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0 22:27:53阅读:108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题解】

选自《毛主席诗词》。长沙,湖南省省会,毛泽东同志早年曾在这里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

1925年,中国革命的形势逐步高涨,工人和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震动了全世界,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是先进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由上海回到湖南。建立了革命组织“雪耻会”(农民协会的前身)。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革命的“工人夜学”。建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韶山支部,领导农民进行了斗争,组织了湖南的农民运动,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迅猛发展起来。10月,毛泽东同志离开长沙,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这首《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离开长沙前重游橘子洲时写的。

作者在这首词里,提出了当时革命发展的关键问题——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一个夺取政权、“主”中国革命“沉浮”的进军号召,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迎接革命高潮到来的战斗热情。

【解读】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今日独游橘子洲头,写湘江秋色,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重大主题。

词意发展分三层。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在深秋已有寒意的日子里,面对着滚滚北去的湘江碧水,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这一层,点出了诗人独游橘子洲头的时间、地点,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气氛。“独立”,是与“往昔”“携来百侣曾游”相对而言的,与下阕相呼应,相映衬。“寒秋”,不是单纯的时令之辞,而是象征当时的政治气候。迎着滚滚北流的湘江水,独自一人卓然挺立,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激烈的革命风暴中大无畏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革命气概,显示了毛泽东同志面临反动派的迫害,临危不惧,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与教育。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看,千山万壑,一片火红,重重叠叠的山林,全像染过一般,那色彩胜过鲜艳的红绸;满江秋水,清澈澄碧,无数船只乘风破浪争相疾驶。雄鹰在辽阔的蓝天里矫健地飞翔,鱼群在明净的水底时沉时浮,轻快地游动。啊!一切生物都在这绚丽多彩的秋光中竞相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这层,用一个“看”字统领以下七句,写得很有层次:远眺写“山”,横着写“万山”,纵着写“层林”,用“遍”、“尽”写范围之广,用“红”字加以点“染”,千山万树,上上下下,披覆着一片火红的盛装;近看写“江”,“漫”字写江阔,“碧”字写水色,“透”字写江深,“百”字写船多,万舟竞发,激荡着一派绿绿的波涛;仰观写“鹰”,以万里“长空”为背景,雄鹰凌空搏击,绘出了“鹰”的矫健的形象;俯察写“鱼”,以虽深似浅的江水为背景,鱼儿怡然翔游,写出了“鱼”的活跃的神态。整个画面有静有动,“万山”、“层林”是静景,“漫江”、“百舸”、“鹰击”、“鱼翔”是动景,山上山下,江上水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以动为主,把整个秋景写得生机勃勃,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自己对工农革命运动蓬勃高涨的无比喜悦之情,倾注于笔端,移植于写景之中。写的虽然是“寒秋”,但景象却是壮丽雄伟的,秋景写得色彩绚烂,气氛热烈红火,充满着勃勃生机,使人感到一种比春天更大的欢乐,给人以激励,给人以鼓舞。诗人用象征的笔法,“万山红遍”是当时燃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革命斗争烈火的形象的概括。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特有的“四季如春”精神世界的表现。

“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是眺望之余的一个理性的概括,强调了以斗争求自由的意思。此句使全景变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人民大众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精神;联想到当时工农运动如火如荼,革命形势蓬蓬勃勃,心情无限兴奋和激动。这就为词的下一句提出巩固和发展革命大好形势的关键问题——领导权问题,在情绪上做了准备。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感慨万端,情怀激越,不禁发问:这茫茫大地,由谁主宰它的盛衰兴废、升降沉浮呢?〕

这是上阕的结句,也是全词的中心所在。面对广阔的宇宙,望着绚丽的秋色,想到革命的猛进,对于革命领导权问题上的严重危机,毛泽东同志怎能不深深地思虑呢?“怅寥廓”的“怅”字,十分恰切地表现了诗人深思的情状,同时也表现了对革命面临危机的焦虑。诗意发展由“看”而“怅”,由“怅”而“问”,层层深化。面对着这革命烽火四起,而仍被反动派统治着的茫茫大地发问:祖国的命运究竟由谁来主宰呢?革命的领导权应该由谁来掌握呢?这个问题提得多么尖锐,引人深思,使人猛醒,点出了全词的深刻主题。联系当时的革命形势,使我们想到由哪个阶级领导当时的民主革命?是“使无产阶级跟随资产阶级呢?还是使资产阶级跟随无产阶级呢?”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它是战斗的号角,是革命的呼声!它号召千百万饥寒交迫的人民起来战斗,它呼吁无产阶级革命者起来“主”革命的“沉浮”!

这里以设问句作结,一是为了给词的下阕作出提示,使上下阕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一是给读者留下深入思索的余地,从而把读者带到更深远的意境中去。

词的上阕,主要说明了在蓬蓬勃勃的大好革命形势下,无产阶级必须坚持革命领导权。下阕仍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思想,通过对青年时代在长沙的革命活动的回顾,激励战友发扬激流勇进的革命精神,自觉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回答“谁主沉浮”和怎样才能“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词意发展分三层。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年常常邀请许多战友,携手结伴来到这里聚会、漫游。回忆那时,多少平凡的战斗岁月至今还萦绕在心头。〕

