文】
-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作于:(1931年)六月《鲁迅日记》1931年6月14日:“为宫崎龙
-
所谓的死亡具有三个形态的说法大家是否听说过,一:在你发现想要挽回什么的时候无能无力是你第一次的心灵死亡;二:当你生命逐渐消失,你的肉体也不在时间的时候你面临着传统意义上的死亡;三:当你的肉体逝去后,但
-
伊谁斧凿,此玲珑岩岫。至巧先天化工手。又不知何地,夜壑深藏,今留待、白发诗人携走。向宣和废苑,睥睨高株,欲转愁回万千首。期出处与君偕,立则参前,卷密可怜之襟袖。尚未敢、云能此私从,怕雷雨冥冥,六丁来取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词赏析:缺月挂疏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剩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词作
-
有些人在晚上做梦时梦境非常紧张,总是发生各种不好的事情,比如梦见自己跳悬崖、梦见自己被人追赶、梦见自己的所在处所发生的了地震。假如一个人晚上梦见自己出车祸,像这类不好的事情,通常预示着什么呢?
-
慈禧上台以后,清王朝同西方列强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清朝统治者由排洋、恐洋转变为媚洋;外国侵略者也认识到清政府可以作为他们奴役剥削中国老百姓的驯服工具,因而将对华政策由打转向了拉。清朝官员从西方
-
王越,字世昌,濬人。长身,多力善射,有大略。授御史,出按陕西。闻父讣,不俟代辄归,为都御史所劾。帝原之。七年,大同巡抚都御史韩雍召还。帝难其代,喟然曰:“安得如雍者而任之?&rdqu
-
离骚的文言文翻译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离骚的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帮到你! 原文: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