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0 22:16:07阅读:41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题解】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闲居瓢泉已达八年之久的辛弃疾被朝廷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正月,他应召入临安。然而宁宗和当时宰相韩侂胄召见辛弃疾,并不是真正信任和倚重他,而只是采其人望为北伐装点门面。奏对之后,朝廷并不把辛弃疾留下来主持用兵大计,而是将他派往镇江担任知府。这首词即为镇江知府任上所作,时间一说为嘉泰四年(1204),一说为开禧元年(1205)。

词题曰“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亦名北固楼,在镇江东北长江南岸的北固山上。

句解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国古代有“九州”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有“禹别九州”之语。由于古人认为九州四境均有海水环绕,所以又得“四海”之名。战国时,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眼界渐阔,齐人邹衍提出了“大九州”之说。他认为,《禹贡》之九州合之只能称之为一州,名“赤县神州”;同样大小之州共有九个,也都是海水环绕。因此,“神州”也成为中国的别称。这里的“神州”,特指早已沦陷的中原地区。

北固楼上的辛弃疾纵目四望,周围山水风光无限,却无法望见令他魂牵梦绕的中原。中原是那么的遥远,即便寻遍所有的高处,也是枉然。所以,他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感叹,还能从哪里望见中原?

词人此刻所在的北固山,由长江南岸凹入江中,山虽不大,却形势险峻,风光绮丽,山下江面开阔。昔日梁武帝萧衍赞其形胜,题曰“天下第一江山”。然而,满眼的风光留不住辛弃疾的眼,他的心里只有那无法望见的家园故土。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望不见“神州”的辛弃疾将目光从远处收回,转而俯视起脚下奔腾不息的长江水。他不禁思接千载:数千年历史长河,有多少兴亡大事?恰如这眼前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无休无止,绵绵不尽。“悠悠”二字,自然贴切,而又韵味无穷,既是言兴亡更迭,往事悠悠,又是言江水悠悠,不尽东流,前后两句借此二字贯串起来。

杜甫《登高》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的是深秋景色和身世之感。辛弃疾借之用来写古往今来世事的盛衰兴亡,翻出了新意,境界也更为豪放开阔。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无数的兴亡故事中,词人单单想到了三国时的孙权。孙权继承吴主之位时,年仅十九岁。年少的他统领千军万马,据守长江东南地区。为了坚守自己的领地,在他统治的五十多年里,从未停止过与敌人的战争:赤壁之战,败曹操大军于长江北岸;夷陵之战,把刘备大军赶回四川……“兜鍪”,古代军人作战戴的头盔,这里代借战士。

孙权不畏强敌,终使吴能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与魏、蜀鼎足而立。这样的英雄人物,怎能不令渴望驱逐金兵、收复失地的辛弃疾由衷怀念与赞颂?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天下英雄中谁是孙权的对手?只有曹操与刘备。

据《三国志·蜀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认为当时只有刘备和自己算得上英雄。而后起之秀孙权敢于与曹、刘抗衡,这不更令人敬佩吗?

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年曹操与孙权作战之时,见孙权军队严明整肃,气势雄壮,忍不住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裴松之《三国志注》)

孙权字仲谋,论年纪是曹操的晚辈,所以曹操渴望自己的后代也能像他那样守住自己打下来的江山。而曹操向荆州进兵时,荆州军阀刘表的儿子却望风迎降,所以曹操说他如同猪狗。

辛弃疾直接引用曹操之语称赞孙权,但并非袭用曹操原意,而是说人身在世,当如孙权一般奋发进取,建功立业。透过这铿锵有力的句子,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辛弃疾。

辛弃疾对孙权这位历史人物如此大加褒扬,其真正的旨归,还是在于讽喻当时南宋统治者。正是这些人的软弱无能、苟且偷安,才让辛弃疾无比怀念坚持抗战的孙权。他对孙权“坐断东南战未休”的赞颂,正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批评与讽刺。但另一方面,被重新起用的辛弃疾对朝廷虽有微词,却仍心存希望,他希望统治者能像孙权一样奋发有为,固守住江南领土。所以,全词深沉却不低落,隐约还有乐观的情绪萦绕其间。

评解

这首词章法奇特,三次自问自答,以问答层层推进,突显主题。用典虽多,却不是为了矜奇炫博,而是根据主题需要剪取入词,自然贴切,没有斧凿之痕,反能清晰传达词人深意。上下片两处结语,一借杜诗以眼前景作结,一用曹操语以议论作收,都水到渠成,直如己出。尤其下片最后三句,化用曹操不同场合下的语句,一气而下,对答如流,浑然天成。

辛弃疾《美芹十论》中,对孙权在历史上的地位评价并不太高。这首词却把他当作杰出的英雄来歌颂,自然是借题发挥,别有用心。之所以选取孙权,主要是因为孙权与不战而降的刘表儿子刘琮等人不同,他敢与北方强敌曹操争锋,多次抵御并战胜南侵之敌。这正与南宋统治者的一贯软弱偷安、一再屈辱求和形成了鲜明对比。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一公一母两匹赛马比赛,为什么公马总是会赢?

    一公一母两匹赛马比赛,为什么公马总是会赢? 答案:因为快马加“鞭”……

  • 魏公子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魏公子列传作者:司马迁 原文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音同“希”)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

  • 杜五郎传文言文翻译

    杜五郎传文言文翻译   黎阳县尉孙轸曾去拜访杜五郎,见他本人非常超凡脱俗。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五郎传文言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杜五郎传  【宋】  沈括颍昌阳翟县

  • 东施效颦故事意思及文言文介绍

    东施效颦故事意思及文言文介绍   【东施效颦的故事】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 “花云,怀远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ldquo

  • 三国演义里那些被作者“冤杀”的名将

    将军阵前死,这是战争年代很正常的现象。诸如关羽走麦城,被孙权俘虏,不屈而死;典韦为保护曹操,酣战而死;吕布被俘,有乞怜之态,最后还是被杀;张郃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被射杀。这些都是可信的,不过,另有一

  • 与李中孚书·(清)顾炎武

    衰疾渐侵,行须扶杖,南归尚未可期。久居秦晋[1],日用不过君平百钱[2],皆取办囊橐[3],未尝求人。过江而南,费须五倍,舟车所历,来往六千。求人则丧己,不说则不达,以此徘徊,未果。 华令迟君谋为朱子

  • 杜甫《哀王孙》: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哀王孙 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

  •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全文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出自唐朝著名诗人 储光羲写的五言古体诗 《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翻译

  • 防患未然造句

    语义说明:比喻趁祸患还未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 使用类别:用在「事先防备」的表述上。 防患未然造句: 01、今天天阴阴的,出门时最好带一把雨伞防患未然。 02、要家家户户准备灭火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