“携来”句在前,与上阕第一句“独立寒秋”遥相呼应。“忆往昔”句,展开气势,推开思路,领起下文。作者当年常常和青年战友们一起来游湘江,如今独自站在橘子洲头,自然会想起那些不平凡的岁月和那些立志革命的伴侣。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学习工作十多年,深入工农,主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人阶级队伍;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革命青年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而奋斗;创办《湘江评论》、《新湖南》等刊物,宣传马列主义;领导反袁驱张(敬尧)的群众运动,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等等,这就是“往昔峥嵘岁月稠”的丰富内容。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那时,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年轻有为,风采才华正在焕发旺盛时期;革命青年踌躇满志,志向气概热烈奔放,富有强烈的革命创新精神。大家面对江山,指天谈地,评论国家大事,文章写得激烈昂扬,批判腐朽的东西,宣扬革命的真理,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一般。〕

这一层先用“恰”字提领,展开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又以两个对句(前四句)写青年战友们的精神风貌,这是总的刻画。后三句,从言谈、文章和对统治者的态度三方面来具体展示当时他们的革命气概。这几句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群青年革命家的由衷的赞美。他们“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有“天不要怕,鬼不要怕,神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的大无畏精神(《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他们经常在湘江中击水,在岳麓山漫步,讨论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他们写文章、印刊物,批评腐朽的旧事物,揭露反动派的罪恶;赞扬新生事物,宣传革命真理,大造革命舆论。他们充满了扭转乾坤、改天换地的必胜信心!他们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我们金黄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这正是他们对“谁主沉浮”的响亮的回答!

“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不仅表现了他们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且表现了他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无比蔑视。这一层一连六个短句,串连而下,势不可当,又以一个七字句戛然作结,诗情奔腾激荡,集中地刻画了当年战友们的战斗风姿,是下阕“忆”的主要内容。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到江心急流中游泳,激起的滚滚浪花,几乎把迎面疾驶而来的船只都阻挡住了?〕

这里用了一个设问句,显得含义深长,耐人寻味。这是对当年战友们的怀念,也是对当今革命者的激励和鞭策。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年轻的革命者们刻苦锻炼,坚持游泳,他们深入社会,与工农相结合,经革命斗争的大风雨,见革命斗争的大世面。“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正是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奋勇前进的豪情。他们是一群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无畏的海燕。正像高尔基在他的名篇《海燕》中所写的:“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正是这一群海燕,无所畏惧地站在战斗的最前列,敢于在时代的洪流中掀起滔天的巨浪。

这一阕也用问句作结,是回忆的收束,也是对上阕设问的回答。这是在对老战友遥遥发问,激励当年的老战友,同时教育更多的革命后来人,勇敢地投入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去。语气亲切,语意含蓄,是启发,又是激励。这层,寥寥十二字,构成一幅新奇生动的画面。“浪遏飞舟”四字,用革命浪漫主义手法,充分地表现了革命者逆流而上,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有力地结束了全词。

词的下阕,不是单纯的往事的回忆,是借赞赏往昔,启发当今,激励同志们发扬当年激流勇进的大无畏精神,投入目前更艰巨的斗争,坚定地站在革命的前列,去“主”中国革命的“沉浮”。

【综述】

1925年,右倾机会主义者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为了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倾向,正确地解决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毛泽东同志写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深秋景色的描绘,歌颂了犹如“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好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通过对往昔战斗生活的回顾,鼓励革命者勇于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词意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由“立”,而“看”,而“怅”,而“问”,又转出“忆”、“记”,环环相扣。上下两阕都用设问句作结,实是前问后答,词意相呼应。上阕问题提得深沉,下阕答案回答得含蓄。再如,上阕写景抒情,下阕叙事抒情,“携来”句一个“游”字,把两阕联系了起来——今日之游和往日之游、独自游和集体游相关联,相映衬。

词从内容到形式,极尽错综变化。内容有写景,有叙事,始终贯以抒情;写景抒情之中,又有许多层次,井然有序。如:上阕“看”字提领的四个短句,和下阕“恰”字提领的四个短句,对仗匀称工整,与其他散句相参差;多数四字短句和少数五、六、七、八字句相参差,与词意内容结合,造成了语势上的缓急变化。

用词精当有力,如:“漫”字写江阔,“碧”字写水色,“透”字写江深,“百”字写船多,“击”字写鹰飞之矫健疾速,“翔”字写鱼游之轻快活跃,都极为传神。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高三文言文阅读提分技巧

    高三文言文阅读提分技巧   高三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语文一直是考生把握不准的科目。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

  • 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开创了开皇盛世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

  •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呼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

  • 天净沙·秋·白朴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简介:白朴和马致远是王实甫之外,以文采见长的作家。白朴,字仁甫,一

  • 一只酱板鸭被人吃得只剩下鸭头和鸭屁股,请问这只鸭怎么了?

    脑筋急转弯题目:一只酱板鸭被人吃得只剩下鸭头和鸭屁股,请问这只鸭怎么了? 脑筋急转弯解析:酱板鸭本是完整的头、身体、屁股,当它的身体被啃掉后,只剩下头和屁股,说明它失去了自己的身体,

  • 刘禹锡《忆江南》全诗赏析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作品赏析【注释】:

  •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过零丁洋》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过零丁洋》   【译文一】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

  • 梦见女尸

    梦见女尸是什么意思梦见女尸,爱情方面的运势上升。本来对某异性只有一点儿好感,这感情将很快发育成为爱情,而你的感情起伏也将随之增大。病人梦见女尸,说明这段时间你的运气大有发展,事业可展鸿图。待考者梦见女

  • 刘基《饮泉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饮泉亭记 【明】 刘基 昔司马氏①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

  • 孟子·告子初二文言文阅读题

    孟子·告子初二文言文阅读题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