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理解
渡荆门送别
【题解】
本篇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十五。
《渡荆门送别》为李白由三峡出蜀,沿江东下时途中所作。荆门,即荆门山,楚之西塞(见王维《汉江临泛》注)。江行至此,蜀地不复见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1),江入大荒流(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1)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荆门以东,地势平坦。(2)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3)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导读】
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不一样。一般送别诗是友人相送,表现的是友情,而这首诗,却是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表现的是乡情。一般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依依难舍缠绵悱恻,而这首诗却是兴致勃勃满腔豪情。
这首诗首联叙事,颔、颈两联写景,尾联抒情。“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前两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长江冲出三峡,在茫茫原野中一泻千里。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辽阔深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后两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个“飞”字极富动感,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变幻,构成海市蜃楼般的景色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天镜”飞,“海楼”结,写出了李白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情,而是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谊,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综观全诗,诗人写两岸青山挺立,夹江相送;写江流天地,地老天荒;写月照孤舟,依依相伴;写彩云变幻,绚丽多姿。全是为了烘托一江“故乡水”,一颗“明月心”。诗人要走了,离开生他养他的山水明月,这些青山、秀水、明月、彩云,依依难舍,万里相送啊!这份山水亲情就充盈在这字里行间。这首形象壮美瑰伟的五律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
陈涉世家的文言文翻译 《陈涉世家》为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陈涉世家》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翻译,希望对
-
中考语文寒假专练之往年课外文言文的考题 (三)钱缪(12分)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
-
中考文言文高效复习策略探究 文言文阅读题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抓分点,而文言文板块的复习呈现出篇目多、知识点繁杂的特点,因而增强文言文复习课的高效性显得尤其重要。传
-
寄生草·感叹 查德卿 姜太公贱卖了蟠溪岸, 韩元帅命搏得拜将坛。 羡傅说守定岩前版, 叹灵辄吃了桑间饭, 劝豫让吐出喉中炭。 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
-
梦见杀马,得此梦五行主火,乃地支中午火之象征,事业虽有他人相助,然则处事应换位思考,与他人间纠葛过多者,财运难以提升之意,郁结于心,发之于梦,夏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
-
主义教学理论文言文教学浅析论文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文言文教学 1.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学习文言文的环境 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
-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曛: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赏析日暮黄昏,旷野 "> 徐光启传·(清)查继佐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1]人也。先世从宋南渡。祖母尹,以节[2]闻。 光启幼矫挚[3],饶英分[4]。尝雪中蹑城雉[5],疾驰,纵远跳。读书龙华寺[6],飞陡[7]塔顶,呋顶盘[8]中,与
-
《爱菊说》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
-
折桂令·荆溪即事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 为甚人家。不种梅花。 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鸟鼠当衙。 白水黄沙。倚偏阑干。数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